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小时候背过这句诗的,估计不在少数。可“离离”到底是啥意思?被孩子问到可别说你不知道。
有人说它是形容草木茂盛,有人却说是表达生命的顽强。到底谁说得对?
别小看这俩字,答案还真不是随口说的那么简单。
白居易这位唐代大诗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光是因为肚子里有墨水,还跟他一路走来的经历脱不开关系。
要说“离离二字”,背后不仅藏着文学的讲究,更藏着人生态度的思考。
一、白居易的成长经历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年少成名的一首诗,写的是古原上的草,春天生机勃勃,秋冬又枯萎死去。
这句诗既有对自然规律的感叹,又藏着对生命的思考。那么这首诗是咋来的呢?
要讲清楚,就得从白居易的成长经历说起。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小时候的日子过的挺滋润的。
他爷爷和爸爸都是读书人,耳濡目染下,小白三岁识字、五岁背诗,到十岁的时候,已经能自己写诗了。
但谁能想到,生活说变就变。
两岁那年,家里因为战乱被迫搬家,十岁又跑到符离山避难。
这一路他亲眼看到人们如何在苦难中挣扎,村庄烧了,田地荒了,流民冻饿交加。
这些画面就像钉子一样扎进了他的心里,让他早早懂得了什么叫“世事无常”。
这种童年的经历,不仅磨练了他的心性,也让他对社会的苦难有了深刻的认知。
所以后来他写诗才总是关注民生疾苦。比如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看似写草,实则写人生的起伏和顽强。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草木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离离”这俩字,最早是从《诗经》里来的,那时候是用来形容果实累累的样子。
后来西汉的刘向在《楚辞》里,用它表达心情的剥离和悲痛。
白居易直接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下子就把古原上草木的茂盛和枯萎写活了。
表面上看这是自然规律,但背后却藏着人生哲理。
草木的生长和枯荣,不正是人生的隐喻吗?草从枯萎到重生,像极了人们在挫折后的重新振作。
再看后四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不仅写了离别的伤感,还进一步强调草木顽强的生命力。
哪怕经历了秋冬的凋零,只要春风一吹又能重新生长。这种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命的赞美,才是这首诗的核心。
三、顾况的赏识是白居易成名的转折点
如果没有顾况,白居易的诗可能不会那么快被人知道。
那天他敲开顾况的门,递上自己的诗作,顾况读着读着,直接拍案叫绝:“好诗!”。
这不仅让白居易信心大增,也为他打开了长安文坛的大门。
在顾况的帮助下,白居易认识了不少名流,很快在文坛站稳了脚跟。
四、白居易的仕途
白居易28岁那年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了进士。
他满怀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社会。但现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他虽然一路升职,当上了不少大官,但也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权贵,被贬到地方任职。
不过这些挫折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他写了很多揭露社会问题、同情百姓疾苦的诗,比如《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
而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更像是他人生经历的一个缩影。
【写在最后】
说到底,“离离”这俩字,不只是形容草木茂盛,更是白居易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就像草木一样,哪怕经历了秋冬的枯萎,也要在春天重新生长。
人生不就这样吗?跌倒了爬起来,遇挫了再前进。白居易用这首诗告诉我们,生活虽苦,但希望永在。
可话说回来,白居易的理想虽然高远,可现实却总是让人无奈。
他想做个为民请命的好官,却因为说真话被贬谪。可如果连他说真话的人都被打压,那百姓的苦又该怎么办呢?
这种矛盾古今皆然,值得我们深思。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