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儿媳车祸身亡,留下天价债务

远明读书 2024-09-13 11:29:07

在2021年10月23日的清晨,睢宁县的一条繁华街道被众多人群所包围。他们手捧白花,拉起挽联,默默地目送着一辆黑色灵车缓缓前行。

这并非是寻常的葬礼场景,而是人们自发地前来为一位普通老人送行。

这位老人名叫杜长胜,人们更习惯称呼他为“信义老爹”。他并非名人,也不是权贵,只是一个平凡的村民。他的离世却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敬仰。

这些前来送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有学生、农民、干部等,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他生前未曾谋面的人,甚至还有曾经借过钱的债主。

杜长胜老人出生于1939年,是睢宁县梁集镇梁集村乔庄组的一员。

他一生以制作面条为生,凭借着诚信经营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街坊邻居的喜爱和信任。他的面条筋道可口,价格公道,深受大家喜爱。

这种诚信经营的家风,也深深影响了他的三个孩子。

他的大儿子曾跟随他学习生意,但有着自己的梦想,希望能建一个挂面厂,提高生产效率。

于是,他决定筹集资金建厂。

在亲朋好友和乡里乡亲的帮助下,他成功筹集到了建厂所需的资金。

他深知这些帮助他的人都是恩人,对他们心怀感激。

在赚取了足够的资金后,杜长胜决定将本息一并归还给支持他的每一个人。

尽管他的学识并不深厚,但他深知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从小,他的父亲就教育他要信守承诺,言行一致,行动果断。在2010年,当他拥有足够的资金时,他立即开始了工程的建设。

从八月份开始,他便着手安装机器设备。然而,事情进展到十一月份时,只完成了一半的安装工作,却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他的大儿子在车祸中不幸离世。

这个消息对于杜长胜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他无法接受自己疼爱的儿子就这样离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无疑是世间最难以承受的。

杜长胜还在为丧子的悲痛所困扰时,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大儿媳妇也遭遇了车祸。

孙子年幼,工厂停工,杜长胜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困境?然而,这位年已七十一岁的老人,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现在却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杜长胜一生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信再苦也不能苦了孙子。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决定要收拾这个破碎的家。

就在他准备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债主们开始纷纷上门讨债。

这些债主之前是借钱给大儿子建厂的人,他们担心自己的钱款无法收回。

杜长胜这才知道,原来儿子建厂的资金大部分是借来的,总额高达三百多万。

这是一笔巨大的债务,如果大儿子还在世,工厂能够正常运转,那么还清债务只是时间问题。

但现在,一个年迈的老人和一个年幼的孙子,如何才能偿还如此巨大的债务?

有人建议杜长胜推卸责任,说这是他儿子的债务,与他无关。但杜长胜知道,法律会给他一个公正的答案。

懂法的人告诉他,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儿子去世后,如果有债务纠纷,首先要考虑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的生计保障,财产中需先留出他们的赡养费和抚养费,剩余部分再用来抵偿债务。

即使打官司,也不必一次性承担全部债务,可以慢慢偿还。

听完这些解释后,杜长胜沉默了片刻,然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他明白自己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但他也清楚自己不能逃避责任。

他会积极面对这一切,努力让这个家重新站起来。他目睹了那些因困扰而上门的人所展现出的焦虑与绝望的眼神,心中不禁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面对家庭的变故,他自问,自己怎能再去伤害他人?他人的金钱也并非轻易得来。他决定,他要承担起儿子所欠的债务。

他的孙子尚且年幼,他不能让这孩子日后被人指指点点,更不能让那些慷慨解囊的好心人感到寒心。

于是,杜长胜开始翻找儿子以前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每一笔债权的详细信息。

他逐一联系了债权人,邀请他们带着借条前来,重新签署借条,并添上了自己和孙子的名字。

镇上酒店的老板姜某接到杜长胜的电话时感到十分意外。他说:

“原本以为这笔钱再也回不来了。

建厂花费巨大,家中老小哪有什么余钱来还债?没想到您老人竟然愿意承担这8万块的债务。”

还有一位未曾打借条的债主,借给杜长胜儿子12万。

在遭遇如此变故后,他一度感到无助和迷茫。这笔钱是他平日里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原本是出于信任和帮助,没想到却血本无归。

令他感动的是,当杜长胜在账本上看到他的名子时,竟然打电话来说:

“即使没有借条,我们也认。”

这让他深感温暖,逢人便称赞杜长胜是位好人,甚至觉得那笔钱还有可能追回。

面对众人的感激与敬佩,杜长胜显得十分坦然。他表示:

“钱财固然重要,但借来的钱怎能不认?良心上如何过得去?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还清这笔债务!”

300万的债务对于壮年人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但对于一位已过古稀之年的70岁老人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重担。然而杜长胜老人却毅然决然地承担了这一切。

他还债的决心虽坚,但道路却十分艰难。

对于这位年迈的老人而言,从何而来钱还债?他只能依靠筹集资金、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甚至不惜卖力工作来赚钱。

杜长胜首先拿出了自己所有的养老积蓄以及拆迁补偿款共计80万,用以偿还一部分债务。

然而,这仍然不足以覆盖所有的债务。

于是他只能选择卖掉自己的房产。城区的一套房子原本可以卖到45万,但他急于还债,最终以35万的价格忍痛出售。他没有为自己留下一分钱,全部用来偿还债务。

在村子的尽头,简陋的板房成为了杜长胜夫妇的临时住所。这间房子在冬日里寒冷,夏日里又四处漏风,内部几乎没有现代化的家具。

对于这对老夫妻来说,只要有地方吃饭和睡觉,就足够了。

他们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每天仅靠简单的煎饼和盐豆维持生计,一件破旧的棉袄就是他们过冬的全部。

