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残疾少妇“借种生子”的荒唐故事,点破了国人的愚昧与尴尬

北极微凉 2022-12-14 22:06:15

这是莫言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中的一段:女主人公支开丈夫,在高粱地等着初恋,希望初恋能让她怀上孩子,解除她一生的苦难。

直接的性暗示,非但没有减损作品的质量,但倒给人物增加了厚重的质感。

这就是大师的文字魅力。

2004年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荣获第1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麒麟大奖。

电影在原作的基础上做了不少的改动。

首先,它将故事安在了江南水乡,淡化了北方的粗粝感。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减弱了主人公的悲剧表达。主人公虽然不幸,但并不如原作那么悲惨。

最后,是结局。

原作结局在“借种”之后就戛然而止,深化了主人公的悲剧。而电影只重于抒发感慨命运与淡淡的忧愁。

与电影相比,我更喜欢原著。

在原著中,莫言对农村生活的生动描摹,对农村人心理细腻传神的反映,让国人感受到千百年来众多女性的命运轮回。

主人公暖,是莫言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女性之一。

年轻的时候,暖漂亮多才多艺,渴望凭借自己的努力走出农村。

凡是见过暖的男人,都对她印象深刻。

在暖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成年男性,可是这三个人在不同程度上都对她的生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年轻漂亮的暖变成了“个眼暖”,她断了改变命运的念头,与让她又爱又恨的农村一起下坠。

小说通过井河的视角来展开。

暖是全乡最美的女孩。

“十几年前,她婷婷如一枝花,双目皎皎如星。”

井河与暖是青梅竹马,两人感情深厚。井河对暖一往情深,可是暖对他友情以上,恋人未满。

如果没有蔡队长出现,井河与暖可能是人人艳羡的一对。

省宣传队到了东北乡,井河与暖是校宣传队的骨干,暖的歌声引起了宣传队蔡队长的注意。

蔡队长是一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

他说暖唱歌条件不错,只是可惜没有名师的指导。顺口也夸奖了井河有前途

这句话给了暖与井河希望。

蔡队长是城里见过世面的大人物,他说的话,对农村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两人对这样的诱惑兴奋不已。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不见有人来征兵。

井河接受了这只是城里人一句无心挑逗的话,可是暖坚信不疑。

所有人都劝她接受现实,她却抱着希望坚定地等着蔡队长。

原来她对蔡队长早就暗生情愫。

蔡队长在离开之前,抱着暖,亲了她的额头。

那一句“小妹妹,你真纯洁------”成了黑暗日子里暖的精神支柱。

多年之后,暖很后悔,如果胆子大点,她跑去城里找蔡队长,那么结局是不是就会不同呢。

此后,她把自己遭遇的种种,都归咎于“命”。

命里给了她高于其他女孩的种种优点,又亲手将这些一一埋葬。

蔡队长对暖做的亲昵动作,让井河异常恼怒。

他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之中,自己已经爱上了暖。

尽管暖说蔡队长不爱她,她就嫁给井河,井河反感道:“我不要”,但是暖“花蕾般的胸脯”,早已经让他心动。

在没有蔡队长的日子里,都是井河在陪伴着暖。

井河是暖在遥遥无期的灰暗日子里的,唯一的亮色。

如果没有秋千架上的意外,暖一定是乡里最幸福的女孩。

而给她后半生带来痛苦的,正是一心爱着她的井河。

在井河的回忆里,秋千架似鬼门关,暖摔了下来,从鬼门关转了一圈,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瞎了一只眼睛。

蔡队长的“背叛”并没有让暖丧失生活的期望,秋千架上的跌落彻底将她抛下谷底。

原先会高傲自负地说出“他不要我,我再嫁给你”,残疾之后,暖自贬自损,嫁给了哑巴。

在农村人的观念里,瞎子只能配哑巴。

暖向生活低下了头,她不再奢望远方,不再奢望梦想。

女人,就是结婚生子。一个残缺的女人根本就不能拥有健全的家庭。

故事是以井河在十年后,重回故乡后展开。

井河对自己无意之中造成暖的悲剧,一直是心存内疚。

考上大学后,他一直试图和暖保持联系。

但是,破了相的暖原本就自卑,再加上井河是大学生,而自己身无长物,所以,她故意不回信。

两人就这样断了联系。

暖的第三个男人,就是丈夫哑巴。

对蔡队长,暖是追忆的,是崇拜的;对井河,暖是亲近的、纠结的;对哑巴,暖则是麻木的、无奈的。

哑巴心理畸形,对暖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善妒好猜忌。

如果有别的男人靠近暖,他就发狂。

守着这样一个喜怒无常、阴晴不定的丈夫,暖的苦闷压抑可想而知。

但是,她仍然选择默默忍受。

因为在农村人看来,丈夫对妻子就是这个态度。

三个孩子的降生,加重了暖的苦难。

生育,没有给暖带来幸福。三个儿子都是哑巴,直接将暖推向了深渊。

所以,井河回来看到了被生活折磨得不成样子的暖:

暖对多年后回归的井河,态度很暧昧。

认出了彼此之后,暖对井河城里人的装束嗤之以鼻。

井河问候她好,她说:

井河对她说自己想家乡了所以才回家,她说:

不仅口出秽语,而且动作粗野豪放。

井河对暖的转变有些不适应,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暖的邀请,去了她家。

迎接他的是哑巴明显的恶意:

当明白我是城里来的知识分子后,哑巴顿时恢复了善意。

井河的糖果吸引了暖的三个哑巴儿子。

她的心里翻涌着深深的悲哀。

在昔日恋人面前,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换上干净的衣裤,和戴上假眼睛。

虽然只在暖家待了一会工夫,井河却看到了这个女人的生活全貌。

丈夫像爱一个物件一样爱她。

暖拒绝吃哑巴递过来的糖,哑巴暴怒地扯着她的头发,迫使她向后仰着,硬将糖塞进她的嘴里。

不吐也不嚼的岂止是一块糖,还有生活所有的苦难。

丈夫和孩子都是哑巴,暖连一个可以说的上话的人都没有,情感找不到出口。

长期的压抑,造成了她对外界的麻木。

井河的短暂回归,让她心生一个大胆的想法:借种。

生一个健全的孩子。

如果有了这个孩子,可以减轻井河的负罪感;有了这个孩子,可以让暖的生活出现转机;有了这个孩子,可以让两人青春恋情重新活过来。

被男人毁了一辈子的暖,仍然想从男人身上找希望。

这是莫言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中开篇第一句话。

据作者说,这篇小说灵感来自于川端康成的《雪国》中:“一条壮硕的黑色秋田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

在这篇小说里第一次出现了“高密东北乡”,此后,家乡的意象多次出现在莫言的作品中。

给他的作品刻上了深重的苦难烙印。

一直陪伴暖的是一只白狗,它的命运一直跟暖紧密相连。

曾经的白狗也是东北乡里人人艳羡的,十年后,它也垂垂老矣,为人嫌弃。

它影射了以暖为代表的广大农村妇女的命运。

年轻女子对生活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期待,嫁了人之后学会了向生活低头。

莫言特别擅长写农村人的刻板观念:像暖这样有残缺的女人就不配有正常的生活。

得知井河要去看望暖,井河的叔叔说了一句: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可是农村人对城里人的仰视和戒心,依旧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对过得不如自己的同乡人,他们冷漠如霜刀。

最后,暖向井河“借种”既是对生活的抚慰,又是对生活的反抗。

正如作者借暖之口说出: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