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卡基之战,西线战场上的钢铁碰撞:德军王牌魏特曼与英军的对决

星辰与大海 2023-11-02 03:31:05

本期为二战西线战场少有的经典坦克战——波卡基村坦克战系列的第5期。上一期讲到英军第七装甲师在诺曼底的滩头下船后便整装往波卡基村方向的诺曼底腹地前进。抵达波卡基村的英军未曾想到,看似平静的村庄即将有一群“猛虎”来袭,而这群“猛虎”的领头正是那个让盟军装甲部队闻风丧胆的传奇坦克指挥官——魏特曼……

(本期全文约1万5千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英军准备就绪

6月13日上午09:00不到,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团长亚瑟克兰利中校将自己的“克伦威尔”坦克交由他的副手卡尔少校指挥,然后跨进团部联络分队所属的侦察车,让司机把车开往科迪朗德山丘上的213高地去与该团A中队的坦克碰头。当时他非常担心自己的部队会在这样狭窄的地段上遭遇敌军的伏击,因为整个团到现在都还没有对周围的陌生地区进行过巡逻和侦察。刚一出村,亚瑟中校就发现村口前方的道路分成子两条:左边是一条斜向的贝叶天道,而右边的道路边则竖着块路标,上面写着“175号国家:公路,距卡昂24公里”的字样。接着他命令司机继续前行,经过停靠在公路右侧的来复枪旅第1营A连的半履带车队,抵达了目的地。在那里亚瑟中校立即设立了前沿指挥部开始等待B中队和女王属皇家步兵团第1/7营的到来。

亚瑟团长的座车开过后没多久,来复枪旅第1营A连落在后面的其他车辆终于跟了上来,并在一条右向通往高风农舍的小路旁停住,其中就包括原先位于队末的2门6磅反坦克炮和负责拖曳的输送车。为了能让其他车队顺利地通过狭窄的175号公路,这支半履带车队首尾相接地在公路旁排成了一列。

虽然这么做有违反条令的嫌疑,但来复枪旅的士兵还是很高兴能从车上下来舒展一下腿脚,其中不少人还会点上一支烟,斜靠在半履带车上休息一下。

A连副连长米尔纳上尉后来写道:“当时我和坎波中尉各自搭乘着1辆半履带车从队伍的末端一路前进,沿途召集各排排长和迫击炮炮长,以给连长詹姆斯·赖特组织支应急的指挥组之用,他刚从身在213高地的团长亚瑟中校那里获得简报,要我用这支指挥组来探察波卡基村附近是否有德军部队存在。在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的另一个坦克中队到达213高地之前,我应该尽一切可能侦察前方地区的情况,以保证坦克中队和我团的其他车辆能顺利安全地抵达高地。

指挥组人员集合完毕后,我们沿着公路途经那些·已经下车的士兵和他们的半履带车,然后在队伍前面停了下来,开始等待艾伦·马瑟中尉的‘布伦’输送车队。这些本是A连侦察排的专用车,但因为不和我们搭乘同一艘登陆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赶到,结果使得我军的侦察能力大打折扣,不得不四处临时拼凑兵力来执行原本应由侦察排负责的各种侦察任务。在久等马瑟不到的情况下,我便迎面拦住从高地上下来的罗杰·巴特勒中尉指挥的反坦克排车队,让他单独加入到我的指挥组中。坎波中尉也没闲着,他把彼得·库普中尉和盖尔下士招进了他的座车,然后先行:前往高地去和连长赖特会面并说明情况,而我很快也跟在坎波之后离开了。”

由德斯蒙德:戈登中校指挥的女王属皇家步兵团第1/7营,本来是要从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手中接管213高地,并将它作为下一次进攻的跳板。全营此时已经做好了前往村东高地的一切准备,部队正在进入波卡基村并把守住村内的各个出口。就在输送车拖曳着反坦克炮准备启程的时候,先头连突然·遭遇了从一条侧行小路上驶出的1辆德军巡逻车和2辆半履带摩托车。经过短暂交火,德军士兵将车辆悉数遗弃在附近的沟渠内念边往田野里躲一边向英军射击,这让英军先头排的人员受到了一些损失,随后英军凭借兵力优势驱散了这股德军并抓获了3名战俘。经过审问,这些人承认自己是来自德军第2装甲师的先头部队,此行目的则是为了侦察盟军的动向。

根据这个情况,营长戈登中校预感到德军存在对波卡基村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于是对全营部署作了如下的调整:首先,他将A连部署在村南的火车站附近,将B连部署在村中心地带,由弗伦奇少校指挥的C连被部署在巴斯德路和克里蒙梭路沿线,D连则被作为预备队部署在了墓园内。当戈登前往巴斯德路准备设立指挥部时,却意外遇上了德军部署在波卡基村西南方向上的88毫米和105毫米火炮的炮击(具体炮位可能在迈桑塞勒-佩尔维或乌格或是在瑟勒河的河岸上)。过了不久、由弗里曼少校指挥的D连也离开了墓园,沿着居里路进入了波卡基村。

身在库利指挥部中的蒙哥马利一边密切关注着“沙漠之鼠”的动向,一边通过无线电向身在朴资茅斯的第21集团军群参谋长德·甘冈少将传达他对本次卡昂攻势的乐观预计。但令蒙蒂没有预料到的是,SS第101重装甲营第2连的“虎”式坦克在SS中尉米歇尔一魏特曼( Michael Wittmann.)F的指挥下,即将给进入波卡基村的英军当头崇棒,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计划。

SS第101重装甲营兵临波卡基

6月6日那天,德军SS第101重装甲营正在距离巴黎以北大约70公里的博韦北面待命。当接到盟军已经入侵的警报后,各连经过短暂的集结,于次日凌晨作好了前往诺曼底前线的一切准备工作。为保证行动迅速和免受盟军战斗轰炸机的攻击,上级指令重装甲营的坦克到时可选择任何路线并尽可能地在夜间行军,尽管如此,SS第101重装甲营的旅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虽然部队一路有惊无险地经过古尔奈-昂-布赖、里昂森林和莫尔尼村(7日时德军曾在此遭到过空袭),但最终还是无奈地绕过在空袭受损的昂德里斯附近的桥梁(位于塞纳河上,原本是前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但因为无法承受“虎”式坦克的重量而被放弃),改道东南前往巴黎城。

在巴黎、“老虎们”宣传性地列队途经香榭丽舍大道,再从东南出城重新转向诺曼底。6月8日夜,SS第101重装甲营在凡尔赛附近的森林里过夜时,不幸成为了一次空袭的重点打击目标,不仅使第2连和指挥单位受到了一些损失,同时也严重迟滞了部队的行军速度。

