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下水道当中,竟然挖出了一个‘活化石’!用手一摸还乱“出溜”!
2025年3月18日上午,郑州一处工地的施工现场传来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工人正在清理雨水管道时,突然从中发现一块会移动的“破布”,当事工人以为是废弃物,结果它 “出溜”一下往水里钻!
工人见状,赶忙将它弄了上来。
这东西体长近 1 米,皮肤皱得像泡发的木耳,四只脚扑棱起来,爬得还可快。
这东西一出现,就被现场眼尖的工友认出来了。
它是一条“娃娃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场工人表示:刚发现它的时候还以为是一块布,结果一摸它竟然爬好远。
从现场拍摄的视频可以看出,这条“娃娃鱼”浑身红褐色、四肢短粗,正在地上爬行,一副“生人勿近”的架势。工人们不敢怠慢,立刻联系林业部门,将其移交专业机构救护。
而在娃娃鱼的一旁,是一个施工现场的排水管道,看着至少有好几米深。
消息一出,网友炸锅:工地竟然挖出“水中活化石”?
而且还是在城市里的下水道当中发现的,它究竟是哪里来的?网友们十分好奇。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在距今1.65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它比恐龙早6000万年诞生,堪称“活化石”。它们对水质要求很高,只栖息在清澈的山涧溪流中,因叫声似婴儿啼哭而得名。
成年娃娃鱼最长可达1.8米,这次郑州发现的1米个体虽不算“巨无霸”,但能在城市工地的下水道发现它的身影,绝对算得上“活久见”!
有网友看后不解,问道:“我就想知道,这个‘活化石’是咋钻到下水道的?”
通常情况下,娃娃鱼都生活在山间溪流当中,它出现在城市下水道,确实打破了很多网友的认知。
还有网友疑惑:“不是都说娃娃鱼爱干净吗?生存水质要求也很高,结果经常看到娃娃鱼出现在污水坑。”
对于这个网友的疑问,另一位网友调侃称:“这说明下水道的水,达到了国际水平。”
一时间,很多网友都好奇它从哪里来,又是咋活下来的。
其实,不止是郑州。近年来,不少城市都出现过娃娃鱼,北京高碑店湖、成都东站广场都曾发现它们的踪迹。
前不久,湖南吉首一位农家,在修房子的时候,竟从地基下挖出一条娃娃鱼。后经证实,当地是喀斯特地貌,老乡在挖地基的时候挖通了地下暗河,发现了它的身影。
但是,郑州位于中原地带,并不存在地下暗河,为何在下水道会出现娃娃鱼呢?
在本人看来,这八成是有人私自放生的!
河南虽然是大鲵的原产地之一,但它们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和伏牛山-大别山系。其中,汝阳县、西峡县和卢氏县是娃娃鱼分布最为集中,这些地方生态环境比较适合娃娃鱼生长。
但郑州并不是娃娃鱼的栖息地,城市的下水道,就更不可能凭空出现娃娃鱼了。
因此,人为放生的概率最大。
但问题又来了,就算是人为放生的娃娃鱼,能在下水道存活吗?质疑这一点的网友,可能小看了娃娃鱼的生存能力,它们能在地球上存活这么久,肯定有它们的生存之道。
娃娃鱼的耐饥饿能力极强,在适宜条件下,即使2-3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因为,它们属于变温动物,其新陈代谢速率较低,能量消耗较少。一次饱餐后,食物会在胃中缓慢消化,为身体提供长期能量储备。
当食物短缺的时候,它们会减少活动,甚至进入休眠状态,以保存体力。所以,就算下水道没吃的,短时间内也饿不死它们。
还有一点,此次发现娃娃鱼的下水道,属于城市雨水管道,并非污水管网,这也是娃娃鱼能够在下水道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究竟是谁把这条1米多长的娃娃鱼放生到下水道当中的,这估计要成为一个难以解开的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