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俄乌冲突的战场硝烟尚未散去,这场地缘博弈恐怕又要复杂起来了,近日,美国空军C-37B专机罕见降落莫斯科,泽连斯基还宣称启动“B计划”,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突遭无人机袭击的爆炸声,再次让国际社会绷紧了神经。
据彭博社报道,一架隶属于美国空军的C-37B专机从马里兰州安德鲁斯基地起飞,经停荷兰鹿特丹后悄然降落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要知道,C-37B专机通常用于接送美国高级官员,此次飞行极可能涉及紧急外交磋商。而结合现在的俄乌战场现状,美国此时向莫斯科传递信号的意图值得玩味。一方面,俄军近期在顿巴斯地区持续推进,乌军因西方军援迟滞陷入被动;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既需要安抚国内舆论,又要避免乌克兰溃败导致其在盟友中的威信受损,最好就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可见,此次“秘密接触”可能是美国试图在军事施压与外交斡旋间寻找平衡点,既向俄罗斯展示“仍有对话渠道”,又为乌克兰争取喘息时间。
几乎与美国军机抵俄同步,泽连斯基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说,他提出一个“B计划”,如果北约不同意乌方加入,那就在乌克兰领土上重新打造出一个北约。虽然他未明确说明更多的细节,但结合乌军近期行动可以看出,乌克兰现在一是企图扩大对俄本土的无人机袭扰,进一步消耗俄战略资源;二则是将核安全问题武器化,通过渲染“俄方核冒险”倒逼西方加大援助。事实上,乌克兰已多次试探俄罗斯的“核红线”。乌军无人机袭击俄奥伦堡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沃罗涅日”战略预警雷达,虽然俄方理论上能将此类攻击视为触发核打击的条件,但普京最终还是选择了克制。不过据国际原子能组织的通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新安全封隔”设施遭无人机撞击引发爆炸,好在辐射水平并没有发现异常。随后,双方各执一词,乌方指控俄军意图破坏封 隔设施,俄方则反指基辅自导自演,目的就是为了抹黑俄罗斯,还可以趁此机会跟美西方索要军援。其实从战术层面看,袭击切尔诺贝利对俄乌均无直接军事价值。自1986年事故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早已经停止运行,其封隔设施主要用于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攻击它最多是象征性的挑衅。不过对乌克兰而言,渲染所谓的“俄罗斯搞核恐怖”可帮助其寻求西方援助;而对俄罗斯而言,否认指控并反诉乌方搞“狼来了”的“核勒索”,则可以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信任。
总之,美国军机的降落、泽连斯基的“B计划”与切尔诺贝利的爆炸声,都说明了这是一场集合了常规战、核威慑、外交博弈与舆论战的博弈。不过,虽然切尔诺贝利没啥危险,但如果再发生此前扎波罗热核电站的事情呢?一旦“假戏成真”,不仅是乌克兰,欧洲乃至国际社会都将再次付出惨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