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金蛇舞动迎新春,书画墨香满乾坤 ! 金蛇,象征着智慧与力量,也寓意着新的开始和无限的可能。“金蛇贺岁·书画迎春——2025书画名家系列精品展”。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更传递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艺术魅力的世界,感受书画名家们的匠心独运,共同迎接一个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新春佳节。
张鹏,现为辽宁大学书画研究院院长、艺术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景观造型艺术委员会副主席,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教育部高校艺术类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兼艺委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中央美术学院辽宁校友会会长。近年来,举办“中国首届天体油画创作作品展”(北京天文馆)、“张鹏天体油画”(美国波士顿)、“仰望星空—张鹏天体油画作品展”(鲁迅美术学院)、“张鹏油绘天体”(英国伦敦)、“张鹏天体油画精品展”(曰本东京)、“油彩艺术的宇观架构—张鹏天体油画展”(希腊雅典)等艺术交流及展览活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天体油画的起源与发展”,被天文界誉为“中国天体油画第一人”,天体油画作品荣获日本东京国际书画大展金奖,欧洲著名艺术评论家、丹麦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艾西·玛丽撰文“艺术与科学的对话”高度评价张鹏教授的艺术创新,文章在中欧多家刋物予以发表。从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看天体油画艺术
张明学 范乃心
摘 要:天体油画是当下中国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形成后,进一步发展出现的新的探索形式,绘画作品的表现语言有传统文化中的道论思想、意象造型和意象色彩观念,有中国传统绘画笔墨皴、擦、染、点及泼彩泼墨,更有着传统审美习惯。本文就西方油画传入到中国化的演变,对当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张鹏先生探索和建立的天体油画艺术进行理论上阐释和分析。
关键词:天体油画、民族化、本土化、宇宙观、意象观、审美观
宇宙天体属现代天文学科的研究领域,天文学是研究宇宙天体及其结构、运行规律的科学。早在人类产生之初,原始先民们便开始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并认为万物有灵,进而对上天产生了自然崇拜。发展到夏商周时期,中国古人在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信仰基础上,形成了巫文化,它融汇了天文地理、数理星相、占卜祭礼、五行八卦等内容。时至春秋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在原始文化基础上,思考并提出了天与道的关系,建立了道家宇宙观,是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开端。随着人类几千年对宇宙万物的不断探索,出现了专门探索物质宇宙世界的起源和演化的学科即“天文科学”。天文学是一门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它出现之始就与人类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人们始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审视着浩瀚的宇宙星空,因此可以说,天文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化。天体油画家们运用色彩把对宇宙天体的大胆构想表现出来,成为艺术和科学完美结合的范例。
油画艺术起源于欧洲,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这两个时期,在“西学东渐”大的历史背景下,欧洲的科学技术、医学教育、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等传入中国。从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开始,郎士宁、艾启蒙、王致诚、潘庭章等一批专门从事绘画的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油画艺术,但他们的绘画往往只是服务于皇家,这种“西画”也仅仅局限于宫廷之中。中国油画艺术的先行者,被孙中山站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李铁夫先生是最早出国到西方学习油画的中国学子,其于1887年考入英国阿灵顿美术学院,后到美国继续从事油画学习和教学工作。李叔同则是1905年东渡日本跟随曾在法国留学的黑田清纯学习油画。以上二位最早把西方油画艺术引入中国本土,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民国初年,周湘、冯钢百、李超士、李毅士、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颜文梁、潘玉良、陈澄波、陈抱一、吴大羽、吴法鼎、陶冷月、蔡威廉、丁衍庸、倪贻德、朱屺瞻、宋钟元、钱鼎、陈士文、符罗飞、卫天霖、常玉、司徒乔、潘思同等人,作为早期赴欧留日学习西画的中国留学生,将西方各种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引入国内。时至今日,油画艺术传入中国恰好三百年历史。在这三百年间,油画艺术如同印度佛教一样,传入中国后在华夏大地经过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体色的中国油画艺术。
