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源自电影《奇异博士2》
作者:司凡星 | 编辑:葛伟炜
“库迪咖啡的冒险游戏。”
造假、套现、抄袭、割韭菜……一直以来,陆正耀都被舆论的漩涡裹挟着,以一种光怪陆离的争议模样呈现在大众面前。
陆正耀有许多梦想,神州时代有个汽车出行的梦想,库迪时代有个咖啡梦想。在库迪的“咖啡梦想家”计划里,陆正耀以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惯用的方式,把招商PPT里的数字公式运用得炉火纯青。
“一杯咖啡的成本算上原料、房租、人力、折扣、水电,被精确标准到9.55元,只要挺过价格战,未来咖啡的定价会恢复到16元这个价格,就能赚钱。”
联营商是中国整个经济环境中最敏感的那群人,他们相信数字,库迪的整个生意模型以及对成本端的控制,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蓝图很美好,但是,实体经济从来都不是数学课堂,瑞幸的成功可以借鉴,但终究无法复制。
在蒙眼狂奔开出近7000家店之后,库迪失速,供应链失控、联营商加速离场、现金流承压,疯狂扩张埋下的隐患正在逐步凸显,万店咖啡梦想家吹起的五彩泡泡面临破裂。
为什么库迪的“陆式游戏”玩不下去了?从咖啡到奶茶再到卖酒,多品牌战略能拯救陷入泥潭的库迪吗?
繁花式的资本玩法失效库迪利用锚定效应像素级复制瑞幸的打法,给了大众媒体和消费者一个错觉:库迪与瑞幸势均力敌。
作为咖啡界顶流,瑞幸已坐拥万店,无论是多年的供应链沉淀、爆品制造,还是数字化营销体系都足以让其自证价值。反观库迪,在大众眼中的标签除了低价还是低价,至今依然没有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爆品能打。
究其原因,除了明显的供应链短板带来的产品研发羸弱,作为“咖啡梦想家”的陆正耀其实对做咖啡并不感兴趣。
在晚点媒体的采访报道中,库迪研发团队前员工表示,陆正耀是个只对“成就感”感兴趣的人,“内部测试新的咖啡豆,想让陆正耀试一下,但他对这种事根本不关心。”很明显,习惯了高举高打、深谙资本运作的陆正耀,更想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做一杯“互联网咖啡”。
细数库迪入市以来的动作,基本可以归纳为两件事:一是低价补贴吸引消费者,极速扩张制造爆炸声量;二是用“繁华盛况”吸引联营商入局提供“血包”,维持开店速度。
融资、烧钱、补贴、增长、再融资、再烧钱、上市套现,陆正耀对于这套资本的游戏规则非常娴熟。
从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瑞幸咖啡到库迪,陆正耀都更像一个组盘的人,大量使用外部资源,不同的是,原来烧的是投资人的钱,而现在库迪烧的是联营商的钱。
就连目前库迪宣称投资2亿美元在安徽当涂开建的华东供应链基地,都集中邀约供应商去当地建工厂,鼓励其成为供应链合伙人,占股比例可进行协商。
只是,库迪低价屠杀的模式并没有换来持续的复购,一提价便被消费者抛弃。去年六七月份,库迪先后两次提价,随即库迪每周的销量平均下滑1/6。
雪上加霜的是,在进入淡季的下半年,库迪精心编织的繁荣面具开始被扯下。
一边是越来越多的联营商们回本无望、怨声载道,闭店数大幅度增加。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库迪去年上半年关闭门店达到318家,而下半年仅10月22日~11月30日,库迪闭店数量就达到242家。
另一边,供应链管理混乱、供应商频繁更换也让联营商销量持续下滑。库迪门店中产品缺货轮流下架,甚至单杯打包袋都存在缺货。
烧钱没有烧出垄断,也没能烧出核心竞争力的库迪,迷失在资本的世界,陷入供应链承压、联营商抗议、消费者不买单的尴尬窘境。
曾经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团、滴滴们前期烧钱占据市场,依靠大数据与搜索极致巩固消费者习惯,一旦用户习惯养成,就拥有了一个坚实的堡垒,它们的核心竞争力是积累起来的大数据和用户的行为习惯。
只是,斗转星移,时代更迭。砸钱营销、低价补贴、快速扩张的“陆式玩法”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咖啡市场。国内咖啡本身就是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并不存在赢家通吃,即使强如星巴克、瑞幸也无法形成垄断。
不高的准入门槛和技术要求,一方面使得咖啡市场“全面开花”,另一方面也注定了大多品牌很难积累深厚的护城河,国内咖啡极致内卷的格局也因此形成。在主营项目咖啡赚不到钱的情况下,库迪开始了一系列向外衍生扩张的跨界豪赌。
库迪想当全能王第一站,库迪卷向更加红海的茶饮市场。
2月2日,库迪咖啡旗下第二品牌茶猫(TEA CAT)全国首店落地北京合生汇。定位主打健康、低卡,产品对标霸王茶姬和喜茶,价格对标蜜雪冰城,全国统一定价6.9元起,还是熟悉的低价配方,而在门店的显眼处还有一只大型的机器猫立牌。
科技感是库迪想向外界传递的独特标签之一。1月3日,库迪正式发布人机协作战略,在全球范围门店内规模化推行商业机器人应用。
图源TEACAT茶猫官方微博
在媒体的采访中,库迪方面负责人表示:只要原料充足、机器设备维护得当,茶猫极有可能实现7*24小时无间断工作,甚至完成无人售卖,而且机械臂操作不仅能够保证配方配比,稳定产品出品标准,提高品控,还能有效提升卫生质量,让消费者体验更好。
低价、健康、科技,卖点精准,库迪是懂消费者的。但是,有胜算吗?
