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进入淘汰期亟待规范和引导

融旅 2018-09-28 13:57:22

图为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一角。

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近年来,不少地方积极稳妥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当前,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全国表示建设特色小镇的多达五六千个。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2018年,特色小镇将进入淘汰期,比如,一些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假小镇真地产”项目、脱离实际照搬照抄的特色小镇等,将面临淘汰风险。

六种特色小镇面临淘汰风险

3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406号文)指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显然,目前已公布的499家特色小镇,将有一部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发改规划[2018]406号文明确指出,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并强调要“落实《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强化监督检查评估和规范纠偏”。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于2017年12月4日发布的,该意见指出,要控制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数量,避免分解指标、层层加码。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取消一次性命名制,避免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

“其实,我们常说的‘特色小镇’主要包括两块: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一位关注特色小镇发展的业内人士对《中国商报旅游导报》记者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官方说法,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拥有几十平方公里以上土地和一定人口经济规模、特色产业鲜明的行政建制镇。

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将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是,目前,全国表示建设特色小镇的已经多达五六千个。住房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刘志峰去年曾在某有关特色小镇的峰会上说,有些部门提出要建200个特色小镇、200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机构甚至提出要建一千个旅游小镇,五六百个文化小镇。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有六种特色小镇被淘汰的风险较大:一是增加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举债建设而加重债务包袱的;二是“假小镇真地产”项目,房地产化倾向严重的;三是简单堆砌和碎片化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引导的;四是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特色不鲜明和同质化竞争的;五是脱离实际照搬照抄,另起炉灶、大拆大建的;六是挖山填湖、破坏山水田园,破坏生态的。

其中,特色小镇“内容重复、形态雷同”的现象比较突出。以“基金小镇”为例,有媒体统计,目前全国规划中的基金小镇已经超过20个。某半农半牧县,整体工业基础很薄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三四家。更不利的是,位置偏僻,县城到省城有400多公里,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过境。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要打造一座“基金小镇”。《人民日报》曾刊文批评,中西部有些地区,既不具备投资基础,又没有形成产业群,却去凭空打造“特色小镇”。有的省份为了加快建设“特色小镇”,还下了硬指标,几年内必须完成多少多少。

“一些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甚至房地产等项目都戴上了特色小镇的帽子。”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中心主任徐林在今年年初的首届中国特色小镇论坛上表示。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城镇化规划处相伟认为,并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做特色小镇,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好特色小镇,更不是短时间就可以打造出成功的特色小镇。

《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鲁朗小镇”运作模式值得借鉴

黄细花,广东省第八批援藏队副领队、西藏林芝市鲁朗景区管委会主任,援藏之前她还担任过惠州市旅游局局长。两年前,她带着擦亮林芝鲁朗小镇招牌的新使命进藏,干起旅游老本行。

广东省从1994年开始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因林芝拥有世界顶级的自然生态资源,广东把旅游产业定位为援藏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广东重点援藏项目——林芝市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以下简称鲁朗小镇),定位为高端国际旅游小镇,以“圣洁宁静、藏族文化、自然生态、现代时尚”为总体开发目标。据黄细花介绍,鲁朗小镇从规划到建成历经6年,由广东、西藏两地政府和多家企业共同投资开发,总投资超过30亿元人民币。鲁朗小镇于2016年建成并开始运营,是目前全国对口支援西藏最大的旅游项目,已成为西藏自治区的特色小镇。

业内专家认为,特色小镇内涵特质包括产业特色鲜明、服务便捷高效、文化浓郁深厚、环境美丽宜人、体制机制灵活等。《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准确理解特色小镇内涵特质,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深谙文旅发展之道的黄细花吃透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在她的带领下,鲁朗小镇在开发改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形态完整”的理念,强调从多维度考虑城镇的整体性设计,注重生态,将自然视为小镇的一部分,同时强调小镇的文化融合,重视改造的持续性,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

黄细花总结了鲁朗小镇的三点经验,“首先要注重生态,强调设计的可持续性。”鲁朗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把对自然生态的影响降到最低。小镇依山傍水,融入到雪域高原的大自然之中,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也多围绕自然生态展开,整个项目的开发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突出地域特色。”黄细花说。鲁朗小镇从市场的需求出发,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建设,具有自己鲜明的旅游定位,并且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和自身感受,更加具有自身特色。上百家藏式家庭旅馆,成为背包客、自驾游、旅游团队首选地;当地群众参与旅游的积极性高涨,发展意识较强,几乎每家都开办家庭旅馆,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旅游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绝大部分。

“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人文性和历史性。”黄细花认为,西藏旅游之所以火热,不仅仅是因为其自然的美景,更因为其深厚的人文历史,很多人到西藏旅游都是想感受一下当地的文化与风俗。林芝90%的人口为藏族同胞,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的融合,共同塑造了林芝的独特魅力。在建筑风格上,鲁朗小镇以现代设计融合藏式建筑精华,在传承基础上创新,与传统藏式风格建筑有机结合。

鲁朗小镇的建设和运营,改变了原有建设无规划、无风格、低端设计的建筑格局;整治并提升了周边村庄村容村貌,提升家庭旅馆的品质和服务质量;有效整合了林芝及周边主要的旅游资源,大幅度提升旅游接待条件,扩展旅游产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从而为林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黄细花认为,鲁朗小镇在全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都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尽管鲁朗小镇的运作模式值得借鉴,但是其具有的独特人文气息、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等绝对不可以复制。不同的小镇应当拥有不同的特色,有差异才有生命力,“千城千面”才应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新型城镇化趋势。毕竟,脱离了独特的地域人文和坚实的产业基础,特色小镇极有可能陷入“没人气”的尴尬境地。所以,各地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七大战略,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的总要求。作为近年来农村发展的创新思路和现实路径,“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有可为,可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

0 阅读:6

融旅

简介:在社会发展中关注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