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杀害李大钊的凶手患病瘫痪在家。
面对众人对是否抓捕他的争议,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结束了讨论:
“只剩一口气也要抓!”
彭真为何如此坚定地要抓捕这个人?这场抓捕行动又将如何展开?
德林监狱的绞刑架
1949年的一个冬日,北京市公安局的朱文刚,带着几名同事前往接管位于东城的德林监狱。
这里曾经被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用来关押“政治犯”,有很多共产党的同志被捕后就在这里失去了生命。
朱文刚进入这座监狱,看着那些刑具,在看到其中一个屋子时,发现角落里有一个巨大的绞刑架。
朱文刚缓步走近,注意到这座绞刑架甚至可以同时容纳两名犯人执行死刑。
“这玩意儿竟然还留着?”朱文刚皱起了眉头,随口问了身边一个旧监狱警察,“你们用过吗?”
旧警察显然不安地搓着手,支支吾吾地答道:
“我在这里当差的时候……没用过。”
朱文刚听出了他话里隐藏的疑似,瞬间目光凌厉起来:
“那你知道它什么时候被用过吗?”
旧警察低着头,像是不愿提及:
“听说……听说……绞死过一个共产党……叫李……李大钊。”
这个名字,让朱文刚当即停下脚步,转过身来死死盯着旧警察的眼睛:
“你再说一遍!绞死的是谁?”
旧警察吓得面如土色:
“李……李大钊。”
朱文刚的胸膛里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与悲痛,他让人把东西看好,然后直奔公安局。
在公安局局长的办公室里,朱文刚将自己的发现和那个旧警察的话详细地进行了汇报。
局长听完,也被这件事震惊得久久不能平静。
局长立刻将消息上报给北平市政府,消息很快传到了时任北平市委书记彭真的耳中。
他听后沉思良久,最终做出一个决定:这座绞刑架不能被遗忘,它是历史的见证,必须完整保存下来,让它成为警醒后人的教材。
很快,市政府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被派遣到德林监狱,将绞刑架拆卸并运送至北平历史博物馆。
绞刑架被收录的同时,也燃起了追寻真相的决心。
彭真当即指示市公安局:
“无论花费多大的代价,都要找到当年参与绞杀李大钊的凶手!”
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可22年过去,凶手们早已四散隐匿,想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他们,无异于大海捞针。
直到一年多以后,终于有了线索。
关键线索
1951年的夏初,北京市公安局接到一封密函,内容直指直接参与李大钊的吴郁文。
这份密函由铁道部公安局发出,信息来源于多名被捕特务的口供。
经过反复比对和分析后,他们确认了一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吴郁文早已改名换姓,隐居于北京旧鼓楼大街。
北京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一支秘密行动小组,担负起核实和执行任务的重任。
负责侦查的是侦查员温振海,接到任务后,他低调地前往鼓楼地区展开调查。
密函中提到目标人名是“吴博哉”,而温振海很快从派出所的户籍记录中找到一条可疑的线索:旧鼓楼大街4号住着一位名叫“吴博斋”的老人,名字仅一字之差。
为了进一步确认身份,温振海决定亲自探查这座四合院。
他走到北屋,敲了几下门,屋里却没有回应,他故意提高嗓音,喊了一句:
“请问于永奎住在这里吗?”
这其实是他临时编造的名字,用以试探屋内是否有人。
片刻后,一个声音从东侧房间传出:
“没有这个人!别乱找了!”
