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戏剧要认真、对待人生要忠诚。”
王铁成这句话,在老戏骨王心刚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再次提及王心刚这个名字,年轻人或许会一头雾水。
但不少上了年纪的观众,肯定会恍然大悟,继而用一种似怀念似感慨的语气道一声“原来是他。”
作为五六十年代当红影星之一,王心刚可以说是占据中国影视行业半壁江山。
俊秀周正的容貌,阳刚硬朗的气质,再加上精湛细腻深入人心的演技,王心刚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最帅男演员”。
坊间更流传着“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这句话。
但是比之现在推崇的“脸在江山在”“神颜”,王心刚可不是靠脸吃饭的花架子。
刘晓庆就曾夸赞他,演什么像什么。
可就是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男演员,却在55岁那年,做了一件自毁长城的事情。
他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顶着国人的不解和谩骂,宁愿背负“崇洋媚外”的骂名,也要远渡重洋,前往国外。
临到晚年,他携妻归来。
众人这才知道他的“崇洋媚外”之下的难言之隐。
1932年,王心刚出生于辽宁一户家境殷实的家庭中。
望子成龙,是为人父母的天性。
王心刚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
父亲便希望王心刚能够从事金融行业。
但是王心刚却喜爱表演,喜爱舞台剧。
1949年,沈阳文艺训练班正在对外招生,得知招生信息后的王心刚二话不说地选择报名。
最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被文艺训练班留下。
见状,王心刚的父亲也只能选择尊重。
为了不让父亲失望,也为了心中的热爱。
在培训班,王心刚永远都是最努力的一个。
在天赋+勤奋的双重加持下,王心刚逐渐与他人拉开差距。
到了1950年代,王心刚又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成功地成为东北军区文工团的一员,自此以话剧演员的身份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之路。
1956年,对于24年的王心刚而言是改变命运的一年。
这一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电影《寂静的山林》但是男演员的人选却迟迟没有着落。
眼见开机在即,剧组副导演广布道尔基决心去外面寻找。
外貌俊朗周正,演技精湛的王心刚便在这时被导演发掘,出演了自己人生第一部电影。
自此,完成了话剧演员到演员的转型之路。
都说,是金子就会发光,是人才就不会被埋没。
电影播出后,引起极大的轰动。
明眼人都能看出王心刚是个天生吃演员饭的好苗子,为此,各大电影制片厂开始了抢人行动。
在这次轰轰烈烈地抢人中,八一制片从中脱颖而出。
王心刚便在这之后以八一制片厂演员的身份对外活动。
事实证明,八一制片厂将王心刚抢入麾下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因为王心刚值得。
1959年热映的电影《海鹰》是王心刚的扬名之作。
为了能更好地演绎出海军的风采,王心刚深入海军部队,与海军官兵同吃同住一同巡逻。
除此以外,为了能饰演出娱乐快艇舰长的昂扬的风采风貌,有些偏清廋的王心刚开始往自己嘴里塞棉花。
为了能让自己走出军人昂首挺拔阔步走的精气神,王心刚会在结束一天的巡逻后,提着很重的行李箱反复练习走路。
事实证明,努力总会换来收获。
等到了开拍的时候,大众惊讶地发现,王心刚的一举一动与正规海军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王心刚也因为这部电影被全国观众所熟知。
粉圈有一句话,始于颜值,忠于人品,陷入才华。
除了自身的演技、颜值外,王心刚的为人处世,人品修养,也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不同于现如今一朝走红,就张狂得志的流量明星。
即使走红后,各种剧本任他挑选,导演们挣破头要请他当男主角。
但是王心刚却并没有为此感到志得意满,将别人的追捧喜欢当作理所当然,堂而皇之地要求别人给他特殊待遇。
别看现如今《红色娘子军》被誉为第一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名头再大,名声再响,也无法遮掩它拍摄时的狼狈。
据说,在《红色娘子军》拍摄之时,条件极为的艰苦。
一个月只有40块钱工资。
拍戏拍到三更半夜,在不吃饭的前提下,才能拿到四毛钱的补助。
