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红包与家族群的解散
在烟花点缀的除夕夜,老公家族的微信群里欢声笑语。
19000元的红包在群里轮番发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然而,这片刻的欢乐像是昙花一现,第二天早晨,家族群突然解散,留下的只有老公脸上的凝重和沉默。
家族聚会的温暖与期待
我和老公结婚多年,每逢过年,最让我期待的就是与他的家族团聚。
老公家有三兄弟,加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有弟弟一家四口,以及慈祥的公公婆婆,总共十二口人,每次聚会都热热闹闹,温暖如春。
为了维系这份亲情,我们建立了家族微信群,不仅方便日常联络,还在每年的除夕夜举行抢红包活动,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不少乐趣。
家族群红包规则的变味
家族群的红包规则简单而温馨:三兄弟每年除夕轮流发红包,小辈们则开心地抢。这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延续,也是一种亲情的交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纯真似乎开始变味。
去年,弟弟家的女儿工作后,按照不成文的规则,她应当在群里发红包。但直到除夕夜结束,我们也没有等到她的红包,群里其他人也默契地选择了沉默。
这份未被言说的失望,悄悄地在心中积累,为今年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除夕夜红包缩水的不快
今年的除夕夜,红包的气氛似乎变得有些异样。
大哥和老公都按照往年的惯例,慷慨地发出了数额可观的红包。
大哥第一个开始发红包,每次都是300块的红包,他发了20次,一共发出去6000块。老公也不示弱,也是每次300块的红包,也发了20次,也一共发了6000块。
可轮到小叔子发红包,却瞬间缩水到100块,而且只发了10次就停了,一共就发了1000块。
中间,大哥的儿子也发了300块的10次,我女儿也发了300块的10次,加起来他俩也发了6000块。
更令人失望的是,弟弟家的两个已经工作的孩子,今年依旧没有发出任何红包。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原本应该欢乐祥和的除夕夜,蒙上了一层无形的阴影。
家族群解散后的沉默与不舍
红包发放的不均衡终于引发了家族群的解散。第二天早上,当我看到曾经热闹无比的家族群不再存在时,心中涌起了一股说不出的空虚和失落。
老公也是沉默不语,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不舍和无奈。我们都知道,这个群的解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决定,它象征着我们家族之间情感的裂痕。
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网友评论:
有的网友说,老三一家子都是抠门鬼,只知道收,不知道大出,两个哥哥各发6000元他就发1000元,两个侄子侄女各发3000元,老三家的儿女一毛不拔。反正关系都僵了,大哥应该就把老三家四个人移除群聊,自己两家接着娱乐。
可有网友觉得踢出群有点太过了,好像是说不花钱就不认你们了。解散也没劲,钱不是主要,氛围才是。大哥可以和二弟商量一下,明年按三弟的标准发红包,他发一千,你们也可以按一千左右发,一个包100或者50,他们本来发的少,也不会挑你们,你们感觉大家花差不多钱,心理也就平衡了。
也有网友说,老大老二即有显摆的意思,又怕被占便宜,真是相亲相爱的兄弟。不要规定每人必发和发多少,经济条件不一样。不过老三一家也够下作的,发不起就别抢呀,至少把抢到的补个整数再发出来,这样基本不亏不赚,也省得被人唾弃。好在我们穷,红包每个就一百二百,多数人每人发一个,即使有只抢不发的也不会计较。如果数额大,我肯定就不参加了,或对只抢的人有怨言。
还有网友说,不想发红包就不要抢,抢了又不想发,唯一发的大人还想着少发,一家都是占便宜的主。另外两家一共发了18000元,这家四口人总共就发了1000元,说白了按抢红包几率算,这家抢完18000元,再发1000红包,还是赚了不少钱的。
作者观点:
表面看这个大家庭挺和谐的,其实内心都在斤斤计较,金线是试金石。
发的人计较不发的,不发的人只领红包占便宜。这家人都没有边界感。
大群,毕竟涉及几个冢庭,发个红包意思到了就可以了,干嘛非要发20次每次300元,每个家庭经济状况和消费观念都不相同,要想多发,可以在你自己的小家庭群里想怎么发就怎么发。
家庭发红包不在于多少,图个热闹,发多了反而不好。
不过,这家老三确实很自私,儿女都工作了,不可能有多困难。即使你觉得数额大了,开始前可以同两个哥哥商量一下,发个红包玩玩就行,没必要数额太大。
但你一声不吭却又积极抢红包,吃相太难看。
其实大哥也没必要解散群,以后过年不在群里发红包就是了,只给未工作的小辈发压岁钱就行了。越想占小便宜的我越不让你占!
红包,本应是增进感情的工具,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家族关系的试金石。
在这个物质与情感交织的时代,我们似乎忽视了,真正珍贵的,不是红包的金额,而是那份被红包包裹的纯粹情感。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