在长途的急行军中,各种机械故障往往会迫使坦克车长们离开自己的座车以等待修复工作的完成,但趴窝的坦克就经常会成为盟军战机的活靶子,走也走不掉,只能等着被击毁。附近的坦克乘员如果躲避不及,自然也会跟着坦克一起遭殃。根据德军的记录,SS第101重装甲营在途经德勒、韦纳伊、阿尔让当和法莱斯等地时又蒙受了更多的伤亡。其中光是在克雷尔、凡尔赛、阿尔让当和法莱斯这几个地方,该营就有9人死于空袭,18人受伤。不过大多数的车长却躲过了-一劫,只有克勒贝尔SS下士一人于6月10日死于盟军战斗轰炸机对阿尔让当的空袭。

虽然从编制上讲,1个“虎”式坦克连应有14辆坦克。但在6月12日,当米歇尔·魏特曼的第2连经过奥东河畔埃皮奈抵达波卡基村附近时,全连仅剩下了6辆可动的坦克。至于由默比乌斯率领的第F连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正在波卡基村东北大约L0公里的努瓦耶地区集结的该连,当时可用的坦克数目也不过就8辆而已。

到6月13日,第3连的坦克依然没能赶来参战,而是滞留在法莱斯地区。第3连担任前锋的4辆坦克以及补给车队曾在6月14日抵达过埃夫勒西,但他们却在14-15日夜遭到了盟军的猛烈空袭,结果有3辆“虎”式坦克被摧毁,造成包括第3排排长阿尔弗雷德·京特SS少尉和第3连连长汉诺·拉施SS中尉在内的18人阵亡、11人受伤,另有130名平民也因此而丧生。同夜,奥东河畔奥内也遭到自6月12日以来的第二次轰炸,整个城镇都变成了废墟,有56名平民被炸死。幸好SS第101重装甲营的指挥所并不是在这里,而是设在奥东河畔巴隆镇,所以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6月12日下午,魏特曼的第2连来到了奥东河畔埃皮奈近郊。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到科迪朗德山脚下,找了条位于175号公路南面的低洼小路藏身,准备利用等待后方补给队到来的机会小歇片刻。那天晚上,住在附近的法国人亨利·罗宾曾亲眼看到有2辆“虎”式坦克出现在高风农舍外。根据他的说法,其中的1辆在沿着通往175号公路的小道行驶了一段路后,又调头返回到高风农舍里隐蔽了起来。

罗宾还描述说,那名看上去“累坏了”的坦克车长在农舍的牛棚里刚停稳他的坦克,就立即钻出座车找了片草地躺下,倒头便睡。至于另外1辆坦克则停在农舍东边那条被称为“卡昂古道”的小路旁的树荫下,并有1人负责站岗放哨。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居住在奥东河畔埃皮奈道路附近的法国人的目击报告,说在高风农舍附近并非只有这2辆坦克在活动,因为他们那晚还看到在卡昂古道上另有3辆同型号的坦克、一些轻型车辆以及部分德军士兵伴随着它们一起行动。

第2连的“虎”式坦克在12日夜间至少曾转移过3次,据推测,它们之前可能曾被盟军的观测机发现过,所以采取了这样的规避动作。但实际上盟军夜间的舰炮轰击并未对它们造成什么损伤,第2连在12日没有损失过任何一辆坦克。

SS第1装甲军的联络官于尔根·威塞尔SS中尉在经过和装甲教导师师部的联系后确认,教导师的左翼曾在6月12日的白天,和英军担任第22装甲旅侧翼掩护任务的轻骑兵团交战过。于是威塞尔立即警告SS第1装甲军的军部,让其指示SS第101重装甲营第1连和第2连提高警惕,同时军部还将这一情况通告了SS第12装甲师离波卡基村最近的2个连,让他们也作好应对的准备。

德军内部的这几次通讯充分说明,他们其实在6月12日便已知晓英军展开了行动,但只是还不清楚确切的攻击地点到底在哪里。为此他们便将少数坦克部署在几个最有可能的位置上负责警戒,准备在弄清对方的实际意图后再组织兵力对抗。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在德军已经有所提防的情况下,蒙哥马利的奇袭计划已经失去了它的突然性,英军后来的失利也就在所难免了。

魏特曼的进攻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波卡基村内此刻已经没有德国人了,其实不然。6月13日09:00之前,魏特曼曾接到过1名被他派去侦察英军动向的士官的报告,说有英军坦克正在175号公路上集结。魏特曼立即举起手中的望远镜进行观察,果然可以看到大批英军坦克及车辆正沿着200来码外的公路排起一条长龙:其中的先头坦克车队已驶上高地,部分坦克停在高地下,还有一批半履带车首尾相连地停在公路旁,看上似乎毫无戒备。作为一名在东线厮杀数年之久的资深坦克指挥官,魏特曼迅速将这些情况估量了一番,很快判断出那些先头坦克的目的是要在213高地上寻找一个立足点,而后面的半履带车则属于1个正在休息的摩托化步兵连。魏特曼认为这两支英军部队的队型和位置对它们自己相当不利,真是再好不过的攻击目标,于是他决定立即实施攻击。

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正是魏特曼的这个决断,最终将会严重影响到蒙哥马利从南面包抄装甲教导师侧后的计划。不但如此,魏特曼的行动还将彻底打乱盟军攻占卡昂的时间表,给整个诺曼底战役蒙上一层阴影。

苏格兰高地的警卫团的A.波洛克上尉和来自4/7皇家禁卫龙骑兵团的C.哈斯廷斯少校正在研究第30军战区地图。

根据SS第101重装甲营战史的作者派屈克·阿格特的记述,6月13日上午,魏特曼并不在他的坦克内,而是待在连部里,他的205号车在行军时遭盟军战斗轰炸机袭击受损,所以魏特曼是搭乘“福斯”水陆两用吉普到达波卡基的。

第2连当时拥有的6辆“虎”式坦克包括汉图施SS少尉的221号、勃兰特SS上士的223号、勒奇SS上士的233号(已抛锚)、威塞尔SS中尉的211号(威塞尔因为在给SS第1装甲军当联络官所以当天没到,坦克被交给史蒂夫代理指挥)、史蒂夫SS下士的234号(因为史蒂夫去代理211号了,所以坦克先被交给炮手瓦尔特·劳SS突击队员代理指挥,后来又在进攻213高地前被转给没坦克用的佐瓦SS下士指挥)、佐瓦SS下士的222号(这和他当天到达波卡基时实际使用的坦克有出入,应该是212号,因为在14日拍摄的222号拖救231号的照片里,222号显得过新,不像在被魏特曼借去后经历过战斗的洗礼)。

