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字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诗文方面,他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四才子”。
绘画方面,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他既是“江南四大才子”风流倜傥,也是“迷途小书童”放浪不羁。
而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一生坎坷,饱尝风霜。
他看遍人情冷暖,历尽世态炎凉,磨砺出了通达透彻的人生智慧。
唐伯虎写有两首《警世》诗,堪称人间清醒,读透8句话,过好这一生!
《警世·其一》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动。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01
世事如舟挂短篷,或移西岸或移动
译文:
世事就像一艘挂着短篷的小船,随着风浪漂泊,有时移到西岸,有时移到东岸。
感悟:
浮于世上的人和事,就像漂在江上的乌篷船。
被风势挟着,被水流推着,风浪往西就往西,风浪往东就往东。
《警世通言》有云:“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生活中许多时候,无法刚性控制,只能柔性适应。
别忘了,船之所以被造出来,就是为了适应水。
顺着风,顺着水,方能顺风顺水。
02
几回缺月还圆月,数阵南风又北风
译文:
几回缺月过后仍是圆月,几阵南风过去又是北风。
感悟:
残月,满月,有阴有晴,总是月。
北风,南风,有寒有暖,还是风。
天道有循环,一如四季轮回,一如八节往复。
昨日残缺,不影响今日圆满;今日和暖,不担保明日寒凉。
苏轼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知晓规律,理解规律,人生起起伏伏,凡能看得开,总能行得通。
03
岁久人无千日好,春深花有几时红
译文:
时间久了,再好的人也好不过千日;季节深了,再红的花也红不过春末。
感悟:
天道固有天道的规律,人情也有人情的规律。
花不可能一直鲜艳,人也不可能一直亲近。
《增广贤文》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流水的情分,铁打的利益,这就是现实。
你可以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也可以讲:人情反复,世事无常。
总之,忽冷忽热,时好时坏,就是人间常态。
04
是非入耳君须忍,半作痴呆半作聋
译文:
是非传到耳朵里,您得忍着;一半呆傻一半聋,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感悟:
《增广贤文》有言:“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人就是“是非”。
听到有人说自己的是非,忍住,莫辩解。
听到有人说他人的是非,忍住,不传播。
左耳进,右耳出,没听懂,没记住,糊涂也是一种艺术。
为人处世,半痴半聋,不是愚笨无知,而是心里明白,面上周全。
《警世·其二》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05
万事由天莫苦求,子孙绵远福悠悠
译文:
万事自有上天安排,不必苦苦追求,子子孙孙自会福运绵长。
感悟:
清代小说《镜花缘》有句话说:“尽人事,听天命。”
凡事尽力就好,不必强求,请相信,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这路遥马急的人间,与其求而不得,不如顺其自然。
心底不焦虑,事上不执着,放下匆忙与慌张,让自己保持一份松弛感。
《增广贤文》中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自己的得失要看淡,儿孙的福报也要看开。
把平常心,当传家宝,已经尽力,剩下的交给天意。
06
饮三杯酒休胡乱,得一帆风便可收
译文:
喝下三杯美酒,切莫胡言乱语、肆意妄为;享有一帆风顺,就该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感悟:
古语有云:“惟酒无量,不及乱。”
社交场合中,酒最能活跃气氛,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然而,若是饮酒过量,就会麻痹人的心智,导致言行失礼、场面失控。
酒后失态,败坏自己的形象;酒后失言,伤害对方的感情。
真正成熟的人,能节制自己,能周全他人,时时保持一份清醒。
人生世事,全在起起伏伏之间,谁也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
赶上一帆风顺,要懂得见好就收,切记不可张扬,以免招致祸患。
07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
译文:
心生事,事又生心,哪天才算了结;己害人,人又害己,何时才能停息。
感悟:
是非烦扰无穷,都源自人心;恩怨纷争不断,皆根于人欲。
人心如顽石磕磕碰碰,人欲如激流涛涛滚滚。
欲念越深,烦恼越多,负担越重,身心越疲。
你快我一步,我高你一头,你给我挖坑,我给你使绊。
最终,心被层出不穷的是非埋没,人被你争我夺的利益捆绑。
《道德经》有言:“清静为天下正。”
要想解脱,唯有让内心保持原本的清静,重归温厚纯良。
08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译文:
冤家要解怨不要结仇,各自回过头去看看后面。
感悟:
《增广贤文》有言:“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主动与人结怨。就算生了嫌隙,也会积极化解。
与人冲突时,不妨回过头去想一想:矛盾是怎么产生的?
很多时候,不过是因为一句口舌,半分利益,实在微不足道。
然而一旦起了怨怼之意,动了恼怒之气,就如火上浇油。
你硬我强,互不相让,小事变大,大事变糟,最后变得不可收拾。
清代笔记《壶天录》有言:“和气致祥。”
待人处事一团和气,于身于心,于家于业,都可纳福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