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30分钟对话30岁羽生结弦
说起羽生结弦,你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冰场上他的旋转腾挪,闪烁的光影和他优雅的舞姿吧。
今天,我带你走进这个花样滑冰天才在赛场之外的故事,看看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那天,我们在羽生结弦的家乡仙台市见到了他,脱下华丽的冰鞋,换上便装的他显得普通而亲切。
他坐在我们对面,脸上带着如邻家男孩般的微笑。
正如你所熟知的那样,他不仅是连续两届冬奥会花样滑冰男单的冠军,更是那个能够在冰上书写动人故事的艺术家。
最近,羽生结弦迎来了自己30岁的生日,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了“生命的回声”——他的第三次个人巡演。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巡演不仅展示了多个全新的节目,更通过这些节目向观众诉说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从小,羽生结弦就对“生命”的含义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大学期间,他还修读过相关课程。
这些思考和学习最终融合在他精心筹划和编排的“冰上故事”中。
羽生结弦坦言,花样滑冰不仅仅是他的职业,更是他表达自我的最佳方式。
他说,“什么时候我想要表达自己,花样滑冰永远是我的第一选择。
”在他的编排和努力变化中不难看出,他对花滑表现的追求,已经超越了得分高低和排名的层面。
在2022年宣布不再参加竞技比赛,转战职业花样滑冰后,羽生结弦更加专注于探索和创新。
他不再仅仅为了分数而跳跃,而是为了音乐和情感而舞。
每一个步伐和旋转,他都在重新思考其与音乐的契合度以及与自己内心的共鸣。
这种追求使得花样滑冰对他而言,已经不仅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艺术表达。
羽生结弦不断吸收新的想法,把花滑、音乐、故事相融合,“努力去吸收那些自己看了觉得很酷、很优美的内容。
”尽管如此,他依然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坚持创作新的有独创性的动作,并且不断训练肌肉力量、耐力和专注力。
和以往参加比赛时不同,现在的羽生结弦每天承受更大的压力,练习时间更长——平均五个小时,有时甚至六个小时。
他说:“比赛时,一个节目也就四分半钟左右,现在我需要在舞台上连续表演两个小时以上,这对体力和肺活量都是巨大的挑战。
”这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激励他更加努力。
为了达到所需体能,他用杠铃和哑铃训练爆发力,精心设计呼吸法以维持长时间演出,并保持良好的表情管理。
几乎没有什么完全休息的日子,每天脑子里都充满了表演的画面。
即使在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天,面对五家媒体、五小时的采访,他依然想着训练。
与此同时,羽生结弦也幽默地说,虽然他仍然爱打游戏,但现在的训练量大到让他已经无暇顾及,不训练时反而不知道干什么好。
在技术上,他仍然能够与现役选手抗衡,表现力也越来越完美。
尽管有很多人猜测他会重返赛场参加2026年冬奥会,但羽生结弦表示自己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现在,我终于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展现的滑冰方式。
”他深思熟虑地告诉我们,“滑行、跳跃、旋转,这些都是我想表达的内容。
我滑冰时,周围都是那些真正希望看到我滑冰的观众,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他坚信:“自己的滑冰风格得到了观众的肯定,这比任何奖牌和评分都更重要。
”没有比赛时评分和奖牌的成色作为衡量标准,观众的期待和反馈才是他不断努力的动力。
羽生结弦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观众,他就没有任何意义去创作和表达。
观众的存在,使他的每一次表演都有了价值,这是他最大的动力来源。
他强调,传递想法和感受到观众的反应,是他现在最重视的事情。
在每场演出接近尾声时,尽管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羽生结弦仍然会一遍遍地向观众鞠躬道谢。
“谢谢大家,回家路上小心!
”他常常这样提醒观众。
这位曾经的花样滑冰王子,用真实和热情打动了越来越多的观众。
羽生结弦曾设想过3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的人,现在他明白,30岁不过是个数字——一个新的人生阶段。
他回顾过往:“如果用棒球或足球的方式来打比方,30岁正是经验、感觉和技术逐渐成熟的高峰期。
”对此他充满了期待和信心,新的目标和梦想不断激励他前行。
对普通花样滑冰选手来说,30岁或许早已退役,但对羽生结弦,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很可能会创造更多的“第一次”,继续书写属于他的传奇。
我们期待羽生结弦在冰上演绎更多精彩的“冰上故事”,为观众带来更多感动和震撼。
羽生结弦——这个花样滑冰场上的闪耀名字,继续向前迈进,不断追求卓越,成为人们心中那颗永不陨落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