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没必要过分在意美国的态度。”
你绝对想不到,说出这句霸气言论的,竟是东北一位年近六旬的普通大妈。
付广荣
付广荣,被称为“中国南希”,是我国女性公益人权事业代表人物。她本是一名普通律师,却因目睹重刑犯子女失依惨状,耗尽160万家财,为43名孤儿创办“爱心儿童村”。
不仅如此,她还积极推动刑满人员回归社会,认百余名重刑犯当干儿子,为他们找工作,安排相亲。
而她也因此受到辽宁黑白两道尊敬,堪称现实版“东北教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用生命践行公益的好人,却频频受到媒体攻讦。尤其是披着“人权”虎皮谋私利的西方媒体,更是视她为洪水猛兽。
他们不遗余力的抹黑付光荣和她的公益事业,污蔑她欺骗公众,虐待被救助者,看似是解决社会问题,实则是为了收纳免费劳动力和社会善款。
就连国内的人权“专家”,也纷纷对付广荣的公益行为表示质疑,甚至发表了《十问付妈妈》等论文,证明付广荣居心不良。
那么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而受到打击的付妈妈,还会将她的公益事业进行下去吗?
从律师到公益大使2000年,付广荣刚过完自己50岁的生日,便向家人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她要卖掉经营十多年的律师事务所,给服刑人员的子女建立“阳光儿童村”!
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律师,放着好好的钱不赚,因何生出了投身公益的念头呢?
这个念头的产生,来自于付广荣多年的工作经历。
身为律师,付广荣常常会接触重刑犯,尤其是那些孕有子女,却因重罪在身,有家难回的女重刑犯。
而她们的诉求,几乎一模一样:
“付律师,求求你帮帮我的一对儿女,我犯罪入狱时,儿子才13个月。”
“付婶,可怜可怜我吧,帮我照顾一下没爹没娘的孩子,等我出来,给您当牛做马都成。”
付广荣同情这些女犯人,很多女犯人入狱前,长期受到丈夫和家人虐待,不少是因为实在难以忍受才失手伤人,而当她们冷静下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付广荣也是母亲,她也有女儿,她清楚的知道无依无靠的孤儿有多悲惨。而且,这些儿童因为童年的经历,长大之后也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身为律师的付广荣能做的很少,在女儿出国留学后,她收留了一名叫秦家园的失依儿童,这是当时年近五旬的付大妈,认为自己唯一能做的事情。
可当她再来到辽宁省女子监狱做报告时,眼前的场景让她惊呆了。
接近百名女犯们呼啦一下将她围了起来,扑通一声跪在了付广荣面前,恳求付大妈收养自己的儿子(女儿)。
原来自己的一个小善举,成为了这些母亲眼中的“救命稻草”。尽管从事律师多年,付广荣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难受。
她只得一面安慰,一面询问犯人子女的个人资料,答应尽自己所能替她们的小孩寻一个安身之所。
可是,当付广荣拿着一叠厚厚的资料,找到沈阳当地民政部门时,却被告知,这些服刑人员的子女,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孤儿”,不能被合法收养或领养。
关于服刑人员子女的抚养问题,在当时仍属于我国法律上的空白领域,付广荣心里清楚,问题的根本在于立法,但法律的制定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或十年。
可眼下怎么办呢?
就付广荣所知,就类似于秦家园这种失依儿童,在沈阳就有一百多名,而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
付广荣一辈子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看着那些因为没有父母看管,过早承受了生活磨难的可怜面庞,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我要为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建立一座儿童村!”
她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和远在国外女儿的支持,女儿甚至写信告诉母亲:咱家的财产我一分不要,将来你要是没钱了,我来养活你。
于是付广荣变卖家产,又借了40余万元的外债,全部用在了阳光儿童村的建设之上。
从2000年到2001年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儿童村的规模就扩大了两倍,而付广荣的善举也受到了社会的持续关注,不少好心人提出要资助儿童村。
可是,这个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却受到不少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猛烈抨击。
外国媒体的抹黑付广荣在儿童村创办后,先后收留了43名失依儿童,而这个数字在短短一年之后,就翻了一倍有余。
在村里,儿童们都亲切的称付广荣为“付妈妈”,因为她不仅提供给这些儿童以栖身之所,还让他们免费上学,免费就医。
德不孤,必有邻。
付广荣的善举披露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好心人通过各种渠道为儿童村提供无偿捐助,其中不乏身家过亿的企业家、慈善家。
但是,出人意料的,付广荣除了物资之外,选择了将大部分善款原路退回。
因为她认为,真正的公益应该是造福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行为,而不是成为社会包袱。
因此,付广荣在建立阳光儿童村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反家庭暴力展览馆。通过重刑犯人的口述,和村内儿童的亲身经历,警醒人们家庭暴力的危害。
她还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打造了专属于儿童村的“付妈妈品牌”,售卖制作手工艺品和手工烘焙。
通过这两项举措,付广荣逐渐实现了儿童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展览馆,不到一年就有4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为当地带来了人流和消费。
有社会教授将儿童村的蓬勃发展称为“付妈妈现象”,就连辽宁省副省长陈淑芝在参观后也评价称“它是中国社会主义人权的充分体现”。
但是,付广荣这个中国民间人权事业的“举火人”,却频频受到了不良媒体的恶意抹黑,尤其是一向标榜“人权”“民主”的西方媒体,更是急得跳脚。
儿童村出名后,不少国内外媒体都专门前来采访,像是中央台、东莞卫视还有香港《文汇报》等都对“付妈妈事件”有过专题报道。
其中也不乏有国外媒体,像是美国和英国电视台,都不远万里派记者过来实地拍摄和采访,但是,他们的目的却很耐人寻味。
英国电视台
2004年,一张名为“付妈妈被饿晕”的图片登上许多国外报纸头版头条,照片上是付广荣晕倒,而失依儿童围着他又哭又喊的情景。
他们还在下方配文,中国民间公益组织人因食物缺乏,饿倒在地。
事情真相是,付广荣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自己累晕的,但许多不良媒体就断章取义,称她是饿晕了,既然大人都没饭吃,那儿童村的小孩,不也同样面临挨饿的风险嘛?
