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寒冷的早晨,彭志辉坐在他位于上海的一间小工作室里,手上握着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
他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机器人更像人类,更聪明,更有用?
这是一个许多人关心却少有人能真正解决的问题。
就在不久前,彭志辉,或者说更为大家熟悉的“稚晖君”,从华为离职,投入了新的创业旅程。
面对如此大的转变,他选择了一条少有人敢走的路——打造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
稚晖君的创业之路:从华为到智元机器人稚晖君,原名彭志辉,曾是华为的“天才少年”,一度拥有百万年薪的他,却在2022年毅然离开华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不仅是一个技术天才,还是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
他带着自己比肩科技巨头的雄心壮志,创立了智元机器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很多人都好奇,一个青年为什么会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冒险创业?
他曾在社交平台上谈到,“接下来我会开启一段新的事业,去做更有挑战的事情。”
显然,追求挑战和创新,是彭志辉永不停歇的动力。
GO-1模型的四大特点:变革机器人智能那么,这个新的事业究竟是什么呢?
3月10日,稚晖君发布了他们的新产品——GO-1模型。
这个模型具有四大特点:人类视频学习、小样本快速泛化、“一脑多形”的跨本体应用和持续进化。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具体来说,GO-1模型可以通过观看人类的视频进行学习,不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便能快速泛化到不同环境中,而且它还能适应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进化。
简单来说,这个模型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更适应人类的需求,能完成更多复杂的任务。
ViLLA架构揭秘:多模态与混合专家的力量GO-1模型之所以如此强大,离不开其背后的ViLLA架构。
这个架构由多模态大模型(VLM)和混合专家(MoE)组成。
VLM利用海量互联网图文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场景察觉和语言理解能力。
MoE中的“Latent Planner”则通过人类操作视频数据,掌握了动作理解能力,类似于我们看视频学会如何煮咖啡或修理物品。
还有MoE中的“Action Expert”,通过百万真机数据,获得了精细的动作执行能力。
这三个部分共同协作,使GO-1模型能够自主学习并提升任务执行成功率。
从开源数据到商业落地:智元机器人的进化智元机器人不仅专注于技术研发,还致力于将其成果商业化。
为了更好地推动机器人智能的普及,智元机器人发布了百万真机数据集“AgiBot World”,并将其完全开源。
这一举动,不仅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还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准。
智元的机器人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商用量产,远征A1、灵犀系列商用机器人相继问世。
这些机器人在营销客服、展厅讲解、商超导览等场景下都表现优异,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结尾:稚晖君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
在他看来,创业并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做更有意义、更具挑战的事情。
GO-1模型的发布,似乎只是他巨大蓝图中的一个小节点。
人们常常认为变革与创新只是技术大佬的专利,但其实,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的领域内创造出不凡的成果。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更多自主学习、智能化程度更高的机器人在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推动这一切的,正是那些敢于迈出舒适圈,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科技创业者们。
最终,我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还有那股不懈追求的力量和真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