这也导致,剧组的演员,有时连饭都吃不上,饥一顿饱一顿是常有的事情。
但谁也没有抱怨过半句。
身为电影中的主演,剧组里的男性,王心刚更是主动站了出来,出不了钱财的情况下,王心刚便出力,什么脏活累活,王心刚都争抢着干。
换成现如今的明星,简直不敢想。
王心刚也在这之后,事业一路扶摇直上。出演了许多经典电影。
在1975年时还被被评选为八一制片厂副厂长。
看似风光无限,但王心刚的心中却充满着苦楚。
而这份苦楚来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杨昭彩。
同王心刚一样,杨昭彩也是一位演员,参演过电影《突破乌江》但她退隐的较早。
所以不少观众对她印象并不深刻。
杨昭彩对此并不在意。
相较于扬名立万,杨昭彩更愿意做一个贤妻良母,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
也正是有了杨昭彩全心全意的付出,才让王心刚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影视行业。
但好景不长,随着特殊时代的来临。
王心刚一行人也受到了影响。
在这个时候,杨昭彩最好的朋友忍受不了这样被批斗的生活,毅然决然地自杀。
好友的死亡,宛如一根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让一直精神紧绷的杨昭彩大受刺激,彻底崩溃。
杨昭彩叶在这之后患上了精神疾病。
病情发作时,杨昭彩根本无法自控,也根本无法识人。
当清醒过来后,看着一片狼藉的家,杨昭彩又会忍不住失声痛哭。
原本和乐融融的家庭也因杨昭彩的病情而被凄风苦雨所笼罩。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眼见杨昭彩病情如此严重,而王心刚又年轻帅气事业有成,不少人忍不住心里泛起了嘀咕,觉得王心刚迟早有一天会抛弃杨昭彩。
毕竟老话说得好,久病床前无孝子,人心是最禁不住考验的。
但王心刚的所作所为却令人惊讶。
面对患病的妻子,王心刚并没有任何地嫌弃埋怨。
而是带着她四处求医,不离不弃。
除了照顾妻子外,王心刚还要承担起既当爹又当妈的妈的责任,照顾自己两个年幼的孩子。
也正是在王心刚无微不至的照顾下,杨昭彩恢复了健康。
一双儿女也顺利地长大成人。
长大后的儿女,各有各的主见,他们没有继承王心刚的衣钵,走上演员的道路,而是下海经商,成就一番自己的事业,王心刚看在眼里,并以他们为傲。
1987年,55岁的王心刚在拍摄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后,身体感到不适,这也让他决定息影。
一双儿女在得知后,立马从外面赶了回来。
出于对父亲的关心,两个孩子要求王心刚前往美国接受治疗修养。
毕竟在当时,美国的医疗技术确实发达。
但面对儿女的好意,王心刚却选择了拒绝。
都说人老恋故乡。
王心刚怎么愿意年近花甲的年纪,跑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可妻子杨昭彩和孩子们却罕见地违逆了他的意思。
因为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王心刚这些年到底有多累。
既要拍戏养家糊口,回到家又要当爹当妈照顾年幼的儿子,还要抽空带着妻子四处求医看病。
在妻子和孩子们的坚持下,王心刚前往美国进行休养。
这一举动,也遭到了许多不知内情的观众的误解。
有人说,王心刚崇洋媚外。
也有人说,王心刚晚节不保。
但王心刚对此却从未解释过。
在他看来,自己既然已经不是演员了,就不应该再出来面对观众。
所有甚少有人知道背负“崇洋媚外”骂名的王心刚,人家一点都不崇洋媚外。
1990年,确认身体无碍,在美国经过短暂修养后的王心刚,身体刚一恢复,便按捺不住归家心切,重新回到了祖国。
也正是在这一年,接受了国家的重任,与澳大利亚导演菲利.博萨斯联合执导,拍摄了电影《白求恩:一个英雄的成长》、
这部影片讲述了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大爱无疆献身于中国抗战事业的事迹。于1990年8月27日在加拿大首映,随后又先后以德语、法语的语言形式,在其他西方国家上映。
结语现如今已经87岁的王心刚老先生,虽然已经满头白发,但是精气神却一点不减当年。
妻子杨昭彩也满脸笑意地陪伴在他身边,儿子女儿外孙也陪伴在他的身边。
这对王心刚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幸福和宽慰。
提及过去在荧屏上的光辉岁月,以及国家所给予他的各项光辉荣誉和副军职待遇。
王心刚老先生笑的温柔:
“借着那些老影片的光,很感恩大家都还记得我,我一直在做演员,我也只是个普通的演员。”
参考文献齐鲁壹点,87岁的他最红时隐退,只为照顾精神生病妻子
新京报,王心刚:鹰击长空正青春,转战幕后知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