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都有黄金期。
种稻谷,谷雨前后就要播种;端午节前后就要插秧;秋天就要收割,过了霜降就要颗粒归仓。
作为农人,不得不知:“节气就是命令。”
人生也有黄金期。几岁到二十岁是读书的黄金期,二十岁到三十岁是找对象的黄金期,三十岁到五十岁是立业和赚钱的黄金期。
若是错过了期限,人生不是一无是,而是要变成命好的人,会难度更大。
诚然,如果你的儿女三十多岁了,还没有对象,肯定会让家人都着急,甚至到处去托人说媒。
孟子说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虽然已经成为大龄剩男剩女了,但是干着急是没有用的,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儿女积极改变自己的时候,缘分就自然而来。
以下几句古训,把婚配、择偶的方法说得很清楚,需要父母和儿女都能读懂。
01
“男不娶吹火嘴,女不嫁驼背男”:改变形象,才有眼缘。
但凡在农村待过的人都知道,灶膛里的火不够大,就拿出吹火筒来吹,此刻人的嘴是撅起来,适度拉长的。
女人的一张嘴,如吹火的样子,肯定是不好看的。从外形看,就是骂骂咧咧,蛮不讲理的样子。
男人驼背,不能做太多的工作,也不符合“顶梁柱”的角色。
年轻人找对象,第一次见面,彼此的印象很重要。
在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描述:“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遇到有“眼缘”的人。印象好,眼缘才会来。
在三国时期的曹魏,官员许允第一次见到妻子阮氏的时候,嫌弃妻子太丑,也就不肯入洞房。
面对突发情况,阮氏没有骂骂咧咧,而是第二天和许允进行了一次对话。
阮氏诚恳地说:“我缺乏的只有容貌,但是男子有百种高尚的品行,您具备其中几种呢?”
许允说:“我百行俱备。”
阮氏又说:“您喜欢美色,不欣赏美德,怎能称为百行皆备呢?”
从此,许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用心经营婚姻,家庭变得富贵。
以貌取人的识人术,大家都会用,但是我们还要记住,自己的德行够不够,言语表达是否诚恳。
适度的打扮,准备好台词,坚持做好事,提高自己的美誉度,都会增加印象分。
02
“两指不碰头,婚姻难白头”:主动牵手,才有未来。
古人喜欢看手相。
如果一个人的中指和无名指,代表自己和爱人。若是这两个手指,无法往前并拢,说明婚姻很难到头。
撇开迷信的因素,我们会发现,很多年轻人找对象,不够主动。在一起散步多次,吃饭多次,还是保持很宽的距离。
有句话说得好:“能牵手的,别只是肩靠肩;能拥抱的,别只是拉拉手。”
要知道,彼此的好感,也有保质期。要延长保质期,就要有好感的人,变成恋人,让恋情变成婚姻。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和女朋友第一次牵手是什么个情况?”
有匿名网友说:“两个人是同学,因为一次逃课,他拉着女同学的手,翻过了围墙。当时两个人都很害怕,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后来成为了恋人,牵手的时候,就很自然了。”
网友“黛黛”说,约了女朋友去看电影,从电影一开始就牵手,到结束都没有放手。三个小时,让人从未感触到如此美好。
也有人调侃:“牵人一手,手留余香。”
很多三四十岁的儿女,也有几次恋爱,但是无疾而终。这就多半是主动不够的体现。
再好的感情,一个不主动问,一个不主动说;一个不主动约,一个不主动回应,都不会有结果。
要促成婚姻,还不得趁热打铁?主动表白,主动牵手,主动去看双方的父母,主动安排婚姻的日程。
03
“好男不娶虎刺梅,好女不嫁流光锤”:收敛锋芒,才能走近。
一个女人,浑身带着刺,一个男人,如泥鳅一样光溜溜。这样的情况下,要促成对象,是很难的。
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邻居家的女儿,在媒人的安排下,见隔壁村的一个男孩。
男孩有一米八的样子,可是邻居家的门,大概也是一米八。因此,男孩进门,就使劲低头,怕碰到门框。
女孩见状,开口就一句:“没想到,人还没有进门,脖子就进门了。”
在我的老家,有这样一种说法:“脖子长,懒汉多。”脖子长,就是什么都看别人如何做,自己懒得做。
自然,女孩的话,伤害了男孩的自尊,对象是谈不成了。
过了几年,男孩结婚了,还在城里买房,开了店铺,女孩仍旧单身。
女孩再看男孩,发现男孩很标致,也能挺直腰。只是当时的一句话,把缘分弄丢了。
找对象,遇到印象还好的人,起码应该彼此靠近才行吧。你总是带着锋芒,一直要溜走,那就没有办法靠近。
每个人都有个性,如果亮出来,就很难和别人相融。
而好的对象,是有共情力的,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懂得交换意见。
对象变成爱人,是彼此包容,求同存异的结果。
04
理论家托·富勒说过:“当贫穷从门外进来,爱情便从窗口溜走。”
一个人要找对象,就得自己先“富起来”。
其一,努力工作和赚钱,让自己有养家糊口的本事,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其二,努力让精神变得富有,看谁都顺眼,带着积极阳光 的心态去生活。
其三,努力让面貌富起来,不邋遢,不夸夸其谈,舍去恶言,多给人点赞。
学会内观,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很多,然后积极改变,再去做什么,就顺起来了。
你是什么人,就会遇到什么人,爱是双向奔赴的。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