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李清照,谈起“黄花”意象,就会让人想起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的惟悴情状,会想到开篇那最易触动人心的七组十四个叠字,甚至仿佛能听到那触动灵魂的一句“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的《声声慢》能成为青少年吟诵的重要篇目,其价值何在?从这个问题出发展开探究,能让我们更加深人地了解那才华横溢、半世飘零的“旷世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宗主”,我们都知道,作品以由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的。李清照出生于在南北宋交接之际,父亲李格非其实是北宋文学家,可见她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出身。当然,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词人绝不是单靠出身决定的,而是有其更重要的内因。天资聪颖、才华过人,加上家族文化汁液的浇灌,优越安逸的生活条件,以及自身对文学的钟情和天分,使李清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还是待字闺中的少女之时,才学便已凸显。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不仅有着欢快明朗的性格,而且能够活灵活现地将这欢歌笑语、明媚风光写人词中。不过,改嫁是李清照亲笔书写的事实,后代拥护她的人为了替她遮掩这段“丑事”才故意说成没改嫁,她本人倒是很坦荡
当李清照嫁得如意郎君赵明诚之后,沉溺于这份小女子的情爱,奈何总会有分别,初婚别离,倍增其愁,难怪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她会觉得深秋时节竹席显得格外清冷,或许不是季节的缘故,只是等待心爱之人早日归来的孤独心境之写照吧。眼前的落英随水恣意漂流,往日漏漏的流水今日也似乎变得无情,她开始揣度远在他乡的丈夫应该也是如此这般思念着自己吧!
这份愁情只从眉头刚一舒展,却又深深地存人心底,相思之苦,闲愁之深,推己及人,心心相印。“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句词,也成为许多文人雅士描摹愁情时争相引用的佳句。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手把一束幽兰,藕花深处,轻揽罗裙,因着雨打芭蕉、绿肥红瘦而愁。纵览李清照早期的诗词,她给人的形象多是这般少女情怀,难以按捺。
离离原上 草
夜行》 伴风伴雨向西行, 一园一人一东亭。 不必着急返家去, 静待叶落满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