(上图)(左)由于需要担任联络任务,于尔根·威塞尔SS中尉在波卡基之战前将自己的211号座车交给史蒂夫SS下士代理指挥。(中)221号“虎”式坦克车长汉图施SS少尉。(右)223号“虎”式坦克车长勃兰特SS上士,他声称自己在波卡基村之战中摧毁3辆“谢尔曼”坦克,后于1944年12月25日在阿登的斯塔佛洛以西阵亡,1945年1月13日被追授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6月13日的波卡基村之战开战前,汉图施与勃兰特两人的座车均位于SS第101重装甲营第2连阵地的左翼。

为了节约时间,魏特曼在出击时首先跳上离他最近的234号“虎”式坦克,可是234号的引擎在启动之后发出了奇怪的声响,魏特曼因为担心会在途中抛错而马上放弃了它,转而借用了佐瓦的212号坦克(根据阿格特的说法,这辆坦克已经开出了小道)。目前,我们能从阿格特的资料里获知当时魏特曼的车组成员是:装填手京特·博尔特SS突击队员、驾驶员瓦尔特·米勒SS下士、机电员京特·约纳斯SS突击队员,但有关到底是谁在波卡基村之战中担任魏特曼的炮手这件事却只字未提。出发前,魏特曼还让史蒂夫去通知第2连的其他人,让他们做好必要的战斗准备。

(上图)6月13日或14日间,在175号公路南侧大约200来米处的卡昂古道上进行伪装的1辆德军“虎”式坦克。虽然有传闻说魏特曼的老搭档“博比”·沃尔也参加了波卡基村之战,但德国方面的资料却显示6月13日当天他并未达战场。

上午09:05,魏特曼发动了他的坦克,和另2辆“虎”式坦克一起离开了卡昂古道,向着来复枪旅车队所在的位置扑去。英军来复枪旅A连第I排的联络官奥康纳中士在半履带车上亲眼看见“几辆去掉了伪装的‘虎’式坦克”从田野的另一端冲了出来,他马上就近报告了A连第4排排长德帕斯电尉,但中尉却不相信他的话,坚持认为那一定是友军的坦克部队。坚信自己没有看错的奥康纳只得驾车上了213高地去找连长赖特少校,而后者那时已得知有好几辆德军坦克出现在了公路附近:其中2辆在左,3辆在右”。

当年魏特曼小队所在的卡昂古道

还没等英军回过神来,从右侧杀出的1辆“老虎”已经停下来开始射击,而在最前面的魏特曼座车则加速冲向公路。德军坦克此举的意图很明显,要将来福枪旅的半履带车队和高地上的义勇骑兵团A中队分割开来,让英军首尾不能相顾。“当他(魏特曼)打出第一发88毫米炮弹的时候”,来复枪旅A连副连长克里斯多夫·米尔纳上尉后来描述道:“我的半履带车刚经过山脚下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殿后的1辆‘克伦威尔’指挥坦克(朝向依然是向前的,毕竟并非所有人都注意到德军已经展开了攻击),它就中弹并发生了爆炸——等我们驶到100码外的1辆有着高高炮塔的‘董火虫’坦克旁边时,它开始调转炮塔准备朝德军坦克进行还击,但它很快也被击毁,熊熊燃烧的车体就好似一个巨大的火把。”

从175号公路南侧视角拍摄的同一辆“克伦威尔”坦克残骸照,位于其左后方的可能是1辆被摧毁的英军半履带车。

坐在米尔纳前面一辆半履带车里的坎贝尔中尉后来对这场最初的遭遇战作了补充,说他曾经亲眼目睹1辆“萤火虫”坦克在自己身后不到40码的距离上被击中,接着德军坦克的炮弹又将停在“萤火虫”前面斜坡边上的另一辆“克伦威尔”摧毁。情急之下坎贝尔赶忙跳下车冲入路边的沟渠,然后向身后的半履带车挥手让他们赶紧加速冲上高地去隐蔽,却因受到公路上坦克残骸冒出的浓烟干扰,只得作罢。

魏特曼见好就收,他并不想和义勇骑兵团A中队继续缠斗,所以在摧毁了3辆英军坦克后(1辆在左,2辆在右),魏特曼命令驾驶员沿公路杀向波卡基村。为了不千扰主炮的瞄准,他又一路用机枪在极近的距离上扫射着停靠在路边的英军半履带车。弹雨完全压制住了英军的火力,先前不相信德军出现的帕斯中尉快速跑向旁边的半履带车,准备给他的PIAT(反坦克武器)广装弹,结果在登车时不幸被机枪子弹击中倒地;些英军士兵试图用连部的6磅反坦克炮反击“虎”式坦克的进攻,很快也被密集的机枪火力打撩在了地上;还有少数士兵惊慌地奔向公路边的田野,却被四处飞散的子弹压制在路旁的沟渠内抬不起头来。

英军下士瓦特当时正在路边抽烟,尽管谁都知道半履带车队就这么首尾相接地紧靠在路旁明显违反了作战原则,但谁都没说什么。当“虎”式坦克突然在公路上出现并向英军车辆射击时,这些“羔羊们”这才发现自己几乎无处可逃,很快就有数辆车被摧毁。瓦特当即命令手下的士兵下车躲在路边的洼地里别动,而他自己却试图回到半履带车上去拿忘在那的地图,结果这辆车在他眼前被炮弹直接命中。

爆炸、火焰、浓烟和士兵的叫喊声让瓦特愣了几秒钟,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事后他回忆说当时完全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了,等他终于反应过来准备隐蔽时,1颗机枪子弹直接将他打倒在地。在严重失血的情况下,瓦特依然坚持着爬进了附近的农舍躲避,但德国人后来还是将他俘虏并带往一所野战医院进行救治。不过瓦特时刻都在寻找机会逃跑,某天他趁着即将康复的机会溜出了医院,并在法国村民的帮助下回到了自己的部队,为此他非常感激那些曾勇敢地帮助过自己的法国人。“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惊险的经历,和那些高尚无畏的法国友人!”每当瓦特回忆起当时的事情,总会感慨地说出这句话来。

(上图)这是被魏特曼击毁的义勇骑兵团A中队第3分队绰号为“白朗蒂”的“萤火虫”坦克,车长是辛格中士。据推测这张照片可能是在6月14日拍摄的。

经过这番短暂的交火,从科迪朗德山脚到贝叶路口这段公路沿线上的英军车辆,全都变成了燃烧着的钢铁残骸。英军记录认为魏特曼的攻击使来复枪旅第1营A连总共损失了9辆半履带车、4辆“洛伊德”输送车、2辆“布伦”输送车和2门6磅反坦克炮,但根据德军在战斗结束后拍摄的纪录影片显示,英军在这一路段上的实际损失与他们的记录有出入。不仅如此,部分战史研究者还怀疑魏特曼是否真的是单车摧毁了来复枪旅第1营A连的全部车辆,说不定他得到了另一辆埋伏在贝叶路口以北一片苹果林地里的“虎”式坦克的协助。这里有几份报告支持了这样的猜测:

