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康与耿其不仅是戏台上的最佳搭档,也是生活中的夫妻。
他们同岁,在同一年进入戏校,毕业后进入同一家单位唱戏。
他们一个唱生角,一个唱旦角,把京剧“样板戏”重新带回舞台,被誉为是戏剧界“天作之合的夫妻”。
虽然一起走过了47年,但夫妻相处方式却非常现代,在经济上一直保持着“AA制”。
他们的工资作为日常开销,演出收益则由夫妻俩平分。
因此,夫妻二人各自都有一个“小金库”。
有时候家里添置物件,夫妻便各自出一半费用。
对于这样的相处方式,有很多人表示不解。
彼此相爱几十年,为何非要如此分明?
一切还要从他们的相识开始说起。
01
1947年春天,李维康出生在北京一户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
李父李母酷爱京剧。
他们对京剧的爱,不仅局限于唱,还张罗组织一帮票友,成立了业余的京剧团。
李维康从小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对父母在京剧方面的追求,印象极为深刻。
京剧团后台,是李维康最喜欢玩的地方。
那时候她不懂戏,对演员的头面更有好感。
年幼的李维康不会想到,对京剧不了解的她,会在11岁的时候报考戏校;
更不会想到,那些她喜闻乐见的漂亮装饰,会成为以后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58年,李维康和弟弟在父亲的建议下报考戏校。
虽然不懂戏,但还是遵从父母的决定。
那时候京戏大热,戏校并不好考,比当下艺考丝毫不逊。
一场考试,报名的大概有五六千人,最后只留六十名优秀者。
作为有幸留下来的一员,李维康带着一股成就感,开启了在戏校的八年生活。
而弟弟表现平平无缘戏校,只能回去继续上学。
那一年,李维康刚刚11岁,每天要艰苦练功。
天不亮,就得早早起来练基本功。
只一项踢腿,便让她苦不堪言。
按照老师的要求,脚尖必须够到脑门。
因为控制不好力度,额头被踢得青紫。
母亲心疼女儿,几欲劝她放弃。
但她却咬牙坚持下来。
苦学半年后,第一次登台表演了《二进宫》。
第一次化妆,她戴着有两斤多重的头面。
老师给她穿上戏服,把她抱上戏台。
舞台首秀,兴奋得忘记了紧张,一张嘴调门高亢清亮,观众的掌声立马来了。
那一瞬间,她对演戏便有了好感。
她天生属于舞台。
也正是在戏校八年里,李维康遇到了丈夫耿其昌。
02
在戏校八年,李维康先后学了青衣、花旦、刀马旦。
1964年,李维康在戏校排练了《白毛女》《红灯记》等现在京剧。
一年后,剧院排练《平原游击队》,李维康饰演的翠萍,深受观众喜爱。
如果没有意外,毕业以后她会顺利留在京剧院工作。
那段时间,她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去农村演出,在艰难的环境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直到有一次回北京,她发现一切都变了。
那段刻骨的日子,她成为了“典型”,经常被逮着,跟一帮人去“晒太阳”。
紧绷的神经,让她变得压抑起来。
无助时,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偷偷抹眼泪。
因为家是南方的,她便冲着南门哭。
哭完后,再把门打开。
长此以往,头疼得厉害,患上了神经衰弱。
女生脆弱的时候,是最需要有人来安慰的。
还好她并不孤独,身边总有同学站着给以照顾,耿其昌就是其中之一。
耿其昌与李维康同岁,都是11岁进的戏校。
他们同学八年,从14岁开始,第一次合作《四郎探母》。
在多年的相处中,耿其昌对李维康渐生好感。
李维康在水深火热中,耿其昌几次挺身仗义执言。
李维康特别感动,对耿其昌也有了一丝好感。
那时候,学校不准学生恋爱,耿其昌对李维康的喜欢,也只能埋藏于心底。
可爱情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势不可挡。
一旦有独处的机会,耿其昌便付诸行动,给李维康写小纸条。
第一次递纸条,他表达了爱慕之意。
李维康却有些不解风情,回信中提到,把青春奉献给事业云云。
耿其昌看后,并没有放弃。
隔段时间,又递了一张纸条试探:
“我在你心目中,占有什么位置?”