温振海循声望去,看到屋子里一张破旧的床上,躺着一个面容枯槁的瘫痪老人。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温振海随口应付了两句便离开院子。
走出院门后,他并未马上离开,而是四处与街坊邻居闲聊。
他将话题不动声色地引向4号院的北屋,终于从一位热心的大爷口中得知,这位北屋的老人姓吴,街坊们都叫他“吴老头”。
有人提到他曾经是“大官”,还在张作霖的队伍里待过。
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几乎足以证明吴博斋就是密函中提到的“吴博哉”。
不过温振海并未轻易下结论,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继续在附近查访,试图获取更多关于吴老头的消息。
同时,他将这些发现上报给侦查处副处长狄飞。
就在温振海调查的同时,另一组侦查员也在整理历史档案。
他们从当年的敌伪文件中找到了一份详细记录,其中提到吴郁文在1927年担任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时,曾因抓捕李大钊而受到张作霖的表彰,甚至被授予了“文虎勋章”。
当狄飞将这份档案与温振海的调查结果结合在一起时,他当即向市公安局汇报了所有进展。
这一刻,北京公安局已经完全确认了吴博哉的真实身份,距离正义最终降临,只剩一步之遥。
而随着吴博哉身份的确认,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也被重新揭开。
沉痛的历史
1927年的北京,追捕和迫害革命人士的行动愈演愈烈。
作为北洋政府的忠实爪牙,京师警察厅侦缉处处长吴郁文正是这些行动背后的关键人物。
吴郁文以心狠手辣闻名,深得上司赏识,被张作霖委以重任。
吴郁文得知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在东交民巷活动后,多次向总监陈兴亚请示,希望能立即采取行动。
可东交民巷并非普通的地方,这里由外国人控制,享有治外法权。
陈兴亚却一再告诫他,不可轻举妄动,否则会引发国际纠纷。
吴郁文却按捺不住内心的野心,他认为只要能抓住李大钊,其他问题都可以被忽略。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一名交通员的落网让事态发生了转机。
这名交通员名叫李大成,他肩负着为地下党传递情报的任务,但在一次行动中不幸被捕。
吴郁文亲自出面审讯,在巨大的压力下,李大成最终叛变。
从李大成的口中,吴郁文得知了东交民巷俄国兵营的详细布防情况,甚至掌握了李大钊一家人的具体住址。
1927年4月6日,吴郁文带领数百名警察、宪兵以及军队士兵,包围了东交民巷的俄国兵营。
兵苏联守卫见状立刻鸣枪示警,但在数百全副武装的军警面前,孤立无援的守卫终究无法抵挡。
当吴郁文带着士兵冲进兵营时,李大钊正坐在北楼的书桌旁,翻阅一份党内文件。
他看到吴郁文,从容起身,他挺直了腰板,平静地说道:
“我就是李守常,也就是你们要找的李大钊。”
李大钊被捕后,吴郁文原本以为,革命党人的秘密将不攻自破。
但他却低估了李大钊的刚毅与智慧,在随后的审讯中,无论吴郁文用尽何种酷刑,李大钊始终坚守底线,未透露党内任何机密。
李大钊甚至利用审讯的机会,向审讯者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党的理想,他用苍老却坚定的声音说:
“你们可以杀了我,但你们无法杀死真理。”
1927年4月28日下午,李大钊被送上绞刑架。
他的双脚被束缚,头套被粗暴地罩在脸上,但他的身体却挺得笔直,最后一刻,他对围观的刽子手和看守者说道:
“历史会证明,我的牺牲是值得的!”
李大钊的牺牲点燃了无数人的斗志,他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党的秘密,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革命者的初心。
他的光辉事迹不仅深深震撼了后人,也成为后来公安机关追捕刽子手的原动力。
正义的追捕
1951年,确认吴郁文身份后,北京市公安局开始计划实施抓捕。
但在行动开始前,局里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有人认为,吴郁文已经瘫痪在床,生命进入倒计时,即便不抓捕,他的结局也不过是老死家中,这样的人是否还有抓捕的必要?
还有人担心,抓捕一个无行动能力的老人需要特殊安排,甚至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对现阶段公安工作的全局安排或许会产生影响。
但最终,这些声音都被北京市委书记彭真的一句话掷地有声地否定:
“只剩一口气,也要抓回来!他的罪行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他欠下的血债,必须由正义来清算!”
6月20日的早晨,几名侦查员带着周密的计划和抓捕令,悄无声息地走向旧鼓楼大街4号院。
而屋内的吴郁文,此刻正躺在一张破旧的木床上。
当北屋的门被推开时,吴郁文看到几个陌生的年轻人站在门边,试图挣扎着坐起身,却因身体太虚弱没法起来。
他盯着这些人,声音沙哑又微弱:
“你们是谁?想干什么?”
“吴郁文,我们是北京市公安局的,”领头的侦查员语气不容置疑,“你被逮捕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吴郁文的脸色骤然苍白,他无法克制内心的恐惧,他低声嘟囔了一句:
“我……早已经是个废人了,你们还来抓我?”
侦查员从容地拿出逮捕令,平静却带着威严地说道:
“瘫痪不代表无罪,你欠下的债,无论过去多少年,都必须清算。”
看到逮捕令,吴郁文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
在随后对吴郁文的审讯中,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
审讯结束后,彭真说道:
“正义从不会缺席,即使迟到,也一定会到”。
杀害李大钊的凶手被绳之以法,那些为了革命而献身的先烈,终究等来了正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