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致命车祸背后:汽车不是大号智能玩具,新能源越来越像保健品
哀上李金锐
2025-04-02 17:26:45
目前国内所有的车企后台数据都没有交给第三方托管,出了事故以后,对于事故原因的排查、数据追溯等仰赖于车企自身,这相当于,车企在事故中既扮演运动员,又扮演裁判员,因此降低了可信度,以至于大众无法辨别车企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智驾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回避突发状况的能力,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很多车主把辅助驾驶当作完全自动化驾驶,甚至在高速上也会放开方向盘。尽管如此,所有厂商依然都在强调自己的智驾能做什么,却几乎没有厂商告诉用户,自己的智驾不能做什么。目前智驾有完全使用视觉摄像头的,也有使用视觉摄像头+激光雷达的。假设一个情形——视觉摄像头脏了,如果没有激光雷达做补充,那么驾车过程中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当前国内的电车一般都使用后一种,目前,有的车型甚至使用了4个激光雷达,看起来很冗余,实际上是有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对于智驾是否合格,我认为不仅要看智驾能否把车开得很好,更要看智驾怎么处理突发事件,它需要毫米级地快速做决定去避险——这个能不能做到位?有没有那么多数据去支持?这很重要。如果频繁出现事故,大家对智驾的信心会挫伤,可能引发恶性循环。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应当执行以下10项安全标准,不合规的新车不能上市,或不能享有新能源智能相关政策:1.取消单踏板模式(不影响能量回收)。2.取消隐藏设计,车内外须有物理门把手。3.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应在时速120km公里以内全范围工作。4.L3及以下只能宣称智能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是否达到L3需经第三方测试。5.上市前多科目碰撞试验合格。6.上市前多气候多路况长距离路试达标。7.缺乏主动安全系统及纯电续航低于400公里不再许可上市。8.逐步淘汰安全实验低于行业均值的电池及5C以下落后产能。9.根据保险公司数据对自燃比率高于均值车型与车企扣减积分削减补贴乃至限制上市。10.车辆设计须充分体现行人友好。话说回来,我对小米三年就取得这么“牛逼”的成绩一直是持悲观态度的。模仿咱就不说了,毕竟人家打了擦边球,只要被模仿的不告它,买模仿车的不嫌弃丢人,那咱也说不得什么。重点还是说一下我最反感的“雷氏营销法”,这种营销方法在其它领域哪怕保健品领域,最多坑一些老年人的钱,但大部分还是不会要人命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