正值情窦初开的年纪,而且年纪轻轻便承受着那样大的压力。
倍感孤独的李维康对耿其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
两个人在一起,日子总归要好过得多。
于是回信写道:“你在我心目中,是一个特殊的位置。”
短短一句话,让耿其昌心花怒放。
那十年之间,京剧几乎黯然退出舞台。
每一位演员,心中总是向往舞台。
1967年,在经历一段沉闷的生活后,李维康被调到中国京剧院样板团,主演李铁梅站稳脚跟。
与此同时,耿其昌也被调入样板团,在《沙家浜》中饰演李玉和。
自此,他们俩开始在京剧舞台上,展开了数十年的同台搭档演出。
生活中,两个人的爱情,也在磕磕碰碰中进行着。
03
李维康有点个性,在经历过浮沉之后,时不时会闹小情绪。
在恋爱阶段,家庭遭遇变故,她会因为一点小事,跟耿其昌闹矛盾。
平时见面,不高兴的时候较多。
耿其昌见她不高兴,也跟着一起不高兴。
尽管如此,两个人这场恋爱,谈了八年之久。
一开始,按照团里的要求,他们不能结婚。
因为事业是第一位的。
即便是有结婚的演员,每周也只能回家一次。
时间一晃,两个人已是28岁,到了非结婚不可的年纪。
但团里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准许结婚,但不能要孩子。
1975年,在经历了8年的爱情长跑后,耿其昌与李维康结成连理。
虽然当年是耿其昌主动追求,但李维康不想高人一等。
为了追求夫妻平等,他们的吃穿用度,全部都是平均的。
这个习惯,一直被他们沿用至今。
第二年,他们携手拍了一部现代戏《蝶恋花》。
李维康将过去十年无法舒展的热情,尽数投入到了排练中。
她演的角色轰动全国,先后有一百多个剧团,前来观摩取经。
《蝶恋花》剧照
1978年,耿其昌也调入中国京剧院。
虽然夫妻二人同属一个单位,但登台的机会却不多。
原来,在那段动荡的年代,一些师姐师哥沉寂多年,都想借着演戏出头。
按照顺序登台,也轮不到他们。
无戏可演的李维康,在别人的介绍下,跨领域演起了电视剧。
第一次演电视剧,李维康特别激动。
70年代末,电视机在内地渐渐多起来。
以前演戏,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一两千人。
但看电视的人数,却是难以估量的。
李维康接到《四世同堂》的剧本,原定在里面演小文太太。
小文太太是唱戏的,角色和自己原来的职业贴近。
可跟导演沟通过后,又让她演韵梅。
因为韵梅的戏份比较多,她担心自己驾驭不了。
那时候,她已经得过梅花奖,不想因为一部电视剧,砸了辛苦多年的招牌。
几经犹豫,和导演周旋过,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角色。
1984年,由老舍原著改编的《四世同堂》开播,反响空前。
因为这部戏,李维康获得第四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意外得奖的李维康,内心虽多了几分惊喜,但并没有就此彻底放弃京剧。
在她看来,在京剧舞台上焕发自我,才有踏实感。
她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梅兰芳那样,成为挑班的主演。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她等到一个机会。
那一年,中国京剧院大调整,李维康果断接下京剧二团,成为二团的团长。
此后,李维康与丈夫带着二团的演员四处巡演,十几年间足迹遍布东三省和华东地区。
因为忙着演出,他们的女儿受了不少委屈。
04
结婚后六年,夫妻俩迎来了女儿的降生。
女儿小名叫“八妹”,因为她生下来时有八斤重。
家里的人都习惯称呼她“八斤妹”,夫妻俩为了叫得更顺口,便有了“八妹”这个名字。
夫妻俩经常到外地演出,八妹从懂事起就很少跟爸妈交流。
每次演出回家,大多都在晚上11点以后,女儿早已熟睡。
第二天,夫妻俩起得晚,女儿却早已去学校了。
写纸条仿佛是这家人的传统。
第二天要做的事,头一天便在纸条上写好。
每当回家,看到女儿在纸条上密密麻麻写的字,心里面特别酸涩。
有时候想爸妈想得厉害,女儿便用感叹号代替汉字。
最多一次,用了 二十多个感叹号。
父母的疏忽,致使她性格怯懦,也不够开朗。
有时候,他们也想停下手里的工作陪伴女儿,但作为主演他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这让李维康内疚不已。
好在女儿很懂事,在学习上特别用功,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
到女儿上了中学,李维康才意识到,该分一些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了。
女儿在青春期,开始触及到恋爱的话题。
李维康和女儿做朋友,常常陪她散步聊天,顺便给她讲早恋的危害。
母女俩彼此打开心扉,在畅聊中互相信赖。
身为曲艺界名人,李维康身兼数职。
但她为人低调,穿着朴素,从不大吃大喝。
女儿也是如此,在学校里不与同学攀比。
父母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女儿。
虽然李维康和丈夫都从事文艺工作,但他们尊重女儿选择理科。
女儿在学习中努力刻苦,凭个人能力考取名牌大学,毕业后供职于知名金融公司。
如今,李维康和耿其昌已经75岁,女儿孝顺懂事,令夫妇俩特别欣慰。
退休以后,他们也还会登台演出,在舞台上配合默契,风采依然。
在悠扬的唱腔里,他们神采飞扬,似乎又回到了青葱岁月。
结语:
婚姻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有人说,幸福是生孩子时,丈夫的守护;
也有人说,半夜从噩梦中惊醒,看到爱的人在身边熟睡。
对于李维康和耿其昌而言,
幸福是从青梅竹马到白头偕老;
是夫妻有共同爱好、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是有一个少时懂事,成年后孝顺的女儿。
李维康是京剧明星也是大美女!越看越好看😊。
《沙家浜》里的“李玉和”[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小编大才[呲牙笑]
不是《沙家浜》的李玉和,是《杜鹃山》里的节振国[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