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山东社会融资规模达23.8万亿元

青岛信网 2025-01-26 08:10:24

原标题:去年末山东社会融资规模达23.8万亿元

1月24日,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末,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为23.8万亿元、15.1万亿元和17.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0%和8.7%。全年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本外币存款分别增加22920.8亿元、12467.5亿元、13899.6亿元。去年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持续强化对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促进金融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明显优化、成本持续下降,为我省实体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将政策利率调降传导至贷款端,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中国人民银行山东省分行调查统计处副处长魏金明说,2024年12月,全省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98%,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06%,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

贷款覆盖面稳步扩大。山东深入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持续开展金融顾问活动,全年走访企业2万余家,挖掘潜在信贷需求,促进银企精准对接。2024年末,全省共有296.5万户市场主体得到贷款支持,比年初增加52.1万户。其中,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主体289.5万户,比年初增加51.4万户。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全省落地各类结构性政策工具4652亿元,规模居全国前列。”魏金明说。2024年末,全省绿色、科创、普惠、涉农领域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2万亿元、1.2万亿元、2.2万亿元和3.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13.4%、19.2%和12.5%,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消费、政务民生、教育医疗、交通出行等主要支付领域实现全覆盖。据了解,青岛市和济南市分别被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和第四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截至2024年底,青岛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920万个,累计交易151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3万个;济南市共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413万个,累计交易33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结算商户门店62万个,在同批次试点城市中居前列。

2024年,山东支持省内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6228亿元,存续余额突破万亿元。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规模同比增长62%。

据介绍,全省科创类债务融资工具发行规模翻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创类债务融资工具785亿元,其中,落地全国首批“两新”债务融资工具20亿元。绿色金融方面,持续丰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产品体系,2024年全省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103亿元,同比增长22%。

加大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推广力度,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据介绍,2024年底济南市已成功落地全省首单保障性住房收购贷款1.1亿元。同时,降低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完成存量房贷利率批量调整,重定价后房贷利率平均下降约0.8个百分点,每年可为借款人节省约176亿元利息支出。

依托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扩内需支持力度。2024年末,全省除房贷以外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333.9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汽车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9.5%;消费品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7%,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去年山东大力推进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范围,用好跨国企业跨境资金池,拓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开展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和由银行办理外债登记两项新试点。2024年,全省涉外收入2818亿美元、支出251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2.8%;实现顺差305.9亿美元,同比下降11.2%。企业外汇套保比例达27.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在本外币收支中占37.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记者 胡羽 报道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