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外商独资医院国际招商项目对接会召开
云端共谋医疗国际合作新篇章
“你们国际医院一年能做多少例结直肠癌手术?”
“外籍医生来实验区短期行医,执业许可证要怎么办理?”
“从国外带来的医疗器械,想进入实验区,是否有政策支持?”
……
问题接二连三抛出,一块屏幕将福州和远在澳大利亚的外科专家聚在一起。19日下午,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外商独资医院国际招商项目对接会在榕城江上图城市广场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会客厅召开,通过视频连线,澳大利亚专家、学者、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智囊团”专家、医院代表和市卫健委、市商务局、市招商办、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开展云端对话,主题是共同推动前沿医疗国际合作事宜。
去年底,福州被列入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试点。近日,福建省四部门印发《福州市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为由国家支持成立的全国第三个医疗政策先行先试区——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如何抓住机遇,积极引进外商独资医院,打造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这场云端项目对接会的召开,为澳大利亚医疗专家增添了合作动力。
短短一个小时,云端项目对接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和积极反馈。“这样的讨论,让人收获颇丰。通过项目对接会,我们更有信心把更多前沿医疗技术带到中国,期待未来深入沟通,开展更多前沿医疗服务合作,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士加里·扎梅尔说。
此次活动中,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专家委员会发挥了重要“智囊”作用。专家委员会成员李笃妙表示,计划在实验区设立交流中心,将来为双方合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一场跨越国界的云端项目对接会,是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与全球医疗领域精英深化合作的新起点。
自2021年10月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明确支持以来,仓山区委、区政府始终高站位、强举措,深化拓展“强产业 优环境”专项行动,加强规划引导,采取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载体空间、培育与招商龙头企业等措施,不断推进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仓山区块建设。
截至目前,实验区已梳理台湾药械通及LDT试点等政策向上申报,推动全国首个省会城市发布实施MAH专项扶持政策,同步推动市、区出台相应配套政策。
仓山区也在推动政策支持、拓展载体空间、推动项目落地、集聚人才力量、丰富产业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实验区仓山区块逐渐进入发展“加速赛道”,带动仓山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底,仓山全区现有规上限上生物医药企业有79家,产业规模超201亿元。
在积极对接生物医药企业,推动两岸医疗合作,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同时,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在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活动上积极推介,欢迎专家学者与华侨代表考察调研、投资兴业。实验区专家委员会持续吸纳对华友好的海外知名学者、智库专家等优秀人才,扩大实验区影响力。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3+2+N’发展思路,‘3’是指围绕完善医疗服务、前沿技术、产业发展三个定位,储备一批重点服务项目。‘2’是指聚焦药械贸易、医养文旅等新领域,打造自贸政策赋能的公共服务平台。‘N’指的是政策,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争取‘小切口’突破,目前已经收集意向企业投资线索20项。我们将立足服务福尔流体、麝珠明、金山生物、京小福、银丰干细胞等一批园区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和引进高水平外商独资医院,以前沿医疗技术企业为着力点,加快推动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建设。”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用好“企业服务直通车”,打造福州主城区唯一实现跨境网络合法化访问的营商载体,为企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打通外商独资医院落地建设的难点,希望越来越多海内外人才和资源汇聚三江口,共同建设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记者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