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惜举债120亿,迫切收购沃尔沃的吉利,如今赚回来了吗?

温心怡阿 2025-03-21 19:50:05

2010年,有个消息传出来,让大家都特别吃惊:中国的吉利打算收购沃尔沃。这消息一出来,就连外国媒体都感觉像是在听神话故事一样。

当时美国正在遭受金融危机,沃尔沃就好似一块烫手山芋,东家转手,西家都不要。

但李书福就瞅准了这个机会,哪怕背着120亿的债务也要拿下这个东西,而且后来的操作,在当时可把很多人都惊到了。

【商业豪赌】

沃尔沃的经历可谓是起起落落。1999年的时候,福特花了64.5亿美元把沃尔沃给买了下来,当时福特那架势,就像是捡到了宝一样。哪能想到,没过多长时间,金融危机就爆发了。

福特自身都快撑不住了,只好忍痛抛售自己旗下的品牌。路虎和捷豹卖给了印度的塔塔,至于一直亏损的沃尔沃,也被福特当成急于摆脱的累赘。

再瞧瞧当时的吉利,2008年营收才刚过43亿,利润仅有8.8亿。

虽说第二年营收一下子增长到140亿,利润也超过了10亿,可是和18亿美元的收购价相比,还是差得很远。

吉利这么大的缺口,是怎么补上的呢?实际上是大庆市国资委的融资平台提供了7到8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中国银行也没歇着,由浙江分行和伦敦分行带头组了个财团,答应给吉利提供10亿美元的五年期贷款。

在当时的中国企业界,这样大规模的融资操作可是头一遭。一个民营企业,有胆量背着这么多的巨额债务去收购国际品牌,这种勇气真的很让人钦佩。

但那时外界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觉得李书福这是在冒险,还有人说这是自寻死路。毕竟,一家营收仅有140亿的企业,想要消化一个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这其中的风险非常大。

【李书福的棋局】

收购之后外界满是质疑声,不过如今来看,在这个看似很冒险的决定背后,实际上有着精心谋划的一盘大棋。

第一招就是,很多企业收购之后都爱大刀阔斧地进行整合,常常把好好的品牌整得不行了。

李书福走了另一条路,他让吉利和沃尔沃分开独立运营。这就好比是两条平行的河,各自流淌,还能相互滋养。

2013年李书福走的一步棋,更能看出他有远见,他在欧洲设立了CEVT研发中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欧洲是汽车工业的诞生地,那儿技术人才很多。在那儿设立研发中心,就如同把自己的“大脑”放在技术最先进的地方。

但李书福也并非把所有希望都放在国外。2012年在湖南开办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这是在给企业的未来做储备。要清楚,技术再好也得有人才能消化吸收,这是在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提到新能源电动车,李书福可算是走在时代前端的人。如今极氪、领克品牌在国际市场上都有了知名度,这表明他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吉利的全球化布局,就这样逐渐清晰起来了。

【十五年后的胜利答卷】

2022年6月,有个数字把当年笑话吉利的人都惊到了:沃尔沃的市值涨到了197.9亿美元。

有趣的是,这次收购不但让沃尔沃起死回生,还提升了吉利的身价。

要晓得,在国际市场上,“它”没少被抹黑。不过吉利这些年的发展,成功把“它”被抹黑的这个情况给改变了。

看看吉利现在拥有的:沃尔沃、宝腾、路特斯、极星……有这样的阵容,说它豪华也不过分。从过去的状况一下子变成掌控好几个国际品牌的汽车巨头,这事儿要是拍成电影,都会被认为太夸张了。

但这可不是什么夸张的事儿,这就是李书福花了十五年写出来的答卷。那些当年说他不行的人,现在恐怕都没脸再提当年的话了。

这也告诉大家,在商业领域,永远别被“不可能”这三个字吓住。想当年,要是李书福被那些质疑声吓到了,现在的吉利或许还在制造廉价小车呢。

0 阅读:1
温心怡阿

温心怡阿

温心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