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九如 编辑:冯晓晖
“九江文史”发布研究九江的文史类文章。本系列在“浔阳叙话”“冯晓晖”两个公众号上发布,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原创作者投稿,联系方式见本公众号自动回复。
九江 “正气书局”的短暂春秋
——缅怀叔父万鸣盛先生
一九四六年,来自南昌的一些书业同仁,在九江成立“正气书局”。建国后,书业不准私人经营,“正气书局”同仁,改行经营文具,到一九五六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进行公私合营后,“正气书局”烟消云散。
我的家乡,南昌县广福乡澧湖村。祖父万洁尘,前清秀才,科举废除后,曾在南昌致远中学教授国文。后在乡下开私塾,做童馆先生,养家糊口。48岁时,一富人为母亲做冥寿,请祖父拟寿联。酒席上,客人盛赞秀才先生寿联做得好,纷纷来给先生敬酒,“酩酊一醉,竟尔游仙”(祖父像赞中语)。祖父壮年撇下尚未成年的子女,溘然长逝。
祖父逝世后,父亲、叔父遂辍学,外出学徒谋生。叔父万鸣盛,祖父幼子,师从南昌书业老板罗芸仙先生。三年出师后,罗先生赏识叔父才干,聘用叔父为其“大东书局”“扫叶山房”经理。
上海大东书局标志
我母亲为南昌冈上茶园村雷家贫苦农家长女,6岁抱到祖父家给父亲做童养媳。母亲和小叔从小长大,有姐弟之情。母亲常唠叨,叔叔聪明能干,18岁就当上了书店经理。
叔父待人接物,礼贤下士。在南昌时,常和新余人,著名画家,落魄时的傅抱石一起饮酒。抗战时,逃难到吉安,开办“国风书局”,到泰和开办“维新书店”。回到南昌,恢复“大东书局”。
叔父是江西书业界翘楚,有人脉、有人缘。抗战结束后和一些同仁筹划向书业空白的九江发展。同业中有经营不善的浙江人钱信梅,经营旧书店的南昌人熊大英,还有叔父的师兄闵公庭等。
此时,父亲从逃难地回到南昌乡下,在家坐干(失业了)。家中四口人(母亲,哥哥,姐姐)生活没有着落。于是父亲到南昌城找胞弟万鸣盛谋事,叔父就介绍父亲和他的同仁一道来九江经营书业。
《申报》中的一则广告
刚从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的九江,书业空白,学生课本都没有。父亲和他的同仁们先在同文学校门口摆地摊,卖后方出版的图书、教材。生意做得不错,就租下了九江六角石名医郭寿臣和其长子郭伯涵所居屋,前面的三层,作为店面、宿舍和仓库,以文天祥“正气歌”为名,成立“正气书局”。店名招牌是郭伯涵中医的手笔(其弟同文中学英语教师郭立松,书法也很好,立于学校内的同文中学校训,也是出于郭立松先生手笔)。当时“正气书局”用的信笺和信封上面的字,都是叔父手迹。
“正气书局”就这样一无所有地开张了。货源由叔父从上海中华书局调来。股东中浙江人钱信梅(大股东,独占三股)任“正气书局”经理,叔父的师傅罗芝仙,叔父万鸣盛,在南昌开线装旧书店的熊大英,九江的闵象森,叔叔的师兄闵公庭等,合计共十三股。父亲是靠叔叔的面子,不懂书店业务,进来当账房先生。父亲也斥资占了一股,有了这一股,我的家庭出身就认定为工商业。
解放后,图书不准私人经营,正气书局就改行经营文具。店面搬到大中路,靠近西门口,离西园巷口仅三四个门头。改行后的股东依旧不变,店名叫什么,我不记得了。叔父在南昌也改行经营文具,自己开作坊生产复写纸,墨水。公私合营后成立文具生产合作社,叔父作为资方人员在合作社内供职。
改行后,一些没有卖完的书籍,就分给股东了。我哥哥哥记得家中有《辞海》《辞源》《资治通鉴》等书籍。九江文联歌词作者姚辉云年青时,向哥借走一套线装《资治通鉴》,没有归还。一九五四年九江遭遇百年不遇大洪水,家中被淹,一些书籍都泡了汤。我上初中后,看到家里藏衣物的箱子中,有一套线装书,打开看才知道是《资治通鉴》。“文革”开始,批判吴晗、“三家村”时,父亲把我买的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常识》小册子和这套《资治通鉴》上交给单位了。
扫叶山房出版的图书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店里的股东作为资方人员成为百货公司各文具商店员工,股东熊大英的胞弟熊大华,依仗兄长的关系,在店中打工,因没有股份,成为工人阶级,到百货公司管理部门任职。
经理钱信梅,成了九江商界的头面人物。“文革”前,每年国庆节在甘棠公园广场开庆祝会,钱信梅都要上主席台,当天的《九江日报》还要登载,上主席台检阅游行队伍的领导,钱信梅也名列其中。
”文革“开始后,正气书局的股东钱信梅、熊大英和我父亲都在劫难逃,被抄家两次。我家是江西电校的学生来抄没的,钱信梅家是九江一中我的同班同学中出身好的来抄没的。当时我想,如果我不是一中在校的66届学生,或许我家也会由一中的学生来抄。
仅以此文缅怀叔父万鸣盛先生。
【作者简介】
万九如,祖籍南昌。1949年4月出生于九江。高中毕业后下放到茅山头垦殖场,做过农民、工人。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取九江师专,毕业后分配至九江市电化教育馆工作至退休。
【编后记】
万老师的这篇文章,作为亲历者而言很有价值。关于正气书局,目前在九江的史料中付诸阙如。编者在某篇文章中查到,解放前夕的九江商号中,“拥有百万元以上资本的大商号有兴华、鸿文、华兴、正气等4家”,不知这个“正气”是否就是“正气书局”。一家书局有百万资产,似乎是不太可能。
但正气书局会不会是某个大书局在九江的分号?编者查到,上海也有家正气书局,在1946—1950年间出版过一批书籍,比较出名的是还珠楼主写的《蜀山剑侠传》。上海的正气和九江的正气,存活年限是一致的,都在抗战结束后开设,也都在解放后停业或者改行。
上海正气书局出版的部分图书
万鸣盛担任经理的“大东书局”,也不是南昌独立开设的,它是上海大东书局在江西的分号,位于南昌中山路。大东书局的影响力更大,它最著名的一任总经理名叫杜月笙。
万鸣盛担任总经理的另一家书店名为“扫叶山房”,它的历史更加悠久,始创于明万历年间,是清代最著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民间出版机构。
民国14年扫叶山房印行《学山堂印谱》四册全函
如此说来,万家在民国江西省书业的地位,可以坐到头把交椅。
感谢万九如老师的来稿,欢迎九江的老人们,写写自己的故事、家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