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掌心》中有一幕让人不禁摸头。
为了平息边境争端,武则天居然派一名有皇位继承权的大丰王子去和亲。
对方竟不是任何强势的邻国,而是早已弱势的契丹。
这一操作,让不少观众开始怀疑历史剧的可能性边界到底在哪里了。
当你以为“王子和亲”只是剧中的一个荒诞桥段时,剧情里又加入了更离谱的设定——和亲对象的“选拔”是基于六皇子举止纨绔、不学无术的理由。
这么轻描淡写的安排,本意或许是为了表现朝廷的复杂与无奈,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让人很难投入剧情。
大多数历史剧粉丝早已憋了一肚子的问号,它们正等着这个剧能解释清楚。
这仅仅是《掌心》争议的冰山一角。
让我们分几部分,慢慢讲。
以“王子和亲”引发争议,剧情设定失去历史厚重感历史剧,尤其是架空历史剧,一直是国内影视创作者喜欢的领域。
既可以天马行空地打造一些吸引人的设定,又可以借助历史背景为剧集添加一种特殊的重量感。
按理来说,好的历史剧,既需要接地气,也不妨拥有一点合理的想象力,但《掌心》却在这条分界线上踩空了。
我们来谈谈“王子和亲”这种桥段,从逻辑上很难让人信服。
和亲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但和亲的对象几乎不可能是一位皇室直系成员,更遑论一个有继承权的王子。
这在任何政治体系中,都是难以接受的安排。
即使从权谋的角度解读,也很难解释这件事的合理性。
更有趣的是,剧中连基本的权谋逻辑似乎都忽视了。
南疆这样的强势方,按正常套路是绝不会接受一个纨绔皇子作为联姻条件的,更别提在和亲剧集中出现了“圣女争抢”的情节设计,让剧情显得更加离谱。
这种失去厚重感的编排,不仅弱化了人物的可塑性,还让观众难以对故事本身产生共情。
除了历史设定的逻辑问题,主角的塑造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剧中的女主叶平安被赋予了一个颇为新颖的身份——“心医”,不仅能通过梦境洞察人心,还能破解案件。
这本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设定,尤其是悬疑剧中,观众对“高智商”角色向来兴趣十足。
但问题在于,叶平安的“高智商”更像是一个幌子,编剧在塑造这类角色时,缺少对逻辑细节的把控。
比如,在剧里,叶平安救人、破案几乎全靠嘴遁。
她可以通过摇铃铛硬生生得出他人记忆中的细节,通过一两个片段对旁人进行刁钻的逻辑推理,观众听着似乎合情合理,但回头一想,怎么感觉少了点什么。
没错,少的是过程的铺陈——为什么就能这样推?
这些细节没有补足,叶平安的能力看似天才,却很难让人真正信服。
再看女主与反派角色的交锋。
多次剧情中,女主依赖一段话成功反转情节——嫌疑犯突然回心转意、敌人立刻变盟友。
类似的情节一次两次尚且能接受,但重复得过于频繁,观众就会开始感到疲惫。
悬疑剧的重点,从来不是靠几句看似高深的台词,而是通过细致的细节让逻辑闭环,这一点,《掌心》显然还需要继续打磨。
反转叠加的权谋博弈,如何从吸引人走向争议?
至于权谋部分,《掌心》表面上每一集都有反转,节奏可以说很“密”。
但这种反转却常常让人有“强行推动剧情”的感觉,而不是真正自然的叙事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要数“嫌疑人查案”的设定。
女主作为嫌疑人,却被女帝赋予查案权,问题是,怎么能让一个可能有罪的人去证明自己无罪?
在现实中这本身并不成立。
剧中的每一场博弈,似乎都力求出其不意,但因为缺乏扎实的铺垫,反倒让一些行为和动机显得令人困惑。
甚至男女主角本应主导权谋棋局,却被塑造成了“剧情工具人”,随着编剧安排的节奏牵动,自己似乎也不知道下一步能够做什么。
这种反转过于密集的叙事试图通过“快节奏”吸引观众,但似乎忘了权谋剧本身需要的是什么——逻辑性。
悬念和权谋,需要的是一个持续的张力,而不是靠接连不断的突发“梗”来维持。
女角色被工具化,男性反派戏份反成全剧亮点剧中最让人遗憾的一点,是角色上的刻画失衡。
《掌心》大力宣传“女性角色的集体崛起”,但实际上,除了女主叶平安之外,很多女性角色的存在感极其单薄,大多数都只是推动剧情的工具。
但有意思的是,那些男性反派角色,反倒被赋予了立体的内心戏。
从权谋剧的角度来说,刻画一个心机深沉、行动缜密的反派,可以有效增强剧情张力。
问题是,这种偏重让原本大女主设定的主题显得摇摆不定。
一个剧集中,观众希望看到的是女主能够大放异彩,而不是被一群男性反派压得毫无张力。
《掌心》这部剧的确尝试了创新,无论是“心医”的设定,还是女主复杂的身份,都显得很有野心。
但遗憾的是,剧情逻辑上的短板让这些亮点难以持续发光。
一个好的历史剧,不仅需要新鲜大胆的设想,也需要通过细节和逻辑将这些可能性扎扎实实地落地。
或许影视创作者不妨反思,如何避免“一处新颖,满剧牵强”的问题?
换句话说,与其一味追求“反转”“烧脑”,不如将精力放在细节上。
毕竟,无论历史剧还是其他类型的剧,观众真正想看到的,只是一场能够让人投入其中、愿意相信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