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在138亿年前,有一颗奇点发生了爆炸,奇点是一个质量无限大、能量无限大、热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点,这个点爆炸以后,我们的宇宙快速的向四周膨胀,经过138亿年的时间,宇宙才膨胀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宇宙中的天体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形成的,我们的地球其实就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后来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小了,于是将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目前只有地球这颗行星诞生了生命,生命的出现给地球这颗行星增添了很多色彩,尤其是人类出现以后,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在短短几千年就占到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在人类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而科学的起源来自于希腊,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科学会起源于希腊?这事其实还要从远古说起,按照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分析,现代人类,也就是晚期智人其实是起源于非洲的,这是基于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的分析得到的结果。后来,人类的祖先走出了非洲,遍布于全世界。从DNA的角度来看,如今各大洲的人种之间的差异,远没有非洲人相互之间的差异大。
走出非洲的智人其实一直过着“不稳定”的生活,这是因为当时智人还没有发展出农业来,所以有点类似于游民民族,哪有吃的就走到哪。后来,在距今1万年前左右,地球的温度突然上升,地球上的植物开始繁茂地生长,这时候智人发现了小麦,并且开始培育小麦,小麦给人类提供了稳定的粮食来源,这使得人类不需要再为了填饱肚子到处跑了。当时的古希腊是联邦制度,它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一群城邦,城邦之间被众多的山阻隔着。因此,古希腊各城邦并不适合搞农业。所以,古希腊被后来称为海洋文明。这是因为,他们主要依靠海上贸易。不仅如此,古希腊人口由于增速过快,导致中后期开始扩张,开拓了许多殖民地。而真正导致“科学”诞生的则是奴隶制。
当时,在古希腊享有特权的其实是拥有公民身份的男人,而干活的基本上都是奴隶。这使得有一批古希腊的男性公民可以到处游学。“哲学和科学之父”泰勒斯就是古希腊人,他早年就到处游学,就在古埃及留下了足迹。泰勒斯生于公元前624年左右。早年凭借自己的财富四处游历,当泰勒斯回到希腊时,也带回了埃及人的数学知识,并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在泰勒斯手里,几何不仅仅是一件测量和计算的工具,它变成了一套依照逻辑运算的理论体系。他是第一个求证几何真理的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70—前490,古希腊数学的奠基人。他所有的传记作者都认为他在18-20岁之间拜访了泰勒斯。40岁的时候,离开萨摩斯岛去了科朗顿,科朗顿位于今天意大利的南部。在那里,他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据说也是在那里他发现了物质世界的数学规律。
再后来还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两位也是古希腊哲学当中的两位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说柏拉图认为世界的真实本质存在于理念之中,物质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他提出了理念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区别,认为真正的现实存在理念之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和现实是通过感知和经验来获取的,他的哲学更加注重具体事物的分析和研究,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提出了哲人统治的理念,认为哲人应该掌握政权,以实现最高的智慧和道德统治,亚里士多德认为,根据不同的整体的特点来制定合适的制度,才能够长久发展下去,在科学家层面亚里士多德注重实证观察和分类,提出了逻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柏拉图则更倾向于通过对话和寓言的方式来传达哲学思想,强调对抽象理念的追求。
古希腊是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慢慢的科学在西方发展了起来,近代比较著名的科学家有哥白尼,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哥白尼,哥白尼是一位重要的天文学家,它的贡献为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后世科学家对宇宙的理解和观测方法的进步,他的《天体运行论》成为了天文学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并对天文学、物理学和科学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模型,也称为哥白尼模型或哥白尼系统。这一模型认为太阳就是宇宙中心,地球是绕太阳运行,这挑战了古代地心说的观点。哥白尼的模型解释了行星的运动现象,包括逆行运动和行星亮度的变化。他提出了以椭圆轨道为基础的数学模型,更准确地描述了行星的运动。
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包含了大量的天文观测数据和星表,其中包括了很多行星和恒星的位置,亮度和运动信息,这些数据为他的理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并且后世为后世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哥白尼之后还有约翰内斯.开普勒,他是第一个捍卫哥白尼日心说的人,并且提出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都是相等的;第三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它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在这位科学家之后还有伽利略。伽利略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望远镜。
他被称为是现代科学之父,在伽利略之前,人类只能够用肉眼观测天体,这对宇宙的认知非常有限,后来伽利略通过自己的发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够放大目标的望远镜,伽利略利用自己发明的望远镜,观测到了很多的天体,比如说月球、太阳和其它行星等等,他发现月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平滑,而是有很多的山脉和陨石坑,他还发现太阳并不是一个完美的点光源,而是有很多黑子和耀斑,伽利略的望远镜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为后来的科学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发现和发明不仅对天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其他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伽利略的发明和贡献不仅仅是对科学的推动,他还对人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发现激发了人们对科学和知识的追求,