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和本土化首先体现在艺术理论上,与中国两千多年传承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联系在一起,指导和品评着油画家们的绘画创作和写生实践。其次,把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勾、皴、檫、点、染,墨分五色,浓破淡、淡破浓,泼墨、泼彩等工笔、写意程式化表现与油画技法表现融合联系起来,使得中国油画表现技法和艺术语言更为丰富多样。再次,就是表现题材和内容上,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东西南北、春夏秋冬、季节气候、山川河流、民居建筑,植被花草,民族习俗等各有特色,自然画家笔下的油画艺术风格也迥异分明。当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张鹏先生创立的“天体油画”,是以油画这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来表现物质宇宙世界,在指导思想上结合西方艺术语言与中国两千多年的老庄哲学理论相融合,在表现技法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程式化写意笔法,并创作出一系列主题作品,实现当代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本土化新的探索。
(一)天体油画艺术中的宇宙观
中国哲学的宇宙观是对世界本体的探索,既有着今天天文学学科领域研究的内容和意义,也有着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人文思想的成分,而天体油画正是以视觉艺术这一形式把中国哲学的宇宙观表现出来。其典型代表就是道家宇宙观,既是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生产、演化的根本和缘起,而且贯穿于一切思想与观点中,因此,这个“道”也称为“天道”,进一步又引申为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与人间祸福的联系。“道” 作为宇宙一切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探讨的核心范畴和特有的概念,尤其老庄之道在中国艺术领域影响极大,乃至于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主要基石。而天体油画艺术作为当下中国油画进一步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的探索形式,其表现主题就是老子《道德经》五千言中阐述的天地之始的混沌,展现的就是道家自然之道的宇宙观。
中国哲学第一人、道家学派创建者老子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宇宙万物皆产生于一个没有神灵意志根源的“道”。“道”既是万物的本源,又是宇宙的原动力,也是大自然的规律。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述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是说,有个“东西”在天地未形成之前就混然而成存在着,不闻其声,不见其形,循环往复运动不息,天地万物皆由此生,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所以就勉强称其为“道”,再勉强给他一个名字,叫“大”。并认为“道”乃是一种超越一切具体物质现象的实体,这个实体乃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最终根源。《淮南子•原道训》引申了老子的这一思想,如:“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也将“道”说成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庄子对老子思想作了继承和发展,认为“道”是一种无须凭待它物而存在的第一性的实体,它“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它超越了时间、空间等物质属性而存在,“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它是宇宙一切的根源,能“生天生地”。 总之,“道”是一种超越了物质属性的永恒的化生万物的绝对存在。
宇宙天体是天体油画的主要表现题材,也因此而得名。“道”既是宇宙的本体,也是传统绘画艺术的本体。宇宙本体之道体现在绘画中就是画道,绘画之道统摄着画理与画法,反映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中。天体油画艺术的倡导者、实践者张鹏教授,以道家哲学思想为创作根基,力求在作品中展示出老子所提出的、宇宙间天地万物皆产生于一个神秘玄妙的母体这个“道”。诸如其作品《宇宙洪荒》,整幅画面仅以黑白色调为主,上下为黑色调,中间为白色调,上半部分四分之一处由地平线把画面划分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中间主黑色调,两侧白色调似日月映射,下半部分从地平线开始由明向暗过渡至下面,有无数沙尘颗粒掺杂其间,似星辰布满在无际的太空中。作品题材以老子“道常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为切入点,画面通过黑与白色调的对比和变化,描画出宇宙之初天是青黑色,地是黄黑色,且天地间混沌一片呈亘古蛮荒蒙昧的状态,以及其间蕴含着的无比巨大的原动力。张鹏的另一幅作品《星火相映》,画面中黑、白、红色彩相间,四周以蓝色的为背景,描绘了宇宙之初的壮美景观,透过宇宙中丰富色彩的变幻,把人类宇宙观对“道”的精神追求与宇宙空间中的光线在心灵中相融汇。两幅作品的主题内涵恰似老子所说的“道”,它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征;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作品把道家对宇宙观的初始阐释用视觉艺术描绘出来,让观赏者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二)天体油画艺术中的意象观
