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绘画史——历代名家:宋·惟白

柳浪画苑 2025-02-14 08:51:50

释惟白,俗姓冉,靖江(今广西桂林)人。历住泗州之龟山、庐山汤泉、明州天童、东京法云寺。哲宗元符三年(1100)二月、四月及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二月,曾三次奉诏入内庭演法。[1]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十五日,撰成《续灯录》三十卷进上,八月十五日,徽宗赐序,勅入大藏。并赐佛国禅师号及金襕衣。为青原下十二世,云门宗法云法秀禅师法嗣。其著作除《建中靖国续灯録》三十卷外,还有《大藏经纲目指要録》八卷、《文殊指南图赞》一卷,今皆存。事见南宋释正受《嘉泰普灯録》卷五、南宋释志磐《佛祖统纪》卷四十六、五十一、元释熙仲《历朝释氏资鉴》卷十、元释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九、[6]元释觉岸《释氏稽古略》卷四、清释德介纂辑《天童寺志》卷三、卷四等。

惟白所著《文殊指南图赞》(又称《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一卷,主要是根据《华严经·入法界品》中所描述的善财童子从初参文殊师利菩萨,复游行南方,终参普贤菩萨,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求证佛法要义的故事。每则故事有一段说明叙述文字,配有一幅图画,并在每幅图画下撰写一首诗赞,描写歌颂善财童子五十三次参谒诸善知识的过程和所求证的法门,最后是佛国禅师的评论文字,配有其自己的画像,也有一首诗赞,抒发自己的认识。共有说明叙述文54则,图画54幅,诗赞54首。“《图赞》规范了各类善知识的形象,准确地提取出各善知识的基本特征及参访场景,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五十三参的内容,奠定了其在华严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它“在我国古代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像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元至明初该类图像的绘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了解研究宋代佛教文化艺术等也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其所述《华严经·入法界品》的相关内容,与流传的实叉难陀(652-710)所译八十卷本《华严经》的内容相近似,而与六十卷本和四十卷本的《华严经》内容不太相同。此书国内存藏极少,现有影印日本刊本可见。但此书在日本为公、私等多家藏书机构收藏,且有多种版本。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此书的研究所利用的多是《大正藏》、《续藏经》及影印日本大谷大学所藏覆宋刊本(往往被认为是宋本),对此书在日本的多种刊本还未见国内学者研究和利用,故下文着重就其在日本的刊刻流传情况试加以考述。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