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咸宁⑮|鄂南古民居民俗风情活化石

咸宁新闻网 2024-12-03 11:11:15

品读咸宁⑮

咸宁,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座别致的“香城”。

咸宁,一个在长江之滨、湖北之南崛起的新兴城市,

走进她,每一处都是天然公园——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 大自然的馈赠如此丰厚;

走进她,您需要放慢脚步,因为每一步都会触碰历史,每一脚都能踩到文化…… 每一寸土地浸透着文化的浓酽。

让我们一起走进咸宁,品读咸宁的美——

鄂南古民居 民俗风情活化石

鄂南古民居是咸宁一带传统建筑的代表。

在咸宁,一处处或精巧或恢弘,或富丽堂皇或素雅古朴的古民居,历经岁月风雨的洗礼,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从它的一砖一瓦、一柱一墙中,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喧嚣。走入其中,仿佛时光也慢了下来。

建造者赋予了鄂南古民居灵魂,一代代生活在其中的人,为它带来了人间烟火气,今天,鄂南古民居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与发扬,为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俯瞰咸宁,连绵起伏的山丘之间,散落着大大小小的传统建筑。黛瓦砖墙,围合而建,这就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鄂南古民居。

鄂南古民居是传统中式合院建筑,多选址在山谷平缓之地,背山临水之处。

由于鄂南地区多丘陵的地形特点和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鄂南古民居形成了多样的布局形式,以天井为中心的合院式布局最为常见。

较大的宅地则由多组天井院横向或纵向连接而成。分为凹进式和平开式,堂屋在整个宅院居于中心地位。

位于咸宁通山县九宫山镇中港村的周家大屋就是典型的例子。周家大屋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现有房屋100余间,天井30多个。所有建筑互相连通,形成整体,平面布局呈“井”字状。

这样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典型的聚族而居的生活习惯。

鄂南古民居以砖木结构、石木结构为主,多为小二层建筑。梁架分为抬梁式、穿斗式、插梁式。多采用清水砖墙,近檐口处墙面和退进入口以白灰粉刷,部分建筑在檐下作水墨彩绘,多以黑白灰三色为主。常见山墙形式为硬山式,样式有一字型、人字型、云纹型,轮廓优美。屋顶多用小青瓦一仰一盖搭设而成仰合瓦屋面。

外观素雅的鄂南古民居,在细节上极为考究。其中最能代表其精湛技艺的就是“三雕”,即:木雕、砖雕、石雕。

随意走进一间保存较为完好的鄂南古民居,窗棂格扇、墙头檐角随处都能看到精巧的雕刻工艺。一代代的能工巧匠们在石头、木头、砖头上雕出花草树木、祥兽家禽和活灵活现的人物,用刻刀讲述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地域文化和动人故事。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民间建筑的瑰宝逐渐成为当地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活化石。

咸宁现存的鄂南古民居共有近4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1处。

时至今日,鄂南古民居文化依然在延续。在咸宁的城市之中,许多现代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都融入了鄂南古民居的特点,仿照鄂南古民居建设、装饰的民宿深受游客欢迎。传统鄂南古民居仍然承载着居住功能,部分古民居还成为当地文化景点、民俗展厅,既保留传统风貌,又带来发展活力。

鄂南古民居以自己的方式融入新的时代。古与今的交相辉映,不仅留住了历史和乡愁,更让老建筑焕发新生机。

来源:咸宁发布微信公众号、咸宁日报

编辑:吕 希

审核:洪 伟 监制:朱封金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1. 星光熠熠!13个省区市民间艺术在咸宁璀璨绽放

2. 最高奖5万!“桂乡宁居”评级方案来了

3. 致敬平凡英雄,厚植咸宁精神

4. 咸宁“桂乡管家”引领小区居民共建美好家园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