首先,就在波卡基村之战过后的第二天,1名在维利-波卡基村(位于波卡基村东北方向)某栋房屋内避难的年轻斯洛文尼亚籍士兵(他“志愿”参加了装甲教导师第130炮兵团。该房屋本身早已被原主遗弃),曾从2名德军军官的对话中听到一些相关的传言。

(上图)在魏特曼的突击中,首先被击毁的1辆义勇骑兵团A中队指挥分队所属的“克伦威尔”坦克,2名党卫军士兵正在坦克前合影留念。

其次,当地的一名法国人克莱蒙特·贝尔努伊提到曾在13日看到1辆“虎”式坦克好像是因为缺乏燃料而抛锚在骷髅地(贝叶路口)附近的一片苹果林内。这辆打埋伏的坦克也许真的乘着魏特曼沿途消灭英军的机会或在他进入波卡基村后,参加了打击来复枪旅车队的战斗。

此外,英军的一份报告声称战斗开始后不久有辆“虎”式坦克出现在175号公路以北的田野里,可以肯定这辆坦克并不隶属于当时正在公路南边作战的5辆“虎”式坦克。

最后,英军的无线电通讯曾记录过,他们的反坦克炮单位曾于09:45在小村东面击毁过1辆德军的“虎”式坦克。

1名正在坦克炮塔上进行搜查的党卫军士兵。

综合上述的情况来看,战斗过后遗留在贝叶路口旁的那门6磅反坦克炮,如果不是在试图调转炮口攻击魏特曼的时候被遗弃的话,就是它真的攻击了那辆在公路北面出现过的“虎”式坦克。

(上图)波卡基村之战的两星期后一支德军新闻摄影队步党卫军和空军摄影师的后尘,又对村外被击毁的英军车辆进行了两次拍摄。两图中的“萤火虫”坦克都是在6月28日公开的其中一段德国战地新闻记录影片里出现的“白朗蒂”,正在检查坦克的是一群德国空军野战部队的官兵。德军总共为波卡基村之战拍摄过4次宣传纪录片:第一次的拍摄时间为6月14日,由党卫军部队摄影师负责摄制,部分党卫军官兵参与了拍摄工作;第二次的拍摄时间为6月17日,由空军部队摄影师负责摄制,部分空军野战部队官兵参与了拍摄;第三次的影片公开时间为6月28日,由德国战地新闻摄影师负责摄制,部分空军野战部队的官兵参与了拍摄;第四次的影片公开时间为7月5日,由德国战地新闻摄影师负责摄制,以在战斗中被摧毁的双方作战车辆为主要拍摄对象。

在德军袭击还没开始前,第22装甲旅旅长欣德准将刚和无线电操作员乔治·凯中士一同离开指挥所,搭了辆侦察车前往213高地去视察克兰利中校部队的情况。可是当车子开到半路,却听到从前方突然传来了密集的炮火和机枪射击声,见势不妙的欣德准将赶紧让驾驶员调头并加速返回指挥所。也就在这一时刻,担任义勇骑兵团团部联络官的查理斯·皮尔斯中尉的侦察车来到了克里蒙梭路,并在街道左手边的55号门前停了下来(前面已提到这座房子当时是德拉方丹的居所),位置正好处于团部分队的4辆“克伦威尔”坦克对面。根据这些情况,战史研究者推测皮尔斯中尉当时一定和急速返回村内的欣德座车打过照面,但由于皮尔斯对已经在175号公路上爆发的战斗毫不知情,所以他当时也肯定对旅长的行为觉得相当奇怪。

(上图)7月5日,德国宣传部门公开了另一段有关波卡基村之战的战地新闻纪录影片。我们可以从截取的照片里依稀辨认出停在175号公路上,正对着水塔的来复枪旅第1营A连第一辆半履带车以及其前方的4辆“布伦”输送车。

用不了几分钟,皮尔斯中尉就会明白欣德准将匆忙折返的真正原因,1辆“虎”式坦克很快就出现在大约600码之外的地方。皮尔斯立刻驾车冲到第一辆团部分队的坦克那里警告车长,建议他找个地方躲避一下,不要就这么待在原地等着被德国人给干掉。等皮尔斯再回头一瞧,发现那辆“虎”式坦克已经从隐蔽处开了出来,正冲向路边停靠着的车队长龙,而且最令他震惊的是己方坦克对此没有任何反应,居然没有1辆坦克向德国人开火还击。皮尔斯非常清楚自己的侦察车根本不是“老虎”的对手,无奈之下他只能驾车迅速撤回村内。战后皮尔斯坚持认为,如果当时第4教勇骑兵团停在公路前面的“克伦威尔”和“萤火虫坦克能在“虎”式坦克刚现身时就反应过来抢先将它击毁,之后的战斗结局就会大大改观,至少不会像现在这么惨了。

被摧毁的英军车辆

在75号公路和贝叶大道交会的路工上,有个被当地人称作“骷髅地”的道路转角(因那里竖了尊耶稣的受难像而得名。在法国乡村,至今都能看到田间路旁竖立着受难耶稣的十字架,虽然经历了大革命,但是天主教的影响在法国广大农村依然深远)。当时义勇骑兵团团属侦察分队的部分车辆就停在从团部分队坦克所在位置到“骷髅地”之间的公路上,而另一部分则位于波卡基村内。虽然根据大多数波卡基村之战相关战史上的记述,这支小队当时包括了由雷克斯·英格拉姆中尉指挥的“杀星I”号(Calamity Jane ll,一般简称为Calamity,得名于美国小说中的边疆女英雄简·派克的绰号)在内的3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而且它们都在魏特曼的攻击中被击毁,英格拉姆中尉也因此阵亡。但在德军拍摄的纪录影片里,战斗过后的贝叶路口后方只有2辆“斯图亚特”坦克的残骸,第三辆则不知所踪。

(上图)从党卫军部队6月14日拍摄的影片里,只能找到3张有关来复枪旅第1营A连所属半履带车残骸的照片,而这便是其中之一。车尾编号为Z5517240的是A连7辆半履带车中的倒数第二辆(队末的那辆被打得完全支离破碎,只出现在6月28日公开的德国战地新闻记录影片中)。尽管英军使用的M9A1式半履带车装甲厚度要稍稍高于美军的M3半履带车,但因为采用的是均质装甲,所以防护能力也并未能高到哪里去。

