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牌已掀,北约对中国....

宏兵杂谈 2024-11-11 08:56:13

在刚刚结束的2024年北约峰会上,“中国”成为了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国家名称,甚至超过了俄罗斯。北约借着炒作“中国援助俄罗斯”的话题,对中国采取了连续三次批评的行动,形成了全面围堵之势。

第一路,在本月初的北约峰会上,北约集团再次对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进行了贬低。北约声明称中国是“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决定性支持者”,强调了这对俄罗斯对邻国和欧洲-大西洋地区安全构成的威胁,并暗示中方将不可避免地“付出代价”。这一阴谋部分地得逞,美国成功蛊惑了欧洲,使其配合美国的立场,将中欧经贸合作作为筹码,迫使中国削减与俄罗斯的合作。

第二路,在北约峰会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称,中国被视为“严峻的安全挑战”,因此北约呼吁加强与印太地区国家的接触。这显示了北约试图超越地缘政治的限制。将触角延伸至亚太地区,这一做法一直是中国所反对的。然而,在美国的推动下,欧洲似乎已同意迈出这危险的一步!

第三方消息显示,美国媒体披露了一个特别计划:CNN报道称,北约官员正在讨论要“重新控制”中国持有的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他们担心,如果冲突升级,中国可能会利用在欧洲的基础设施向俄罗斯提供物资支持。因此,视图收回中国持有的基础设施项目被视为欧洲规避风险的一种途径,尽管这一计划仍处于讨论阶段,离实施还有很大距离,但北约竟然开始考虑收回中国在欧洲的资产,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危险信号。这表明欧洲国家越来越被美国所影响,在削减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后,其在经济上对中国的依赖减弱的趋势日益明显。

《人民日报》在其“钟声”专栏已就北约一系列行动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警示。文章指出,尽管北约是全球最大的军事组织,但实质上却是维护美国霸权的工具,这个起源于冷战时期的组织并未因冷战结束而消失。

为了维持北约的存在必要性,美国必须在世界各地制造麻烦,树立虚构的敌人,因为只有有敌人存在,北约才能找到存在的理由。因此,北约的影响和干预之处,动荡和混乱便会随之而来。

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南联盟到利比亚,这些国家的遭遇都成为了美国和北约维护霸权的牺牲品。

事实上,有观察者已经注意到,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西方经济体的投资规模大幅减少,尤其是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显著收缩。

具体来看,2022年,这类投资额从2016年的峰值480亿美元锐减至25亿美元。这一趋势不仅反映出中资企业对投资环境风险评估的加深,还凸显了对潜在资产可能被无预警扣押等极端政策的警惕,这些政策在俄罗斯的案例中已经有所体现。

对于欧洲而言,当前形势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抉择点,美国正在利用其地缘政治影响力,试图在欧洲在中美复杂互动中明确立场。

然而,中欧之间密切的经贸关系对于维持双边经济稳定至关重要。如果欧洲轻率跟随美国的步伐,实施针对中国的对抗性政策,必然会损害双方的经济合作。与此同时,美国可能会借此获得战略上的额外优势,因为中欧经济联系的减弱会增加其在地缘政治上的影响力。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了策略的灵活性和坚定的意志,通过多样化的反制措施应对外部挑战。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减少对西方市场的资本投资、减持美国国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加强与金砖国家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多边合作。

与此同时,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协同增强,如联合军事演习和海上巡逻,展示了两国在安全领域日益紧密的合作,对西方遏制政策作出了实质性回应。

欧洲正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需要权衡传统的跨大西洋联盟和自身经济福祉之间微妙的平衡。部分俄乌冲突可以追溯到北约的东扩政策,这加剧了欧俄关系的紧张,也使欧中贸易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在失去了便宜的俄罗斯能源供应的背景下,欧洲经济已经显现出疲态。如果再失去中国作为关键供应链节点和庞大市场的角色,其影响将远远超出能源成本上涨所能及的范畴。

因此,欧洲的决策层迫切需要深思熟虑,审慎评估是否愿意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角力中扮演被动角色。鉴于美国的历史行为模式,欧洲或许会意识到,与其卷入“对华脱钩”的零和博弈,维护与中国的经贸和谐关系更有利于其长期繁荣和主权完整。

在这一转型期间,欧洲应当以自身利益为核心,避免盲目追随他国的战略导向。面对全球格局的变化,唯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欧洲才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稳固立足,并发挥关键的全球作用。

0 阅读:81

宏兵杂谈

简介:军事网网站资深责任编辑,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