天体油画不论是画面物象的造型,还是色彩的语言表现均为意象的。中国油画意象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思想,这种思想最早出现在典籍《周易》之中,《周易•系辞上》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处于二者之间且能沟通道与器的便是“象”,故《周易•系辞上》又载:“圣人立象以尽意”。 意为圣人创立“象”来表达文字、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意思和意境。东汉王充在《论衡•超奇篇》中说:“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内外表里,……意奋而笔从” ,也强调胸中有思想,落笔成文章,形式和思想内容相一致,情真意切则能够文思敏捷,思想表达明晰。南北朝刘勰在其《文心雕龙•神思》篇中,首次提出“意象”的概念,“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意思是说,技艺高超的木匠,会洞悉意象而制作。即“意象”就是主观的“意”,客观的“象”。它是客观主体通过现实存在的客观物象而创造出来的、另一个包容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是“立象以尽意”。唐以后,“意象”这一审美意识在文学艺术中逐渐增多,在传统的诗、文、书、画创作实践中普遍使用意象之说,特别是宋元之后繁荣起来的文人画,不管是理论还是绘画实践更加注重“意”和“象”的浑融一体,强调先立意而后写形,只有发现和形成了意象之后的创作,才能臻至独特的画面意境。
油画属于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以造型为基本艺术语言。根据画家描写客观物象的形体近似程度,可分为具象造型、抽象造型、意象造型三种基本形态。受中国传统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中国油画的艺术语言也是意象造型,是介于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者之间的一种造型观,它既不完全模拟客观物象的真实性,也不完全脱离客观物象的基本结构,是掺入了画家较多主观意识成份,是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产物,主张以“意”取“象”。 既是以已之意,塑彼之象,传已之情,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造型方法。换句话说,意象造型的核心是建立在尊重客观物象的外在形貌,而又不被动于客观物象外在形貌的束缚,具体的客观物象仅仅是画家表达情感的一个载体。是画家根据自然客观物象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造型方式,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形象再造。天体油画以此为绘画造型手段,把画面内容表现出来,如张鹏的作品《马头星云》,画面由不规则的众多点线面,组成了整体规则的灵动造型,特别是中心部位似马头非马头的物体突出了画面主题,虽不求形似,但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画面中所表现物象的各种造型的“似”与“不似,确切概括和阐释画家笔下的意与象,在追求客观形象的真实、相似基础上,注重强调主观思想情感的融入,在取舍之间创造出鲜活、灵动的艺术形象。
中国油画的色彩观是意象的,“以色喻象”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两千多年前,色彩就已经被赋予深刻的象征寓意,甚至与伦理道德、社会等级联系在一起。在《南华真经•天地》中有“五色乱目,使目不明” 之言,在《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有 “画缋之事杂五色” 之语。“五色”即指“青、黄、赤、白、黑”五个颜色,五色既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其中黄色代表中央戊己土,居于五方之中的主宰地位。商周秦汉盛行五德终始,秦推五胜,以水德(黑)自名,代周而行,汉又代秦而立则自命土德(黄),因此黄色成为自汉朝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皇家帝王之色,具有至高无上的色彩意象,同时黄色也成为以后汉民族的代表颜色。正因为中国传统的意象色彩观,在传统文人画中,画家常以水墨写意、朱砂画竹、金色勾勒等等,无不是取意象之妙。自然界中的客观景与物,是在光的影响下呈现出的固有色彩,而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主观的,是意象的。油画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色彩表达的艺术,注重光中有色,色中有光,以光助色。通过光使物象有冷暖变化,色与色之间相互渗透、流淌、相溶,把自然界的客观固有的色彩转化为画布上表现出的意象色彩,以自然变化的纹理,莫测变化的效果,到达画家所要表现的画面主题。诸如画家张鹏的作品《宇宙映像》,画面由黄色调为主,在同类色中编织出丰富的变化,色托于光,神托于形。再如画家广廷渤的作品《天眼》,画面以日食为焦点,描绘出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逆光黑影落到地球上,而移动瞬间闪射出的阳光映照在白浪滔天的海面上,百年不遇、惊心动魄宇宙奇观展现在画面上,日食周围弥漫团团红雾,与画面四周的黑色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可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初恋般的热情,用奔放的想象力和油画的色彩,刻画出宇宙的未知和神秘的强烈吸引力。也把观赏者引向充满无限奥秘的宇宙空间。画家在很好的掌握光与色绘画语言基础上,充分运用色彩的意象性,把所画物象的固有色转化为心中的理想色,用色沉稳,色调统一。整个作品既大胆施色,局部又精到精彩,让观赏者无不惊叹。
(三)天体油画艺术中的审美观
