《邮苑幽香》早年的“回流封”升值空间很大

山房路文化 2024-04-16 03:12:07

30多年前第一次出国过境香港,等候途经阿姆斯特丹飞往蒙罗维亚的KLM航班。那时候香港对我们这些从未走出过国门的人来说,完完全全是陌生,甚至是神秘。除了看过几部香港的警匪片,其他一切只有靠猜度。仗着年轻,略通英文,几乎是凭借双脚在度量香港。感叹最多的是香港人多、个个都是走路快;商铺鳞次栉比、霓虹灯煞是好看。最大的遗憾是港币汇率高。如果不是接待人,在支付完六天酒店费用后,还给了我五千元港币当零花钱,那可真是寸步难行。之前并不认识这位接待人,也再没有见过他,只记得他姓伍。祝他安好。

酒店位于轩尼斯道,周边热闹得让人眩。生平第一次手持这么多的港币,心中不断地盘算买点什么做纪念。

在离旺角警署不远的“邮市”逛了很长时间。欧美票居多,中国邮票大多是民国期的旧票,新中国的票很少。发现了几枚中国邮票公司发行、寄往德国、比利时的首日实寄封。

贴邮票多,符资

当年会讲中国官话(即普通话)的香港人不多。开铺做生意的人除了讲粤语,大多数人都会讲英文。借助英文和手势及书写文字,弄明白了这些首日实寄封是从欧洲回流到香港的。

这些实寄封是通过拍卖后流入了香港。回流到香港的中国旧物之所以多,主要是很多港人经常前往欧洲参加各种拍卖会,用较低廉的价格进货在香港出售。他们基本上没有语言文字障碍,护照免签。回流的实寄封品相都很好,看得出来收藏人当年是精心呵护保存。

中国邮票公司成立两年后才正式发行首日封。首日封的发行量很小,国内订户极少,购买人中有些许欧美集邮人和邮商。因为纸张、机器等因素的影响,早期的首日封存在许多版式、版别、文字的差异性较大。那些寄往日本 “邮便会”的实寄封,基本上都是1959年之后印刷、制作(贴早期邮票、销盖早期邮戳)目的是为了创汇。严格地说,它们已完全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日实寄封价值。

八十年代的香港物价不高、工薪收入也就是2 3千元。一枚梅兰芳小型张首日实寄封也就是几千元钱。可是几枚回流的首日实寄封完全打破了预算能力,无力再购买。失之交臂、留下永久的遗憾。当下可是几十万人民币哦,还要有缘分。

贴了三套票

自此,即开始了收藏回流封之旅。

贴了两套票

目前市场上真正的回流之物少之又少,而且是价格一路狂飙。

很少见

中国邮票出口公司这个名称使用的时间不长。寄往澳大利亚的首日封凤毛麟角。

贴两套票另加普票

寄往荷兰,符资。

这类封只要回流,在国内不可能有

寄往法国“邮资已付”。

全球的物价指数每年都在递增。珍罕之物越来越少见江湖,趋之若鹜者亦愈加繁多,谁能说回流的空间不大呢?

珠海市民胥先生

注:所刊图片均系自藏品拍摄

0 阅读:0

山房路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