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至今都特别讲究礼尚往来,不管是加深情感,还是有一些其它目的,都喜欢在送礼上花心思。
《诗经》里有一句话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意思是说:你赠我木瓜,我回你美玉,不仅是回报你,更是为了与你永远交好。而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在这样你来我往、互相酬偿中建立起来的。
对于年轻人来讲,送礼可能比较随意,比如朋友喜欢什么送什么,缺什么送什么。但是在农村有一些地方送礼是不能轻易送的,比如有一句关于送礼的俗语叫:“喜不送伞,寿不送烟,丧不后补”,那这是啥意思?说得有道理吗?
“喜不送伞”喜事一般指让人感觉内心愉悦的事情。比如民间有“四喜”的说法,即“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但更多指女子出嫁或男子迎娶之事。
在生活中,亲戚朋友结婚我们都会包红包,但在八九十年代以前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般以物品为主,比如被子、家具、家电等等。
那为什么不能送伞呢?因为“伞”的谐音是“散”,如果送伞有分开的意思,寓意不好,婚姻喜事讲究的是百年好合,所以结婚是肯定不能送伞的,还有杯子也是不能送的,悲剧嘛。
“寿不送烟”给老人祝寿的时候,不论多昂贵的烟都不能拿来当礼物,这是主人家的大忌。民间人们认为烟有烟消云散或咽气的意思。对于做寿的老人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毕竟人都希望能够长命百岁。
所以,老人祝寿送烟确实不合时宜,收到的人不仅不会领情,反而会影响原本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会送酒,因为“酒”与“久”字谐音,意思就是希望老寿星能活的长长久久。
“丧不后补”丧事在民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礼节流程上的讲究也是最多的。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但对于逝者家属来说却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情。
丧不后补是指别人家里举办丧事,如果你恰好有事耽搁去不了,而后再补礼金的意思,这可是万万不能的,毕竟丧事不是好事,如果事后再去补礼,不仅会让他人勾起回忆,还会让人觉得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产生反感。在民俗中也是大忌,也会被别人视为没有教养的表现。
总而言之,在相对随和的现代社会,大多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概念已经不再那么麻烦了,但有些礼节禁忌还是要遵循的。
还有种说法是 寿不送钟表类的
现在,送红包,或手机支付。
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
后到后补的我见过了、那时候我不懂、很多人来后补、后来爷爷、奶奶接连走了
死人补礼,等于再死一个。
我是来看评论的但没有
只送现钞或黄金
补一百万,你不收
新居入伙新戚是不能送钟的,钟的偕音就是终。
有礼不在迟呀
送礼送到小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