污蔑付广荣殴打记者的图片
类似这样断章取义的文章还有很多,更过分的是,某些国内的人权“专家”也来凑热闹,说付广荣看似热心公益,其实是借公益之名谋取私利。
为此,还有板有眼的写了篇《十问付妈妈》的论文,来质疑儿童村的资金流向等问题。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付广荣不是将公益当做“秀场”的网红明星,因此,她没有理会这些质疑的声音,但这却给了有些人变本加厉的底气。
他们向有关部门举报,说付广荣的儿童村缺乏营业资质,福利组织不“福利”,儿童村条件恶劣,远低于社会平均水平。他们希望有关部门介入,进行审查和取缔。
《十问付妈妈》
“偌大的沈阳,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公益性的‘儿童村’。”
面对记者,这位东北大妈流下了无奈的泪水,在接受了长达一个月的审查后,有关部门勒令儿童村进行产业转型,不能再进行现在的“家庭式管理”。
但是对于转型,付广荣已经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为了新建更多的失依儿童住所,她已经欠下了两百多万的外债!
儿童村的命运将会如何?遭此打击的付广荣,还会继续她的公益之路嘛?
孤独前行的“教母”“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冻毙于风雪。”在得知儿童村面临生存困境后,许多好心人向付广荣伸出了援助之手。
为付妈妈事件谱写的歌曲
有知名律师站台为儿童村正名,替付妈妈品牌奔走打官司。也有人表示可以接手儿童村,帮助儿童村进行市场化转型。
国际SOS组织创始人,赫尔曼·格迈纳尔知晓此事后,甚至主动提出帮忙联系国外好心家庭,来减轻儿童村的负担。
有着好心人的帮助,付广荣和她的儿童村在最艰难的时期挺了过来,她说无论多难,也要用自己的方式推动人权进步。
“中国人权事业是伟大的,而我是渺小的;我一直坚持的原因,是为了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
所幸付广荣的苦心没有白费。
2016年6月16日,国家提出条例:“对于服刑人员缺少监护人的未成年子女,执行机关当为其委托亲属或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保护机构监护提供帮助。”
从民间个人行为到国家立法为其站台,付广荣的公益之路走了足足十六年,但是这位中国人权事业的独行者,如今还在她的路途上远行。
近期,年近七旬的付广荣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弱势群体——服刑期满的重刑犯。
刑释人员有案底,一般的工作基本与他们无缘,而常年的牢狱生活,也让他们失去了自己谋生的专业技能。
付广荣结合实际情况,创办了“妈妈送你去天国”连锁殡葬公司,让这些刑满释放的重刑犯做入殓师、“送葬人”等特殊职业。
她还给这些刑释人员安排相亲,替他们解决人生大事。
有些人的父母已经早逝,付广荣就主动当他们的干妈,婚礼没有亲人,她就邀请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前来充场。
短短几年时间里,付广荣就认了一百多名重刑犯当“干儿子”。
对她来说,无论重刑犯年轻时期有过怎样的过错,如今经过多年的改造,应该被社会重新接纳,即使不被原谅,也要保证他们最低限度的人权不受侵害。
这不仅是为了那些重刑犯,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
但是,就在付广荣的新公益事业蒸蒸日上之际,闻到味道的西方媒体又凑了上来,污蔑付广荣替重刑犯找工作的行为是“收买人心”,而她自己,则是想培养自己在东北的个人势力,成为“东北教母”。
要知道付广荣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西方媒体的言论,简直是睁眼说瞎话!不过这一次,付广荣不打算再沉默。
面对新京报的记者,她义正言辞的表示:“美国总打‘人权牌’抹黑中国形象,而我们的事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击。”
言下之意就是,中国的人权事业,轮不到西方来指手画脚。
西方媒体见此计不成又生一计:英国某电视台记者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希望到沈阳实地采访付广荣。
但是,已经上过一次当的她,早已识破了这些无良媒体的把戏。
付广荣以中国公民的名义拒绝了此次采访,她表示,不希望有人来打扰这些刑释人员的平静生活,她也无意用眼泪来博取公众同情。
一切都是值得的2020年,付广荣一手创办的“儿童村”依法被政府新建的孤儿院取缔。而她的殡葬公司,也有了第三家分店。
在“付妈妈公益事业”进行到20周年之际,有记者提问:“您从事公益事业这么多年,有哪个瞬间,让您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付广荣说是他一个叫王天庆的儿子,在考上研究生后,带着未婚妻来看她那个时刻最令人动容。他们两个再看到自己后,给自己磕了三个响头,叫了自己三声“妈妈”。
那一刻,什么新闻暴力,什么流言蜚语都不重要了。
“人生有很多个二十年,我用最后二十年种了一些草,然后开出一些花,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