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来狩,自幼胆小,在绶(通假瘦)师,王享酒,王光臂膊,贝五朋,用作宝,奖鼎。
上期重新破译了宰甫卣铭文,并确定了“商受王”的“受”字其最初含义是“瘦”通假“绶”。通过重新破译的铭文内容,还可以知道另一个信息,那就是这位殷商王非常不愿意听到别人叫他“瘦王”。因为王光臂膊(光膀子,有了男子汉的身材),被赞美,所以才有人获赏贝、奖鼎。
所以,后世称呼起这位众所周知的“商王”,称其为“受王”“瘦王”“寿王”都是正确的。

那么“商纣王”又是怎么回事?
“商纣王” 的称呼原来出自,这位“商受王”本身并不喜欢别人称呼其“瘦王”,所以,其自称“宙”,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神王:“宙斯”的“宙”。也是甲骨文中的“宙”,也是后世所称“宇宙”的“宙”。
这两个甲骨文字“宙王”,出自日本二玄社《甲骨文金文》,编号未知甲骨文中。

此篇甲骨文字数较多,但是其上半部就包含了两小篇,其中都有这个“宙”,所以完整破译,以供阅者先睹为快。





此篇甲骨文由这五段组成:
一、壬子卜,争鼎:自今日,我栽,宙。
壬子日卜,壬子日相当于殷商双数月19日。争鼎,相当于:为了避免出现争议,现在记录。而不是争贞,着重在记录,而不是着重于预测。关于鼎和贞字的甲骨文的区别,参看之前破译的“合集1306”我贞问禾鼓甲骨文,和参看北宋郭忠恕《佩觹集》: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鼎为则,其矛盾有如此者刑罚从寸。

“自今日”自从今日开始,我栽。第一个“宙”,是商宙王自己留下的“签名”。
二、鼎:自五日,我弗其栽。宙。
记录:准确一下,自此五日以后,我仿佛可以栽。这个“我”字很重要。第二处“宙”,仍然是商宙王自己留下的“签名”。
三、癸丑卜,争鼎:自今至于丁巳,我弗其栽,宙。
癸丑日相当于当时的双数月份的20日,与之前的壬子日19日在时间上产生了接续关系。仍然是避免争议所以记录:自今至于丁巳,我弗其栽,丁巳为双数月份24日,自今天20日至于24日我仿佛可以栽好。第三处“宙”,仍然是商宙王自己留下的“签名”。
四、癸丑卜,争鼎:自今至于丁巳,我栽,宙王占曰:丁巳我必其栽。
癸丑为双数月份20日,为了避免争议再次记录:自今天20日至于24日我栽。宙王占曰:24日我必要栽种好。此句中的两个“我”字很重要,这就是“宙王”自已刻写的甲骨文,
五、于禾,甲子栽:旬又一日,癸亥还弗栽,这月谷,甲子允栽。
于是禾苗今年的情况是:甲子日栽好的。甲子日为单数月份1日。旬又一日,按照双数月份的20日开始计算,也就是上月的癸丑日开始算起。癸亥还弗栽,癸亥为双数月份的30日,“宙王”还在表示仿佛可以栽好。这月本来可以完成的的稻谷苗栽种工作,最后的结果还是甲子日才栽好。
此“宙王”怎么会就是后世所称的“纣王”?这个“宙”到底是什么含义?
大多数人看了很久很久的中国古文字生僻破译以后,已经习惯于这种,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主题不明,有时还非常拗口的破译。所以对于这种清晰明了,主题明确,通俗易懂的中国古文,反尔觉得不太习惯了。其实只要是识字的中国人,有初中以上的文言文基础,就可以直接通过重新破译的原文,看懂这些中国古文的意思。
重新破译毓祖丁卣铭文:
毓祖丁卣,断代为殷商晚期,相传为河南洛阳出土。铭文的最新破译出现于《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02期。其中几个关键字仍然直接画出来字形。并声称“山”为作器者,故此器当更名为“山卣”。说明这样的中国古文字破译水准延续至今。

辛亥,王才广降令曰:归庙于我,多高兴!宙赐理,用作毓祖丁,尊现。
重新破译后,再次出现一篇通俗易懂的中国古文。由于篇幅有限,现只作简单的破译,如感兴趣整篇的破译过程,敬请关注:新知辽沈,会连续发布全新的甲骨文字破译。毓祖丁卣铭文中主要的关键字有“广”“庙”“兴”“宙”“理”“现”的重新破译理解。
辛亥为:负1090年辛亥,商受王十三年,受王13岁。
根据“宙王占曰”和“宙赐理”可以知道殷商晚期的这位商王也称“商宙王”,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商纣王”。那么这个“宙”字画的是什么?就显得很重要了。
可以参考的是菁一甲骨文中的:

癸巳卜,削鼎:询问祸?王占曰:乃此夜有秧。
悦!果:甲午,王妹遣乳子“臣”,驱车马,我捧,王舆,籽樱亦坠。
此整篇铭文已经破译,如有兴趣可以关注,以待后续。现着重破译“驱车马”一句中的“驱”字。

这个字为什么是“驱”字?

这是“区”至“驱”字的演变过程。现在处于中国历史上民众识字率最高的时期,现在此种条件下,只要这个字破译的正确,那么整句就是通俗易懂的,普通民众如果看着生僻那一定是在破译的环节出现了错误。所以说甲骨文中的“区”通假“驱”,就这样这个甲骨文字就被我破译了。
那么,这个“驱”字与毓祖丁卣中的“宙”字与“宙王占曰”甲骨文中的“宙”字都是在表达什么呢?

当我把这几个字放在一起,就可以瞬间明白了,这个字画的就是“马屁股”。赶马车时,驾驶者时刻在面对的“马屁股”,现在驱动汽车需要踩“油门”,那么在殷商时期驱动马车,就需要“揍”马屁股。所以这个字也是“揍”通假“宙”通假“纣”。
这位“受王”非常不喜欢别人称其为“瘦王”,所以自称“宙王”,意为:谁再说“瘦王”就“揍”他。所以具怕他的王权时,都不得不称其为“宙王”。随着“武王征商”的胜利、“殷商受王”兵败自焚而死,《竹书纪年》书中统称“受王”,后世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兵荒马乱”,人们无暇顾及这些琐事,才造成了“受王”和“纣王”两种称呼。
如想更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殷商,更加丰满的殷商、更加贴近于生活的殷商,请看后续。
作者:刘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