魏特曼的坦克在消灭侦察分队的先头坦克后,已来到了克里蒙梭路。此刻在路右边正停着团部维修技师弗格森中士的半履带车和团部分队的4辆“克伦威尔”坦克,整个车队从于埃汽车修理行门口起到洛朗草坪后的雅姆住所为止,前后大约有100米的距离。目睹侦察分队最后1辆“斯图亚特”被摧毁,皮尔斯中尉试图用无线电联络还在村内的侦察分队的其他车辆,但此刻义勇骑兵团的几个通讯频道已经被各种呼救和询问的呼叫占满了。与此同时,那几辆“克伦威尔”终于反应过来,纷纷开始倒车,但“克伦威尔”缓慢的倒车速度(2公里/小时,比人走路还慢)根本不给它们逃脱的机会。位于英军坦克纵队最前方的弗格森中士曾试图将自己的半履带车横在狭窄的道路中间阻挡“虎”式坦克的前进,而魏特曼则无视这辆半履带车的存在,抢先将攻击目标锁定在了坦克车队身上。

(上图)从另一个角度拍摄的来复枪旅第1营A连半履带车前方的输送车队,从中可以看到3辆被摧毁的“布伦”输送车,因此可以推断这些输送车也许真的是火器连机枪排的支援车辆。照片中的第一辆车上不寻常地搭载有12.7毫米机枪,中间的1辆车在被击毁前可能为了躲避德军坦克的攻击曾试图驶离公路,但失败了,最后一辆也与第一辆车一样在原地被毁。

第一辆“克伦威尔”坦克是义勇骑兵团副团长亚瑟·卡尔少校的座车(团长克兰利中校已搭乘侦察车去了213高地),卡尔起初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前方公路上这么大的骚乱,他想当然地以为那是德军的炮击,直到看到1辆“虎”式坦克从前方燃烧车辆冒出的浓烟中出现,这才发觉大事不妙。为了不影响自己身后其他车辆的行动,他赶忙命令驾驶员将坦克向右前方冲过去,企图从勒莫尼耶农舍的围墙处找个地方隐蔽,同时命令炮手向“老虎”发射了2枚75毫米炮弹,但都被对方厚重的炮塔防盾弹开了。

(上图)尽管这辆处于背景中的M9A1半履带车并不是此照的主角,但它的位置却能帮助我们确定来复枪旅第1营A连在175号公路上的确切位置(它是半履带车队中的第三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照拍摄时(6月14日)这辆车的前轮轮胎还在,但在6月17日后的德国战地新闻纪录片中消失了。前景中正在驶过半履带车残骸的是1辆载有SS第101重装甲营第4连(轻装)士兵的德军半履带装甲车,请注意该车为了避免遭到空袭而预先进行的厚实伪装。

遭到攻击的魏特曼先停下坦克,然后以1发精准的88毫米炮弹将卡尔的座车击爆。在“克伦威尔”前方亲眼目睹这一可怕景象的弗格森中士赶忙放弃了以座车堵路的打算,跳下半履带车向卡尔少校的坦克奔去,冒着被烧伤的危险拼命地将半截身子卡在指挥塔中的炮手杰克·庞弗里拖出了坦克,接着又先后将同样被严重烧伤的卡尔少校、机电员拉姆斯博顿,以及只受了轻伤的副官伯纳德·罗斯上尉救出了火海。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全体车组的累赘,几乎奄奄一息的杰克·庞弗里执意让战友先撤离,自己留下来等待德国人收容,然而弗格森等人一致拒绝了他的要求。这5个人即便到最后全体被俘的那一刻,也没有人独自逃跑而将战友弃之不顾。

位于贝叶路口转角上的英军输送车、反坦克炮以及“斯图亚特”的残骸位置示意断。

就在卡尔少校的坦克被摧毁的那一刻,原本停在他对面的皮尔斯中尉趁“老虎”装弹的机会让自己的侦察车调头驶入巴斯德路,恰巧迎面遇上约翰·菲力浦-史密斯上尉带领的4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麦克莱恩上尉的半履带医护车和库克上士的情报官用侦察车。皮尔斯告诉他们前方有德军“虎”式坦克出现,让他们赶快把队伍撤到主街道去,他自己则继续前往后方的圣女贞德广场去寻求援助。等皮尔斯的侦察车一走,史密斯上尉等人的车队分成了2组,一组由他率领沿着圣日耳曼路向小村西边的教堂方向驶去而另一组则在西蒙兹史尉的指茶挥不沿巴斯德路后退,打算另找条合适的街道暂时避避风险。

(上图)拍摄于8月间的照片,显示了位于“杀星II”号背后的另一辆“斯图亚特”残骸,可见其车首下方的弹洞。不过最令人吃惊的一点还是,在这第二辆“斯图亚特”背后并没有第三辆“斯图亚特”的残骸存在。

停在副团长身后的第二辆坦克是约翰·克劳兹利-汤普森中尉的座车,他当时负责指挥团部分队的4辆坦克。这辆编号为T189592的“克伦威尔”坦克先前曾被1枚德军反坦克炮击中过,所以原本就带着点伤。当看到前方卡尔少校的坦克被击毁后,克劳兹利-汤普森立即指示驾驶员往大街一侧的洛朗草坪方向倒车以避开魏特曼的攻;击。借助街道上浓烟的掩护,“克伦威尔”缓缓地碾过草坪外的矮灌木丛,躲进了勒莫戴尼耶衣舍和雅姆的住所围墙之间的空地。隐蔽好之后的克劳兹利-汤普森先为坦克的火炮打开了行军锁,然后等魏特曼的坦克逼近到大约30码的距离后向它开了1炮,可是对方的正面装甲依然将这枚75毫米炮弹给弹飞了,而另一枚2英寸的烟雾弹也未能起到任何掩护的效果。

(上图)这4张照片均为从7月5日德国战地新闻纪录片中截取的照片。(左上)“杀星”号及其背后那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残骸,注意“杀星Il”号左前方1辆正在向贝叶路口倒车的德军指挥车。(左下和右上)西蒙兹中尉的“斯图亚特”以及麦克莱恩上尉的半履带医护车残骸。由于它们是紧接在写有“波卡基村”字样路标的影像之后出现的(路标位置就在“杀星Ⅱ”号残骸前方不远处),所以这辆坦克一度曾被误以为就是“贝叶路口英军侦察分队的第三辆‘斯图亚特’坦克”。然而将以上2张照片与战前小村入口处街道的模样对比((右下),就能发现西蒙兹和麦克莱恩所处的位置并不在小村的入口,而是在村南的一条街道上(义勇骑兵团B中队指挥官艾尔德少校的证词可以证明这点)。从西蒙兹座车残骸的近照里,我们可以推测该车在起火时一定烧得相当猛烈(注意车首下方的弹洞),因为其车首上备用履带的橡胶部分已经完全失去了踪影。