审美是对艺术价值的判断,是人类特有的对艺术作品及其艺术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活动。天体油画以宇宙天体为表现题材,用艺术的审美活动与天文科学的审美探究联系在一起。天文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分枝,科学是人类感悟、探索、研究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而艺术则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同时也比现实具有典型性的特殊的思想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科学与艺术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科学是客观的理性思考,艺术是主观的情感表达。但科学与艺术有着共同的追求,就是探寻和发现大自然、宇宙万物存在的“美”。天体油画艺术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合奏曲、交响乐,有着其它艺术形式审美活动渗透不到的地方。
对天体油画的欣赏和品评过程就是一种审美活动,审美意识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主观反映。艺术作品完成后,面临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艺术欣赏及艺术品评,即艺术鉴赏与评论。欣赏是艺术的再创造,在这个再创造过程中就必然涉及到审美意识,如同样一支优雅深邃、宁静舒展的“小夜曲”,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修养、不同职业的欣赏者来说,对乐曲的感受、想象、理解是不一样的。同样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对于评论家们的解读、品评同样会莫衷一是,甚至千差万别。不过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总会给人一种感受和启示,给人一种想象和向往,所以审美意识也是因人而异。以宇宙空间、苍穹天体为表现题材的油画作品,技法形式多样,色调多姿多彩,视野角度各不相同,但这些作品的魅力都会让观赏者踯躅流连。如张鹏的作品《宇宙之手》,画面整体以绿色调为主,间或有黑色调中点缀一些蓝和白两色,使画面有了灵动,画眼处奔放的用笔狂扫出似泉涌的线条组成的块面,在静与动对比中产生空间感,也挥洒出宇宙空间的神秘感。再如巫晓疆的作品《绚丽的中子星》,依据天文观测的原始资料加以综合,画面用粗狂奔放的用笔泼洒出中国画大写意的效果,再用小笔点缀出精彩的细节,再现出中子星的风貌。这些作品的魅力和可贵之处,都是描绘作者从小到大仰望天空的内在感受,都是对宇宙星空真情实意的描绘,都是充满和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宇宙观中的自然之道,更体现出作者的创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这就是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本土化典型的代表,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也是欣赏和品评过程中审美意识“意象观”的具体展现。
艺术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一种审美感情。一件艺术品是艺术家通过现实的生活实践,和生活理想,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进作品中,来反映大千世界、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注入了作者的情感而有了灵魂。所谓情感,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等一些心理形式,它是反映人对外界环境或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审美情感也就是艺术情感,广义的“审美情感”是指艺术家和欣赏者在审美活动中因进入一种高度活跃、和谐自由的心理状态而体验到的审美愉悦。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有情感的,可以说是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寄托了一些思想情感在里面,因此,我们在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最重要的是它给我们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喜乐还是哀忧。如张鹏的作品《冰河世纪》、《宇宙幻想》,画面借用中国画大写意泼墨的技法,以黑白色调为主,知白守黑,黑白相衬,通过黑与白丰富的变化营造出神秘的力量,进而使观赏者领悟出神秘的宇宙空间被一种混沌的力量主载着,这个力量就是宇宙观中的“道”。所以这些作品始终流露出作者的情感,也润物细无声牵扯着观赏者的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西方油画艺术传入中国,经过上百年的民族化、本土化的融合,在艺术理论上融入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在绘画技法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在题材内容上加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油画艺术。天体油画是张鹏教教授及其团队在当下对中国油画艺术新的探索和创新,在其油画作品中充分描绘表达出中国传统宇宙观中的道论思想,将对自然情境、客观物象深刻感受注入到画家的构思立意、以色喻象、意象造型的创作过程中,使作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既具有各自鲜明风格面貌,又具有强烈的现代审美意蕴,使油画这一“舶来品” 呈现出更多的东方艺术韵味和魅力。天体油画是传统艺术也是创新艺术,是西方艺术也是中国艺术,是当代艺术也是民族本土艺术,它秉性智慧所带来的大美,并走进科学,走进时代,走进生活。
作者简介:
张明学,男,哲学博士,广西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非遗美学、艺术史论
范乃心,女,广西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满月幻象》 50cm×145cm 油画《流浪苍穹》 50cm×145cm 油画《气体尘埃》 50cm×145cm 油画《钻石星辰》 50cm×145cm 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