就当下而言,国内茶饮市场趋于饱和已是不争的事实,2020~2023年市场规模增速逐渐下滑。喜茶、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茶百道等品牌稳居顶端,在供应链管控难题未解、联营商加速离场、闭店量持续上升的窘迫境地下,无论是营销战、价格战,还是产品之争,作为新选手的茶猫,怎么看都很难有一战之力。
除了卖奶茶,食品和酒业也是库迪的重要布局。据天眼查App显示,库迪科技(海南)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多枚“库迪马天尼”“库迪酱香”“库迪威士忌冷萃”“库迪酱香冷萃”等商标,国际分类为酒、餐饮住宿、方便食品等。
因为卖酒的消息,库迪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多个库迪咖啡联营商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库迪咖啡总部强制卖酒,在他们看来,库迪主营业务咖啡都卖不好,现在既卖奶茶又卖白酒,完全是不务正业。
图源库迪咖啡小程序
毋庸置疑的是,联营商们对库迪的信任正在一步步瓦解,在咖啡业务没有突破之前,陆正耀已经用完了自己的信任货币。
机器人做奶茶,联营商卖酒,已经在各方亮起危险信号灯的库迪,为什么一定要争分夺秒地进入新的业态呢?
事实上,2019年7月,陆正耀曾在瑞幸咖啡时就宣布推出过小鹿茶,进军三四线城市新茶饮市场,彼时,无法走精品路线的瑞幸,在产品层面横向扩张似乎成了一种差异化的必然选择。
现在的库迪,延续了瑞幸多品牌战略的思路,在主营业务的局限性之下,没办法简简单单靠卖咖啡赚钱的库迪,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想象空间,作为“资本狮子”,陆正耀也更加明白,要建立一个“全能”的互联网生态,联营商和资本都需要新故事。
只是,新瓶装旧酒,这一次又会有多少陪跑的新韭菜呢?
多品牌背后的焦虑当库迪包装出来的华丽外壳被击碎,背后的财务危机也暴露在视野之中。
主营业务乏力,靠多品牌跨界扩张,供应链危机导致联营商加速离场,更本质的原因或许在于库迪的现金流已经撑不住了。
目前为止,库迪咖啡未公布任何一笔来自机构投资者的融资。
一方面,因为瑞幸财务造假的劣迹使得陆正耀被众多投资人“拉黑”,有投资人直言不讳:“陆正耀这个名字应该过不了投委会”;另一方面,在国内IPO政策收紧的前提下,资本对于快速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越来越谨慎。
外部融资通道被堵死无法回血,而库迪目前的现金流则主要来自联营商以及供应链的差价收入。只是,在开店速度赶不上闭店速度的当下,库迪不仅吸引不到新的联营商,老联营商也在加速离场,内部造血越来越困难。
另外,根据招商证券研报,仅营销推广和加盟补贴两项费用,库迪2023年上半年就投入了4亿~6亿元,而库迪8.8元的大促“烧掉”的资金业内估算在1亿~2亿元,如果低价成为常态,一年就要耗费10个亿。
前端疯狂烧钱补贴,后端供应链也面临“难产”。去年7月,库迪宣称投资2亿美元在安徽当涂创建该品牌全球第一个供应链基地,并表示下半年投入运营,只不过据爆料,此基地只有厂房并没有生产线,而在年初,库迪首席策略管李颖波又改称,将于2024年初陆续投入运营。
库迪咖啡供应链基地,图源库迪咖啡官网
为什么基地运营一拖再拖?
大饼需要画,但或许库迪已经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开建供应链,为了分担快速扩张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库迪用利益分成诱导供应商入局共建工厂的骚操作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此之外,此前库迪被爆料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给供应商结款、联名活动也在分摊开支、利用6500家门店终端在春节卖酒等操作,是否也是现金流枯竭的直接表征?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1月8日,陆正耀再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781.78万元,截至目前,陆正耀已关联三则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额超10.9亿元。
舆论场中的库迪,未来蒙上了更多不确定的阴影,一旦资金链断裂,没有地基的大厦崩塌或就在瞬时之间。
多年以后,在后人关于咖啡混战的记载中,陆正耀以及他的库迪咖啡肯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天生不安分的陆正耀,从走出石家庄政府部门的那天起,就从没有想过依靠产品与洞察用户需求来取胜,而是试图凭借娴熟的资本运作艺术,开出一条专属的新路。
2014年神州租车上市之后,陆正耀与各方资本累计抛售总股本的42%,套现113亿元左右,部分股东直接选择清仓,而神州租车的股价一路狂跌至不足8港元。无独有偶,之后的神州专车、瑞幸咖啡如法炮制,最终留给二级市场一片残骸。
历史总会重演,只不过这一次,轮到了联营商。
今日话题:你觉得库迪这次能否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