魏特曼马上开炮回击,穿透了前装甲的88毫米穿甲弹从炮手的肩膀旁飞过,挨着机电员的脑袋从克劳兹利-汤普森的双腿之间穿过并打中了坦克引擎。坦克内顿时碎片飞佚,浓烟烈火迅速笼罩了狭小的座舱。5名车组乘员立即钻出坦克,所幸没有任何人受伤,然后他们冒着被机枪子弹打中的危险,跑到洛朗草坪边的矮灌木丛后躲了一会儿。

等恢复镇静后,5人一起离开了草坪,沿着围墙穿过贝尔诺家的草地和埃皮奈路,越过一道栅栏,从沟渠里匍匐潜入一栋民宅。后来经过推断,这座民宅的大概位置应该就在福煦元帅路和如今的奥古斯特·布莱亚尔路之间的某个地方(位于5人弃车处的西南方向、波卡基村火车站西北的那个街区)。当然,他们现在只是暂时安全了,根据克劳兹利-汤普森于1956年4月写给《快枪手》杂志的信中描述,他和战友直到6月17日才返回己方战线,而波卡基村之战早已过去整整4天了。

(上图)1名党卫军士官正在检查雷克斯·英格拉姆中尉的“杀星II”号“斯图亚特”坦克残骸(距213高地大约1000码)。右图为“杀星”号近照,车体左侧有明显的贯穿痕迹,注意后方的、布雷中士的那门6磅炮。

第三辆“克伦威尔”原本应是团长克兰利中校的情报官伯纳德·罗斯上尉的座车,但因为罗斯也随同团长一起去了高地,所以现在被交给罗斯的副手派屈克·戴斯上尉指挥。魏特曼杀来的时候戴斯并不在坦克里,而是站在第二辆坦克前面。当他跑回座车时,埋伏在附近一栋房屋窗口处的德军机枪突然开火,从坦克舱盖上反弹的子弹碎片打中了戴斯的头部,他的眼睛受了点小伤。

1993年9月,派屈克·戴斯向外界透露了和魏特曼交战的整个经过:“当时在坦克里的人,车体前部是驾驶员和机电员,炮塔中除我以外还有炮手和另一名必要时也可以充当炮手的机电员。德国人的坦克出现前,炮手尿急上厕所去了,我还对他说:‘快去快回,顺路代我向团长坦克的车组打听点消息来。’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有令在先,为安全起见各个坦克车组之间必须保持无线电静默的缘故。不过谁又能预料到,就在炮手不在的时候德国人却突然出现了!‘虎’式坦克从街道那边打来数枚88毫米炮弹,头2辆坦克很快都被击中起火。

(上图)图中4所指的就是所谓“贝叶路口第三辆‘斯图亚特””的位置,1所指的是侦察分队打头的“杀星Ⅱ”号残骸,2所指的是曾被部分研究者误以为突袭获胜之后按原路离开小村并遭贝叶路口处埋伏的6磅炮(3所指的位置)伏击后遗弃的魏特曼座车的位置。在另一方面,由于英军8月拍摄的战场纪录片截图显示此地并没有什么第三辆“斯图亚特”坦克的残骸,所以也使不少研究者提出了“贝叶路口处的英军侦察分队只有2辆斯图亚特坦克”的看法。

于是我立即命令驾驶员紧急倒车,以最快速度后退到街道一侧某房屋前的花园里躲一躲。过了一会儿,等‘虎’式坦克沿街道开来并从大概离我10米左右的前方经过时,我却因为炮手不在而无法开火,所以只能叫那名机电员临时充当一下炮手,同时检查了一下炮膛内的炮弹弹种是否装填无误,开始等待下一次的攻击机会。”此时戴斯的坦克正隐蔽在雅姆住所前的花园里(如今的克里蒙梭路70号)。

(上图)克劳兹利一汤普森中尉曾于1942年5月在北非战役中受重伤,后于1944年1月在桑德霍斯特当了一名炮兵教官,接着又在D日时志愿加入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成了1名团部分队坦克的车长。

魏特曼的坦克刚刚经过戴斯座车的藏身处,他便直接和团部分队中的最后一辆“克伦威尔”,也就是杰拉德·霍洛韦军士长的座车打了照面。负责驾驶这辆坦克的特雷弗-罗珀试图将车倒走,但88毫米炮弹还是在如今克里蒙梭路64号门口的位置上击中了它。这一炮当即杀死了驾驶员,车长霍洛韦也在弃车后被德军俘虏。

(上图)克劳兹利一汤普森中尉被击毁的“克伦威尔”坦克残骸(编号T189592),炮塔右侧有一处可能为榴弹命中后留下的浅坑。其前方地上的树枝是在坦克倒车躲避魏特曼的攻击时被碾平的矮灌木丛,而派屈克·戴斯上尉在魏特曼逼近时隐蔽的地方就在那堵高墙的背后。

在连续摧毁3辆“克伦威尔”坦克后,魏特曼指挥“老虎”右转驶入了克里蒙梭路转角,并向位于布拉多尔旅馆门口那辆第5皇家乘骑炮兵团K连连长邓尼斯·威尔斯少校的“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展开了攻击”。由于之前该坦克的车组乘员多数都在车外休息,所以在面对敌情时车内只有刚回来取香烟的查理斯·雷一人。当雷看到1辆“虎”式坦克突然从街道拐角上出现时,他下意识地抓起自己的通话器报告说:“敌军坦克从前方出现,长官!”可是他却并没有听到任何回音,因为其他人还在车外没回来呢!这真是一种无比尴尬的情况,雷在无计可施又无法作出任何反击的情况下,只能看着自己前面不远处的“虎”式坦克将炮塔慢慢地对准自己的座车并开了2炮。

首枚88毫米炮弹的命中使“谢尔曼”发生了剧烈的震荡,雷以为是右履带被打到了,实际上炮弹是击中了坦克的右首下装甲边缘,雷也没有受伤。只可惜同样幸运的事情不会重复出现第二次,第二枚穿甲弹从右前方洞穿了“谢尔曼”的炮塔并使其冒出了大片浓密的黑烟,从而愈发降低了街道上的能见度。负了伤的雷从逃生舱门爬了出来,冒着危险向街道后方路边的一处浅坑爬去,最后被其他人救走并送往了急救站。

(上图)霍洛韦军士长的“克伦威尔”坦克(编号T187608),它在几乎已经退到克里蒙梭路的拐角处时被魏特曼击毁,其前部的悬挂装置也被打飞。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战中英军坦克的一大特征——用粉笔或油漆标在炮塔正前方的写有坦克重量和尺寸的,甚至是所属登陆舰只的方框。这是英军为了方便登陆前的输送工作而使用的方法,但有很多坦克在卸载后没来得及去除。

