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为你非凡的想象力感叹,让无解的谜题有了头绪,让不可能的事情变成现实。”
这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刘慈欣,被授予布兰迪斯大学文学荣誉博士时获得的一段评价。他用一部《三体》打开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大门,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然而,如刘慈欣这样将中国文学、中华文化带向世界的先锋人物千百年来比比皆是,从古代四大发明到现代科学技术,从古老建筑遗址到世界文化遗产,我们穿梭于艺术与科学交融的世界,不由得深思——中国想象力是如何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在繁杂的生活中守住初心?
时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一代代青年栉风沐雨,砥砺奋进。CCTV-9纪录片频道播出的《中国想象力》便以此为契机,邀请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中国新生代实力创作人,从行业精英的人生故事中挖掘出引人向上的力量,向世界、向国人展示当今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盛况。
《中国想象力》对“想象力”在时代青年身上的呈现,也吸引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许多网友感叹“世间最广阔的不是宇宙空间,而是想象空间”,该纪录片“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创新力量”,引发了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于正向价值的积极思考。
从个体想象力出发
细腻笔触展现榜样力量
中国从不是缺乏想象力的民族,我们自古就有天马行空、瑰丽无边的文明,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人务实下的那份鲜为人知的浪漫。这份想象的力量,让国人拥有着一种可以回到过去、穿越未来的能力,也让五千年文化突破时空的桎梏,始终熠熠生辉。
最新一集《中国想象力》中,被网友誉为“北斗女神”的徐颖耐心地向大众讲述着“北斗”作为“大国重器”的重大意义。在她看来,北斗系统的建设完成以及广泛应用,只是大航天时代的一个序章,“人们在用想象力和技术力挑战着广袤无垠的宇宙的空间。”
每集围绕一位先锋人物的故事与感悟,纪录片《中国想象力》展现了一群极富想象力、创作力、未来力的人在各自的领域热烈生长。从科幻作家、建筑家,到京剧表演艺术家、时尚摄影师,再到科学家、癌症科普作家,这些青年先锋的群像成为纪录片解构宏大叙事主题的细微切口,他们不仅各自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狂澜,探索、融合、拥抱多元,以八种思想、八种创作密码、八种武器构建起热血时代,更站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未来,用变革和创新,把东方文化的极致幻想带给世界,引领未来。
然而,纪录片《中国想象力》对“个体想象”的理解和把握不止于此。在一段段反映出人物的鲜明性格和生活状态,以及不为大众所知的背后故事中,《中国想象力》致力于展现出的是真实立体的现实缩影与积极向上的榜样力量。
导演王潮歌的作品中,几千年历史磅礴展开,是她打造的返璞归真奇幻之旅;时空交错间意象交换,是一场真正的以东方山水勾勒的水墨国画。如何用想象力诠释中国文化,体现中国哲学和中国美学,始终在推动着她不断探索前进。而在对王潮歌的诸多夸赞评价中,有一条评论是:“她的每一次作品都是新的。”也是在这种标准下,王潮歌几乎永远无法同自己和解,既然“人的一生都是从生到死”,那就“跟我一样,拿这一百多斤,拼了!”
因为敢想,所以不给自己设限;因为热爱,所以凭实力铸就精彩。从“想象力”出发,《中国想象力》聚焦嘉宾们独特的观点和思想,以有温度的力量诠释科学,用刁钻的视角刻画艺术,直至拂尘见金,让真实的奋斗历程激励新一代年轻人,鼓舞青年群体勇于挖掘自己内心所想所求,并勇敢地尝试与探索,拼尽全力,把想象变成现实。
以融合表达创新节目语态
挖掘时代精神
作为当代京剧第一女老生,王珮瑜在二十岁之前几乎拿遍所有京剧大奖,年少成名的无限风光让她对京剧的传承,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想让京剧被更多人看到。因为不甘心重复一个“艺术家生涯”的轮回,王珮瑜于是丢下铁饭碗,张开双臂拥抱市场。
《中国想象力》首集聚焦被誉为梨园“小冬皇”的王珮瑜。从面临满身质疑,到如今已经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声音,她直言,“三年前对我提出批评和质疑的人,今天有可能已经被我圈粉了;或许三年前批评我的人,现在已经成为我的合作伙伴了,都是有可能的。”与此同时,节目画面里,台下的观众为京剧演员献上一束束鲜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剧场、走近京剧。伴随此起彼伏的热烈掌声,王珮瑜由衷感慨“每一次演出我发现有新面孔、新观众、新的欢呼,对我来讲就是一份惊喜。我想梅兰芳先生活到今天,他也会拥抱互联网。”
《中国想象力》以“人物采访+场景画面+资料素材”的融合表达方式,讲述不同领域的年轻一代佼佼者的成长故事,向大众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长足飞跃。片中并未集中于单一的人物采访,而是通过大量“在场”画面的呈现,将每位先锋的所言与所为相结合,让观众从个人讲述背后的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
跟随纪录片的嘉宾,我们置身于穹顶之下仰望星空,于山川河流之间又见幻城,跨越时间与国粹两两相望,在钢筋泥土中体会城市的心情,于画笔之下看见艺术的形状,在复杂的数据中计算中国北斗的重量,于与时间赛跑时感受生命的温度,在按下快门间遇见中国山河的模样。
可以看到,《中国想象力》立足八位先锋个体的同时,也让个体与时代相互辉映,窥见想象力背后的深刻思考与精神内核。而这些独立个体想象力的蓬发,恰恰就是国人文化自信的最佳佐证,与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精神一脉相承。
以人物故事为羽,以创新方式为翼,《中国想象力》不仅从这些行业精英的人生故事中挖掘出引人向上的力量,更探究个体的精神独立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积极意义。正如马岩松一直试图探索源自东方美学在全球未来城市中的另一种可能性,他为未来城市描绘新的理想,将城市的密度与功能和山水意境结合起来。用他的想象力,建造着以人的精神和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未来城市。他说:“城市太冰冷,我希望建筑给人空隙,解脱和自由。”当文学艺术与科技共同发力,想象与创新的力量也呼之欲出。
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气派尽显中国风范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中国想象力》在引导观众关注“想象力”、重视想象力的同时,更为大家展示属于中国的想象力,彰显中国科技、文艺的影响力与前卫性,为观众展示中国在国际的文化艺术舞台上的光芒。
建党百年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战线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而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正是推动着时代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那么,到底什么是想象力?
既是刘慈欣口中“人类所具有的最神奇、最了不起的一项能力”,也如纪录片所言,“是一切将发生之事的寓言,是以微毫诠释盛大的正无穷,是厘定文明的最长标尺,是能带我们去任何地方的超能力。”在八个看似独立却又是个整体的故事里,《中国想象力》让观众得以对“想象力”产生不同的理解,而这种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增强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中国想象力》还向世界、向国人展示当今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盛况,也向世界证明,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时代文化繁盛的蓬勃生机。比如,纪录片中的王潮歌作为当今文化产业领军人物,实景演出创始人,不仅将“印象”系列的实景演出带向世界,更用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唤醒着无数时代的记忆。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中国想象力》的成功播出,让我们看到一条人文纪录片高质量创作的可行路径——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价值追求结合起来,通过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方能彰显中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