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骑手处罚制度”的人,如今失业也成了骑手,真是天道好轮回

九州品史 2024-10-29 14:50:12

连马斯克在上海工厂都对中国高层管理人员说,中国人应该对中国人好一点,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人性就这样,监狱里的规矩百分之九十都是犯人想起来整自己的。千年前,商鞅制定的严刑峻法,最后自己也无法逃脱法律的桎梏。千年后国人的秉性还是没有改变。

别再拍脑袋定规矩了,真正懂行业的人该发声了

看一看真实跑过外卖人的“现身说法”吧:

取货地址不详,超时罚款。路上下暴雨,龟速超时罚款。客户不满意,罚款。

被交警拦下开罚单,举证申述不通过。导航开到桥下淤泥积水到膝盖过不去,申述不通过。

客户定位十字路口,电话不接,申诉不通过。

两个同名商店在同一条马路上,定位在1店,实际在2店,一个坚持说到了,一个坚持说没看到,又超时罚款申述不通过。

一个小区三道门禁,走路一公里,超时罚款申述不通过。电车坏了打车去送,超时罚款申诉不通过,一个破单12块钱,罚款就去了10块。

最恶心的是平台偷距离偷时间,它算的是直线距离,本来是7公里,实际上是16公里,申述不通过。

跑了一个月,罚了300块加上交警“抢”的150块,直接退押金卸载美团。

说起“骑手处罚制度”,你可能以为制定这些条文的人都是行业专家,起码得懂点外卖骑手的苦吧?可现实往往是,很多时候那些动笔写规定的人,压根没送过外卖,甚至对骑手的工作环境一无所知。

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有些曾经给骑手制定处罚制度的人,自己失业了,摇身一变成了骑手。这事儿简直就是个“天道好轮回”的经典案例。

外卖骑手这份工作从早到晚风里来雨里去,吃的是苦,挣的是辛苦钱。可偏偏很多制定制度的人,根本不了解骑手们的真实状况,动不动就拿出一堆不切实际的“高标准”。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提高效率,但实际上却成了骑手们的噩梦——超时一次扣钱、出现投诉直接罚款,骑手们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了。

“打手”变“挨打”:曾经压榨工人的,如今也跑不掉

我们总说,“打工人”最理解“打工人”,可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恰恰是那些从基层一步步走上管理层的人,反而对工人最狠?这不是瞎编的,现实中太多这样的“现象级人物”:曾经和大家一起拼命干活的兄弟,坐上办公室后,变得比那些老板还“冷血”。他们不仅制定了更严苛的规矩,甚至连老板都不敢想的压榨手段,他们也敢使出来。你说这是什么?现代版的“请君入瓮”啊!

那些从工人爬上管理层的人,为什么他们的规矩往往最狠?答案很简单:他们太了解工人怎么偷懒、怎么应付、怎么和老板打太极。既然他们看穿了底层的“套路”,就更知道怎么“堵死”这些缝隙。

但是,别急,这种“残酷打手”早晚也会有挨打的一天。有些人就是过河拆桥的典型:当他们拼命给老板献忠心、给工人定下不近人情的规矩,帮老板把工人压榨到极致的时候,殊不知,老板一旦用完了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地“过河拆桥”。“我用你是为了剥削别人,但一旦有天轮到你,我可不手软。”

现实中,很多老百姓总是把怒火发泄到那些执行规矩的人身上,骂得最凶的往往是中层的管理者和基层的制定者,似乎是他们给生活带来了种种不便。但其实,真正的幕后黑手,难道不应该是那些坐在最高处、操控一切的资本家吗?

今天你给骑手定规矩,明天你也成了骑手

当他们自己也成了骑手,才终于体验到了这份工作里的“酸甜苦辣”。他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当初定下的那些规矩,竟然这么“反人类”。啥定时送达,啥严格打分制度,全都是在和现实对着干。

有网友支招了:记住,以后只要碰到它送的单子,就差评!

应该放他的气、藏他的外卖箱!

没用,混不下去就转行了 正确的方式就是外卖的时候让他带大米什么的重东西上楼,最好是那种步梯楼。外卖到了就跟他唠嗑,让他一天送不了多少单!

网友们的“妙招”,看似开玩笑,其实反映的是真实生活的苦辣酸甜。你给骑手们制定的那些不近人情的规矩,现在轮到你来尝一尝了吧?让你送大米、送桶装水,爬步梯楼还得跟客户唠嗑,这样的场景其实每天都在外卖骑手身上上演。

可以前那些规矩制定者从没想过,现实里的骑手一天要跑多少单,面临多少挑战。他们的世界只存在于冷冰冰的数据和表格里,可是骑手的世界,却是由汗水和时间追逐组成的。

如何从根本解决问题?回到现实,别再纸上谈兵

其实,规则不是不能定,但定规矩的前提是你得知道这活儿有多难。如果那些制定骑手规矩的人,能提前体验几天外卖骑手的生活,或许他们就不会定出这么“反人类”的制度。你不懂外卖骑手的生存现状,不知道他们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奔波,就别随便定下那些苛刻的规则。

想要真正解决骑手们面临的困境,首先得让那些制度制定者走到现实中,了解骑手的真实工作环境,体验他们的日常挑战。就像那些失业后成为骑手的人一样,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制度的“短板”到底在哪儿。

其次,外卖平台也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仅是通过技术手段监督骑手,更应该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比如提升路线规划技术,减少骑手因堵车或交通情况导致的延误压力,合理设定送餐时间等等。毕竟,平台的收益靠的就是这些“飞驰”的骑手,照顾好他们,才能有更健康的行业生态。

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远比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定制度有效得多。

结语

那些曾经给骑手制定处罚制度的人,现在亲身感受到了骑手的难处,这无疑是现实对他们的“教育”。天道好轮回,今天你给别人定规矩,明天自己也许就得遵守这些规矩。与其等着现实来“打脸”,不如从一开始就站在骑手的角度思考,制定更加人性化、可操作的制度。否则,这种恶性循环,谁都逃不掉。

0 阅读:21

九州品史

简介:带着好奇的眼光解读有趣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