说时迟那时快,魏特曼并未料到派屈克·戴斯上尉这时又指挥着自己的“克伦威尔”从花园里的隐蔽处重新冲了出来,准备尾随“虎”式并从它装甲最薄弱的后部实施攻击。等“克伦威尔”来到盖鲁农舍前的街道拐角时,戴斯发现“老虎”的炮塔正对着其前方大约50米外的一团烟雾一动不动(被击毁的“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燃烧时散发出来的),于是他便抓住机会在80米的距离上向德军坦克的尾部连续打出2发75毫米炮弹。但令戴斯无比失望的是,这2弹居然都没能给“虎”式造成什么致命损伤。

派屈克·戴斯上尉的肖像画

魏特曼随即将炮塔反转180度,1炮就击穿了英军坦克的炮塔左侧”。虽然戴斯和驾驶员迈克·林德利勉强挣扎着爬出了起火的坦克,但车组里的另两名机电员,巴克·泰勒和史蒂夫·史蒂文森都当场阵亡。被轻度烧伤的戴斯上尉脱险后跑向已被摧毁的杰拉德·霍洛韦军士长的坦克残骸,找到一副尚能使用的无线电通话器,向213高地上的团长克兰利中校的指挥所发出“德军坦克已突入小村”的警报。可是克兰利中校却回复说,义勇骑兵团A中队的坦克和高地上的指挥所,正遭到有着“虎”式坦克支援的德军围攻,由于势单力孤再加上地形不利,他们自己也·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

被魏特曼击毁在盖鲁农舍前的戴斯上尉座车残骸(编号T187577)。

戴斯后来回忆说:“一些德军步兵很快就发现了我并从窗口向我开枪射击,逼得我只能跨过栅栏逃入盖鲁农舍的花园。在那里我遇上了一名法国姑娘,她对我说:‘你受伤了,快点跟我来吧。’无奈之下我只能跟着她躲到一旁的猪圈里,随后她向我解释说她认得村里所有的路,可以把我领到我的朋友那儿去。我于是欣然同意,然后便跟着她一起离开了。”

7月5日德军战地录像中出现的戴斯座车影像,注意其右边的残骸是霍洛韦军士长的坦克。

照理说魏特曼在发现戴斯的“克伦威尔”坦克从自己的身后出现时,就应该估量一下在小村的其他地方可能存在着对自己更大的威胁,如果继续单独进攻的话可能会遭遇不测。可是他那时非但没有考虑撤退,反而指挥着自己的“虎”式坦克向小村内部继续深入突击,途中又摧毁了停在居里路上的第5皇家乘骑炮兵团帕迪·维克托里上尉的“克伦威尔”炮兵观察坦克。

(上图)当魏特曼驶过克里蒙梭路的转角并来到巴斯德路后,首先被他击毁的就是威尔斯少校的“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隐约地看到位于街道右侧的布拉多尔旅馆以及后方的魏特曼座车残骸。

维克托里本来是直接跟在“谢尔曼”炮兵观察坦克之后的,而且早已从另一套无线电通讯设备中听到了高地附近邓洛普的座车正在呼叫烟雾掩护,所以一时没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他后来看到威尔斯的座车被摧毁,这才突然想起巴斯德路旁的居里路可以用来隐蔽,于是立刻命令驾驶员倒车20码后左转进入这条侧街。但他的坦克在倒行到一半时,因为被一块石板卡在履带和主动轮之间而失控,导致坦克尾部直接撞到了一家商店的前门,把玻璃窗都给撞碎了。下车检查问题的维克托里很快便瞧见了出现在街口转角上的“虎”式坦克前挡泥板,无路可走的他只好让车组其他人也都下车躲一躲。

6月30日大轰炸过后的巴斯德路。

“虎”式坦克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转向居里路,所以维克托里庆幸地以为自己没被发现,但对方却在几乎就要通过路口时突然停下,先倒车,然后转过炮塔就是一炮,直接命中了“克伦威尔”炮塔下方,不过并没有让坦克起火。接下来,“老虎”的注意力似乎被巴斯德路后面的东西吸引了,维克托里看到对方将炮塔慢慢地转了回去,便想乘机回到坦克里对“老虎”发起反击,可是等他重新钻入坦克后才发现炮塔座圈已被卡死,导致炮手根本无法向“老虎”开火。维克托里懊恼之下只好破坏了坦克内的一切设备,带领手下跑回了村落后方的英军驻地。

(上图)威尔斯座车残骸近照的复原图。散落在其前方的是该车的木制假炮管和防盾,由于车体起火燃烧最终从炮塔上脱落。请注意炮塔上的88毫米炮弹弹洞。从这张复原图中我们可以一一地识别出以下具体细节:驾驶员舱门上的“76”字样(代表第5皇家乘骑炮兵团)和沙漠之鼠标志;首上装甲中间的所属登陆舰编号“3517/LCT”以及下方已经被烧得无法辨认的重量尺寸方框;“33”代表桥梁安全承载的等级;至于“16030”可能和登陆舰上的搭载序列有关。

维克托里所说的那些在巴斯德路后面“吸引魏特曼注意的东西”不是别人,正是侦察分队的另一半车辆。因为查理斯·皮尔斯中尉在战后的一份记录中提到,魏特曼在摧毁维克托里的坦克后还攻击了西蒙兹中尉那辆停在巴斯德路南面一条纵向街道上的“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以及“斯图亚特”背后不到50码远的麦克莱恩上尉的半履带医护车。此外根据第4伦敦义勇骑兵团的战史记录,B中队指挥官伊比·艾尔德少校也描述过当时位于这辆医护车前面的“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被击中起火的情况。虽然2车在战斗中均被烧毁,不过西蒙兹中尉和他的2名同伴,以及麦克莱恩上尉都幸免于难。2个车组之中只有福克斯在轻型坦克里阵亡,另有1人被德军俘虏。

约翰·西蒙兹中尉原本使用的团部情报官用侦察车的驾驶员唐纳德·哈马克特一等兵后来回忆了整个经过:“6月13日那天,因为西蒙兹中尉在执行侦察任务前临时换用了辆轻型坦克,所以我便让库克下士当我的侦察车车长。等我的侦察车刚驶过主街道(巴斯德路)的拐角,就看到前方有辆德军坦克发动了对我军的猛烈袭击。

