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赤壁之战当中,主张投降的张昭,最后结局如何?

聂一凡说事阿 2025-01-17 11:38:28

在东吴政坛上,张昭与孙权的关系堪称一出精彩绝伦的宫廷剧。赤壁之战后,张昭本该功成身退,却在晚年与孙权上演了一出“父子”情仇。孙权五十岁时,竟亲自下令烧掉张昭家的大门,事后还得恭恭敬敬地去认错。这场帝王与师长的另类博弈,不仅充满了无厘头的戏剧性,更折射出权力与亲情之间的微妙平衡。究竟是什么让这对昔日的师生反目成仇?又是什么让他们在冲突中找到了和解的契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正文

张昭,这位东吴政坛的“管仲”,在孙策时代便已奠定了其超然地位。孙策临终前,将张昭和周瑜托付给孙权,一个负责内政,一个负责军事。可以说,没有这两位大将的鼎力支持,孙权的江山恐怕难以稳固。然而,赤壁之战前,张昭力主投降,这一举动让许多人对他的忠诚产生了质疑。可孙权对此却心知肚明,他明白张昭的建议是出于对东吴利益的考量,而非不忠。

随着时间推移,孙权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但与张昭的关系却开始变得微妙。孙权年过四十,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不再需要张昭这个“老师”天天在耳边嘀咕。然而,张昭却依旧不改直言进谏的本色,甚至在孙权醉酒时当面数落他。这种不留情面的做法,让孙权感到既无奈又难堪。

更具戏剧性的是,公元225年,东吴丞相之位空缺,所有人都推举张昭,然而孙权却选择了顾雍。这一决定让张昭感到失望,索性告老还乡。然而,孙权很快发现,没有张昭在朝堂上,他心里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于是,孙权不得不亲自上门道歉,希望张昭能够偶尔出山。

然而,真正让二人关系达到冰点的是公元232年的辽东政策争执。孙权想与公孙渊结盟,张昭却坚决反对,双方争执不下,甚至吵得面红耳赤。最后,孙权一怒之下,竟派人用土封住张昭家的大门,张昭也不甘示弱,从里面封死了大门。直到孙权亲自上门“罚站”,张昭才消了气,重新出山。

这场“烧门”事件,既是权力斗争的缩影,也是情感纠葛的体现。孙权与张昭的关系,既像师生,又似父子,充满了矛盾与和解。这种复杂的情感关系,正是东吴政坛的一个缩影,折射出权力与亲情之间的微妙平衡。

总结

张昭与孙权的关系,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宫廷剧,既有权力的博弈,也有情感的纠葛。在这场复杂的关系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帝王与其师长的另类博弈,更是权力与亲情之间的微妙平衡。张昭的忠诚与直言,让孙权在权力的巅峰时刻,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而孙权对张昭的依赖与反感,也反映了权力中心人物在情感上的矛盾与挣扎。最终,张昭以81岁高龄善终,孙权以隆重的太牢之礼为其送行,这不仅是对张昭一生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复杂关系的最终和解。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情感的力量同样不可忽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男人至死都是少年”,孙权与张昭的故事,也许正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