他们一分一毫地节省,一点一滴地积攒,但面对那庞大的300万债务,这样的努力似乎只是杯水车薪。

当杜长胜接到大儿媳的死亡赔偿金共计32万时,他立刻通知了债主们来领钱。然而,这远远不够还清债务。

无奈之下,杜长胜决定与孙子一同投身于面粉厂的生意中。由于请不起工人,他只能自己承担所有的体力劳动。

每天扛着近200袋面粉,每袋重达50斤,还要负责装车、送货、卸货等工作。这样的重压让杜长胜的身体日渐佝偻,人也愈发瘦弱。

然而,杜长胜却依然咬牙坚持着,他坚信只要自己多干一天,就能多一份心安。这样的生活也影响到了还在成长中的孙子。

某天,孙子哭着问爷爷:

“我们这样下去,会不会都累死了?何时才是尽头啊?”

听到孙子的话,杜长胜心中充满了愧疚和心疼。他看着孙子这个年纪就要承受这样的苦难,心中五味杂陈。

尽管如此,杜长胜清楚只有还清了债务,孙子的好日子才会到来。

他安慰孙子说

:“孩子,再坚持一下,再等些日子,等我把面粉厂卖了,家里就有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长胜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

在不得不靠药物维持的情况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卖掉了价值400多万的面粉厂,最终只换回了160万,损失了240万。

有人问他是否心疼,他只是回答:

“当然心疼,但又能怎样呢?”

这个面粉厂承载着大儿子生前的梦想和心血,杜长胜对此充满了遗憾。

到了2013年底,杜长胜终于还清了本金债务,但心中仍有一丝未了的牵挂——那便是尚未偿还的20多万利息。

他带着深深的愧疚说道:

“我已经老了,体力不支,无法再偿还了。只能期待我的孙子长大后,再继续这个未竟的使命。”

然而,令人感动的是,没有一位债主再向杜长胜索要那笔利息。他们深知杜长胜的诚信与正直,认为再要这笔钱已经说不出口了。

杜长胜替子还债的故事在社区中传为佳话。

许多善良的人听闻他的生活困苦,纷纷想要捐款以改善他的生活状况。杜长胜坚决地拒绝了所有的捐助提议。

各级文明办为他提供了17万元的补助金,但他依然坚决不肯接受。

他多次前往镇政府,希望将这笔钱捐赠给贫困的学生。

考虑到他的生活艰难,镇政府最终接受了他的请求,只收取了2万元,并为20多名贫困学生发放了助学金。

自从开始还债以来,杜长胜从未有过一件好衣服。

在助学金的发放仪式上,他穿上了西装,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大儿子年幼时的模样。

这让他感到,即使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也能够向已故的大儿子交待了。

得知村民梁某患癌症且家中有两个年幼的孩子,杜长胜立刻前往探望。他带去了衣物和文具,还留下了2000元钱以示帮助。

他说:

“我虽然年纪大了,吃点苦无所谓,但这些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手中剩下的钱再次让杜长胜想到了未还的利息。

他再次来到债主家中,但都被婉拒了。

村民们纷纷表示:

“杜老以他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诚实守信。”

杜长胜的二儿子说:

“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也会像父亲那样诚信做人。”

而杜长胜则坦诚地说:

“我可能没有做到完全的诚实守信,但至少我没有失信。这件事已经圆满结束,我的良心得到了安宁。”

在2016年,徐州好人园为杜长胜塑了一尊雕像以作纪念。他特意前往与自己的雕像合影,以此作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肯定。

从此以后,他的故事在社区中传颂开来,成为了一个诚信、正直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剑台新风》这部以他的事迹为蓝本的梆子戏正在上演,同时电影《子债父偿》也正式开机拍摄。

杜长胜先生所获得的荣誉如潮水般涌来,他先后荣获了“江苏好人”、“徐州好人”、“中国好人榜”的称号,更是登上了“第五届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的榜单。

尽管家中荣誉满堂,但杜长胜的居所依旧保持着朴素的风貌,破旧的沙发和简单的茶几依旧在原地,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装满荣誉和祖孙合影的展示柜。

这些荣誉不仅影响着他的孙子,也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孙子心中。

如今,他的孙子在镇上的派出所工作,同样秉持着有情有义、乐于助人的品质。每当得知谁家有难,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一次,他开玩笑地对爷爷说:

“爷爷,我现在压力很大,生怕做错事给您丢面子。”

而杜长胜则严肃地回应道:

“我追求的并非面子,而是内心的良知。希望你也能如此,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愧对自己的良心。”

杜长胜的坚持和信念最终赢得了更多人的认可和敬仰。在他81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肺腑疾病。

这消息让曾经的债主们心急如焚。

他们频繁地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甚至亲自上门照顾。

许辉夫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每天早起为老人准备饭菜,前去探望。他们对这位老人的感情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债主与债务人的关系。

回想起过去的日子,杜长胜每个月的收入都用来偿还债务,他们为他的行为感到由衷的敬佩。

如今老人病重,他们更是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一般照顾。

虽然杜长胜失去了两个孩子,但他用“信义”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

两年后,杜长胜以83岁的年龄走完了他的一生。然而,他的故事仍在继续流传。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命的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

他告诉后人,诚信是人生立身处世的最基本原则。诚而有信,方为人生之真谛。信义老爹的精神,其实一直都在我们心中。

0 阅读:7

远明读书

简介:每日分享优质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