(上图)从“谢尔曼”的位置看其身后巴斯德路的景象,从地上那具穿着大衣的英军士兵尸体来看,威尔斯少校的车组并不都像查理斯·雷那样能幸运地躲过一劫。

接下去的形势一片混乱,我军很多车辆都在近距离内被击毁。西蒙兹中尉见情况危急,于是带着全队立刻按原路退回到主街道南侧的一条道路上隐蔽,而我的侦察车当时正位于4辆车的队末位置。很不幸的是,西蒙兹中尉的坦克不久就被命中起火,紧接着跟在他背后的半履带车也被摧毁。幸好我的侦察车恰巧停在一片田野的入口处,所以我才得以在库克的协助下将车倒回到我们出发的地方。然而,德军不断打来的迫击炮弹还是迫使我离开了侦察车,躲到1辆坦克下面隐蔽。我当时真的认为自己快完了,完全没料到自己后来竟能抓住短暂的战斗间隙,和侦察分队的剩余车辆一道摆脱了险境并与团部其他单位会合。”

战前的巴斯德路。

西蒙兹中尉在负伤后被法国村民救走,他们为他治疗伤口并将他藏在自己的住所内,直到危险过去后才让他回到部队。义勇骑兵团团部联络官查理斯·皮尔斯中尉于8月11日重返波卡基村时也曾查看过西蒙兹中尉的“斯图亚特”残骸,认为在整车都完全烧毁的情况下,西蒙兹和他的同伴能够及时逃出实在是一个奇迹。

(上图)在居里路上被魏特曼摧毁的维克托里上尉的“克伦威尔”炮兵观察坦克。当时维克托里正准备绕向布拉多尔旅馆旁边的居里路,却因为被一块石板卡住了行进装置而使车尾撞上了旅馆一侧的街道。他后来曾为帝国战争博物馆录制过一段录音描述了自己当时的经历,并特别提到当他的座车被击中时并没有起火燃烧。然而从照片中出现在一旁的油桶判断,可能是德国人在战斗结束时为了防止该车被英军拖回去进行修复而点火焚毁了它,同时也东及了背后的建筑。

如此一来,魏特曼那辆大发淫威的“虎”式坦克现在已来到了巴斯德路,似乎无人能够阻挡它的前进。但魏特曼当时却并不知道在街道前方的圣女贞德广场上,英军义勇骑兵团B中队的坦克和女王属皇家步兵团第17营D连的先头部队已经在那儿摆开了阵势,装备有6磅反坦克炮和60毫米迫击炮的后续单位也正在快速赶来增援的途中。

此刻由斯坦·洛克伍德中士指挥的义勇骑兵团B中队第2分队,已抵达了圣女贞德广场。根据洛克伍德后来的描述,他先将自己的“萤火虫”坦克停在古老广场的入口处,也就是巴斯德路与通往瑟勒河畔埃马伊的道路交会的路口建筑旁。分队中另外的1辆“克伦威尔”坦克和3辆“董火虫”坦克,则紧随其后停靠在科蒙-波卡基道路上。“我们刚到的时候,广场附近的街道看上去好像都被遗弃了似的,我想附近的居民一定是在英军坦克纵队通过这里后就都躲回家去了。整个广场显得非常安静,我们分队的坦克乘员纷纷下车趁机舒展一下腿脚。

6月30日大轰炸过后成为一片废墟的居里路。

可是没过多久前方就突然传来了爆炸和枪炮的射击声,大家又赶忙回到各自的战车上就位,接着我就看到1辆侦察车从巴斯德路那里飞速开了过来,上面的1名军官正在大打手势似乎想要警告我们什么,后来我认出那人是担任联络官的查理斯·皮尔斯中尉。我们随后得知,中尉是在团部分队坦克遭到1辆‘虎’式坦克的袭击时回来向B中队通报消息的。而且他此前在途经克里蒙梭路的转角时,已警告过正带着侦察分队部分轻型坦克的约翰·菲力浦-史密斯上尉,要他把车队撤回去别上175号公路”。皮尔斯还说,当他发现我们B中队的坦克没有跟在侦察分队车辆后面时感到很吃惊,于是便赶快沿着巴斯德路开到广场来找人,结果头一个遇上的便是我的‘董火虫’坦克,我记得自己那会儿刚把座车前移了几十码远,但并没有预料到马上就会与1辆‘虎’式坦克在街口的拐角处撞个正着。”

这3张照片显示了一些SS第101重装甲营4连所属的水陆两用车,在战斗结束后途经大街转角时的情景。

与洛克伍德的口述一样,他的驾驶员才把“萤火虫”开出不远,中士马上就看到1辆德军的“虎”式坦克出现在巴斯德路上,离他的座车大约有250米左右的距离,炮塔转向一边,似乎正在攻击街道另一侧的目标。洛克伍德趁“老虎”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有利时机,果断地命令炮手鲍伯·罗伯森立即开火。可惜由于位置不好,“萤火虫”的高膛压火炮射击时掀起的烟尘不仅令洛克伍德无法判断炮弹是否命中了目标,其巨大的冲击力还造成紧邻坦克的1栋房屋外墙部分後塌,好在这些砸向坦克的碎石砖瓦倒也无意中阻止了隐藏于房屋阁楼上的德军狙击手攻击洛克伍德的企图。

(上图)数天之后,德军用1辆Ⅳ号坦克(从戴斯上尉的“克伦威尔”残骸后露出一截炮管者))将634号(第6连第3排第4号车,标有“舍恩堡”家族的族徽)坦克从克里蒙梭路上拖走,此车为6月13日下午的战损车辆,和上午的作战无关。另外,请注意戴斯的座车,虽然它已经被遗弃,但仍能看到一些可能曾在小村防御战中被躲在坦克底下的步兵用来做遮挡物的木板。

英军坦克的装填手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没等恢复前进的“老虎”把炮口完全转到正确方向,又打出了第二枚炮弹。洛克伍德这回亲眼目睹了从“虎”式坦克车体上冒出的火光,然而很明显这一炮并未使对方失去战斗力,17磅炮的炮弹甚至没能击穿对方的装甲。有如受到幸运之神特别眷顾的魏特曼赶忙命令炮手开火还击,但不知是因为太过匆忙还是能见度较差的关系,第一枚88毫米炮弹鬼使神差般紧贴着英军坦克的车体钻入了一旁已经受创的建筑物,大量尘埃瞬间吞没了原本已经十分狭窄的街道,倒塌的建筑物碎块也掩埋了那名仍藏在屋子内的德军狙击手。接下来“萤火虫”又朝继续逼近的“虎”式坦克开了2炮,迫使魏特曼在第二次还击后下令倒车,借助街上浓密烟尘的掩护让坦克调头沿着原路折返了回去。

这场紧张而混乱的交火刚一结束,洛克伍德吃惊地看到一位瘦小的法国老太太提着她的手提袋从街道一边的屋子里出来,径直穿过街道进了对面的另一所房子。中士后来承认说,那是他在波卡基村之战中目击到的最奇特的一件事,“甚至比与魏特曼对决还要令他难忘”。

【未完待续……】

感谢您的观看,下期将讲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波卡基村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点关注不迷路

0 阅读:13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