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长博的“牛转乾坤”图片展,鼓牛劲充牛气,力争牛年建新功

阿山的诗和远方 2021-02-06 16:57:46

近日,本人来到长沙博物馆,参观了本月初在这里举办的“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通过关于牛的大量文字图片资料,对牛的历史、民俗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禁不住感叹:中国的牛文化,真牛!同时,心中暗暗鼓牛劲充牛气,力争牛年建新功。

在2021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鼓励在外地就业的人员就地过年。长沙博物馆针对有大量外地人员选择留在长沙过春节的情况,除了常设展外,最近推出了《龙翔九天——元明清御用瓷器特展》和《南张北溥——张大千溥心畲早期书画特展》两个新展,展期持续到三、四月份,近日又推出新展。

2月2日,长沙博物馆在中国文物报社的主导下,与全国40余家文博机构一起,众筹数百幅文物艺术作品,精心打造“牛转乾坤——辛丑(牛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于多地同步展出。该馆还在湖南省博物馆学会的指导下,积极发动省内28家文博机构参与联展。

展览先从十二生肖的故事说起,以此揭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元辰、十二时神、十二属相或十二支像,由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组成。十二生肖与干支纪年中的十二地支相对应,每个生肖对应一个年份,以十二年为一轮回。十二生肖也对应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及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中国人的生活中无时不有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相传为黄帝所立,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艺术品中许多就是以十二生肖为题材的,无论是壁画、陶俑,还是年画、剪纸,或者玉器、瓷器,都有十二生肖的身影。十二生肖的形成与发展,是早期人类的动物崇拜意识的反映,是中国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的具体体现,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将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早已成为普遍现象,已成为年俗文化的象征。

十二生肖不仅融入到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被赋予了诸多文化意义,从普通动物提升到神灵,受到人们的尊崇和膜拜。当普通的自然生灵被人们神化后,生肖动物形象就更为丰满了。十二生肖自始至终被人们当成祈求平安、长久的象征。每一种生肖都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进入各种优美的传说中。我们知道,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虎代表勇猛,兔代表谨慎,龙代表刚毅,蛇代表柔韧,马代表一往无前,羊代表和顺,猴子代表灵活,鸡代表稳定,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等等。

在展览的“牛族本纪”里,呈现了自然世界中种类丰富的牛。通常说的牛有黄牛、水牛、倭水牛、非洲野牛的动物。牛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数量极多,与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牛都体质强壮,能长跑,通常吃草,有4个胃室。初中时的生物课本上有讲过,牛通过“反刍”使食物得到消化和吸收。牛的繁殖率比较低,一般一次怀孕只产一头牛犊,所以在古代,牛比较珍贵,也是财富的象征。展览中对野牛、黄牛、奶牛、水牛、牦牛、牛羚和羚牛的特征、习性和分布情况分别作了详细介绍。

考古资料显示,普通牛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驯化了,最初在中亚驯化,后来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我国牛的驯化史已有7000年,驯化的牛,最初以役用为主。18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普通牛经过不断的选育和杂交改良,均已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现代牛的生产类型可分乳用、肉用、兼用、役用等。

在展览的“五牛迎春”这部分中,通过春牛耕春、神牛通灵、吉牛纳福、牧牛意趣、铜牛镇水5个单元,讲述农耕文化、祭祀文化、吉祥寓意、精神力量、遏制水患中意蕴深厚的牛文化。

中国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用牛耕田。到汉武帝时,牛耕得到推广,牛位居中六畜之首,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大帮手。数千年来,人与牛同劳作、同甘苦,牛寄托和承载着人们的温饱。

在商代,牛肩胛用于占卜,周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俱全称为太牢,没有牛就叫少牢,牛在三牲中最为珍贵。因此,古代礼器祭器中特别重要的彝器或特别精美的动物型器物往往以牛作为造型和纹饰,表达人们的敬意。

千百年来,牛耕地、拉车、负重,为人类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品性被人们推崇,人们把牛作为镇妖避邪、吉祥如意的象征。因为喜爱牛,牛的形象广泛应用到器皿、兵器、工具、用具、乐器、装饰品上,与牛有关的文物丰彩多姿。

牛温和亲切,忠厚老实,人们将牛当坐骑或让其驾车,总与老人、孩童为伴,神话中有道家仙人骑青牛,古代绘画中也常见仙人骑牛、牧牛童子的形象,单纯画牛的美术作品也很多,在历代画家的笔下,把牛画得逼真传神、意趣盎然。笔者想起小时候看到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牛力大过人,古人相信牛有镇水的功能。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治好一处,就铸一铁牛沉入水底,意在镇服水患。秦蜀郡守李冰曾命人作石犀牛,许多大江大河之旁总能见到庞大的铜牛、铁牛、铁犀牛,这些既有遏制水患的象征意义,也是重要的力学构件。

在展览的“牛年话牛”部分中,通过绘画、剪纸、雕塑、民间工艺品等展示了民俗传说、工艺美术、金融牛市中的牛。古代关于颂赞牛的传说、典故很多,许多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都是牛破开大地,神话中的炎帝就是“牛首人身”,不少节庆习俗、传说典故与牛相关,反映了人们对远祖图腾的崇拜及对平安长久的美好寄托。

在中国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中,牛是重要元素,人们用多种方式赞颂牛坚韧不拔、开拓向前、为民造福、任劳任怨、不怕牺牲的品格。民间美术作品中,服饰、玩具、剪纸、织绣等常见到各种牛的形象,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期望,也赋予了人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另外,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上,把总体运行趋势向上的多头市场称为牛市,全球各地的证券交易所和其他金融机构,也总是有牛的雕塑。

在这一百多张图片集中展览的同时,长沙博物馆还在一楼划定区域,摆设了二十多根装饰一新的十二生肖图腾柱,颇具异域风情,营造了带有几分神秘、喜庆的环境氛围。

参观完展览,有感于牛的品质和精神,受到启发和激励,笔者禁住心潮起伏,口占五言诗一首如下:

告别庚子鼠,挣脱疫情缚。

学牛多勤勉,著文不虚度。

拓荒只向前,开弓岂回顾。

牛气鼓牛劲,牛年展宏图。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