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他的贡献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伽利略之后就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了,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理论,是近代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奠基人,数学上,牛顿创立了微积分,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光学领域,牛顿创立了反射望远镜和光的色散理论,在电学上,他建立了最早的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牛顿一生当中,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万有引力定律,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当中,他揭示了宇宙中任何两个物质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这个力和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这个力和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牛顿利用万有引力定律不仅仅说明了行星的运行规律,还指出了木星、土星的卫星围绕行星也有同样的运行规律,他还解释了彗星的运动轨道和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万有引力的出现使得人类正式把研究天体的运动建立在了力学理论之上,从而创立了天体力学,除此之外,牛顿的微积分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微积分是数学的一个基本分支,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微分、积分及其应用。函数是微积分研究的基本对象,极限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微分和积分是具体过程和形式的极限。几乎所有的现代科学技术,如机械、土木工程、建筑、航空、航海和其他工业工程,都以微积分为基本的数学工具。
在牛顿之后,唯一能够和他媲美的物理学家也就只有爱因斯坦了,在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论,这是一种重新认识光的颗粒特性和波动性双重性质的理论,他通过解释光电效应,证明了光具有粒子的特性,并且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这一理论对光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个理论以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为基础,说明时间、空间、质量和能量相互之间的联系,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颠覆了经典力学和电磁学理论的基本观念,建立了而一个全新的物理世界,后来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方程,他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成为了原子核能和核武器研究的理论基础。
在191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创立了一个弯曲时空中描述引力的动力学理论,广义相对论成为了宇宙学和引力物理领域的基础之一,为科学家后来研究黑洞、星系旋转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在19世纪的时候,除了爱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英国地质学家赖尔于1830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用地球自身的自然力量解说了地层的形成和演化的历史。1845年到1862年,德国哲学家洪堡德运用科学比较法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开创了自然地理学。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把电和磁联系起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麦克斯韦发展了法拉第的电磁定律,把电、磁和光都看成是电磁波,使它们统一起来,并用一组微分方程表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热力学的发展,布朗运动、气体分子运动论,特别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确立,彻底动摇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化学领域,德国科学家韦勒于1826年合成尿素,人工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表明整个化学物质遵循着统一的化学规律,1869年,门捷列夫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1859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完成了自然界生成演化统一规律的理论探索。除此之外,还有爱迪生,世界上第一个留声机就是爱迪生发明的,德国机械工程师和企业家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在1885年设计和发明了单杠内燃机推动的三轮车,这也是全球第一辆汽车,在19世纪的时候,众多科学家们在一起还创立了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世界的理论,它和相对论一起被称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的概念包括了量子态、测量、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等等,量子力学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在19世纪的时候,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解开了世界上 所有的问题,比如说在远低于光速的情况下,牛顿的经历力学能够解决所有的机械问题,电磁现象被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光现象能够被波动定律解释。热现象能够被热力学解释,在高于光速的情况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够解释宇宙万物,就在很多人都觉得我们已经解开世界奥秘的时候,科学家们突然发现,进入微观世界之后,这些理论就不行了,于是众多科学家爱因斯坦、薛定谔、海森堡、玻尔、普朗克等人一起创立了量子力学。
在量子力学当中,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理论就是叠加态,态叠加原理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说明了波函数的性质。如果ψ1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1,ψ2也是体系的一个本征态,对应的本征值为A2,根据薛定谔方程的线性关系,ψ=C1ψ1+C2ψ2也是体系一个可能的存在状态。这个原理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当粒子处于态ψ1和态ψ2的线性叠加态时,粒子是即处于态ψ1,又处于态ψ2。简单来说就是微观粒子能够同时位于两个甚至多个地点的状态,更加诡异的是,直到有观测者测量它的时候,叠加态才会坍缩成一个确定的状态,其中比较著名的实验有双缝干涉实验和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其大概意思是:将一只猫放在一个封闭的箱子中,在这个箱子里面装有少量的镭和氰化物,镭存在一定几率的衰变,这个几率是百分之50,如果镭发生了衰变,那么就能够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这时候毒气就会被释放,猫就会死亡,如果镭没有发生衰变,那么毒气就不会被释放,猫就不会死亡,按照我们传统的理念来说,世界上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猫,但是在量子力学当中,这样的猫是存在的,在人类没有打开箱子之前,箱子里面存在两种不同状态的猫,一种是已经死亡的猫,一种是活着的猫,这时候的猫处于叠加状态。在打开箱子的一瞬间,这种叠加态就消失了,这时候箱子里面就只会出现一种猫。
虽然这个理论听上去有一些不可思议,但是它确实是正确的,到现在为止,科学家都无法真正的理解量子力学的奥秘,如今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已经成为了人类科学历史上不可缺少的理论,纵观人类的科学史,从17世纪到19世纪,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到今天为止,人类的科技还在吃老本,过去的200多年里,是人类进步最大、最为颠覆的时代,在2017年的时候,人类开启了一批50多年前的时间信封,里面记载了50多年前人类朴实而美好的愿望:我们现在已经踏入了宇宙,你们肯定已经能够非常方便的前往其它星球了吧。
对于多变的气候环境是不是也能够完美的控制,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些话的时候都觉得不可思议,毕竟现在的人类根本无法做到这些,而且离实现这些愿望还差的很远,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些话有些吹牛的成分,不过按照当时的人类科学发展速度来看,这些话并不是空穴来潮,要知道当时人类从第一次飞到蓝天到飞出地球,只用了50年的时间,在它们的眼中,50年能够改变很多事情,甚至能够颠覆人类的认知,当年爱因斯坦以一己之力就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宇宙是有中心的,而且是不移动的,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相互独立的,各自都有绝对的含义,空间始终保持相似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时间,就本质来说,均匀的流逝,不和任何外界情况有关。
而爱因斯坦认为,时间、空间都是有联系的,在狭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原理,即时间和空间不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和观测者的参考系有关,这意味着不同的观测者对于同一件事情的时空和空间测量结果都是不同的,这个理论对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提出了挑战,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时间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变慢,也会因为引力的增强而变慢,其实所谓的时空就是不同时间段空间里面发生的事情,如果把时间简单的看作是一种时间单位,那么时间就是一种单位,它只能够朝着一个方向流逝,不会倒流,因为时间是一个增量,永远都是正数,但是如果从时空的角度来说,时间就不是简单的增量了,它能够以各种形态存在,也可以是负数。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时间能够倒流,那么我们就能够穿越未来,也能够回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同时出现,就是时空重叠,所谓时间膨胀效应是指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会随着一些条件(速度、质量)而改变,当速度越快的时候,时间就过得越慢,当时间达到光速的时候,时间就会停止;时间超越光速,时间就会倒流;此外,如果一个物体的质量越大,那么它的引力场就越强,在这个引力场中经历的时间也就越短。这就是爱因斯坦著名的“时间膨胀效应”,简单的总结就是时间可以改变,改变时间的两样因素为速度和质量。当时科学家为了证明爱因斯坦的理论是正确的,还专门做了实验,最终结果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的,爱因斯坦还预言了很多未知的天体。
比如说黑洞、当年爱因斯坦用公式计算出来黑洞的存在,不过由于当时人类的科技比较落后,所以爱因斯坦本人都不相信黑洞存在宇宙当中,除此之外,爱因斯坦还预言了虫洞,引力波,重力波等等, 目前引力波和重力波都已经被科学家证实,这说明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正确的,要知道这些理论都是在100多年前提出来的,而我们现在还在围绕这些理论展开研究,为什么人类的科学在最近几十年内基本上没有突破呢?有一些人认为,寿命限制了人类的科技发展,随着现在人类的发展,每一个学科都划分的非常精细,知识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种情况会让很多人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以前科学知识需要花20年,现在需要花40年,随着知识量的增加,需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多。
目前的科学家至少需要一个科研博士学位,年龄大约是30岁左右,它们想要在某一个领域有突破,至少要到50岁左右,而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在80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加,思维也会变得越来越慢,所以这是导致人类科技停滞的原因之一,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说牛顿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享誉全球了,爱因斯坦也是在2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名了,其实牛顿和爱因斯坦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并不能够用科学家来形容,他们被称为是天才,天才的思维并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的,曾经爱因斯坦就说过非常著名的一句话:成功是百分之99的汗水加上百分之1的灵感,如果没有那百分之1 的灵感,那百分之99的努力都是白费。
爱因斯坦和牛顿是仅仅靠推理、猜想就证明了科学家理论的人,所以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比较的,对于现在的科学家来说,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理论,我们还没有完全消耗,想要突破这两座大山,简直比登天还难,而且现在社会诱惑非常多,人们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毕竟人都是贪婪的、懒惰的、在舒服的环境中,谁又愿意吃苦呢?这也是导致人类科技发展变慢的原因之一,不过总体来说,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变慢,和很多因素有关系,虽然人类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变慢了,但是人类的科技依然在进步,目前的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化学等多个领域都在进步,只不过进步的速度比之前慢而已。
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的科技发展是不会停止的,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一定能够解开宇宙中更多的奥秘, 而且人类也能够突破很多科学理论,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类文明能够长久的在宇宙中发展下去,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