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和朋友小李逛超市,突然她停在榴莲区,难掩兴奋地说:“哇!
又到了吃榴莲的季节了!”看到她熟练地挑了一个榴莲,我忽然意识到,身边许多榴莲爱好者不知道该怎么挑榴莲,尤其是“母榴莲”。
不挑不知道,挑起来真有讲究。
我妈总说榴莲贵,还难闻,但它的美味和营养价值,却让很多人爱不释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琳琅满目的榴莲中选出甜美的“母榴莲”呢?
接下来,我会从挑选榴莲的技巧、不同产地和品种、超市常见品种以及为什么榴莲贵入手,为大家做个详细解析。
选购榴莲的7大技巧1. **通过外形和大小初步判断**
买榴莲时,很容易被外形所欺骗。
大部分人认为大的果实果肉更多,但这是错的。
事实上,圆润饱满的榴莲通常果肉更多,而且底部平整,果肉丰满,这样的榴莲才对味。
2. **榴莲外壳的颜色**
金黄色的外壳通常意味着榴莲已经成熟。
相反,绿色的壳说明还没有熟透,需要放几天。
而颜色过于暗沉或者有大范围的黑斑,那就最好不要买,很可能已经开始变质。
3. **如何通过刺来判断成熟度**
摸一摸榴莲的“刺”,如果相邻的刺是软的,还稍微靠拢,那就是熟透的榴莲。
而硬刺说明它还生,应该多放几天才会好吃。
4. **拿起榴莲晃动晃动**
轻轻晃一晃榴莲,感觉果肉在里边晃动,这样的榴莲果肉丰盈多汁。
但要带上手套,不然容易扎手。
如果太轻没有晃动感,说明果肉少。
5. **通过榴莲散发出来的气味来进行判断**
成熟的榴莲会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如果闻不到香味,那就还没熟。
闻到酒精味,则说明果肉已经变质,不能购买。
6. **通过榴莲的开口来进行判断**
挑选时尽量避免有开口的榴莲。
开口大的容易接触空气,果肉容易变质。
如果非要买有开口的榴莲,确保开口小并且没有异味。
7. **通过榴莲的果柄来进行判断**
检查果柄,如果它发皱发黑,那就不能买。
果柄粗壮且新鲜的榴莲大多品质有保障。
果柄细长发黑的,通常质量较差。
榴莲的产地和常见品种榴莲的原产地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如今,在整个东南亚范围内,主要的种植国家有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和柬埔寨。
在国内,广东和海南也有种植,但风味远不如东南亚国家。
1. **金枕头**
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果肉甜美且多,味道适中。
一年四季都能见到,但旺季时品质和价格较好。
2. **青尼**
具有小叶子和小个头的特点,但果肉多,果核小。
颜色深黄,广受市场欢迎且相对便宜。
3. **长柄**
以果柄较长而得名,外观不甚美观,但皮薄肉厚,口感绵密,带有奶香。
4. **竹脚**
色泽淡黄,口感苦甜适中,榴莲味适中,果肉质地较为细腻。
5. **D24**
个头偏小,价格实惠,有焦糖味和淡淡的苦味,果肉密度高。
6. **D198金凤**
果实小如芒果,果肉甜中带涩,拥有淡淡的酒香和花香。
7. **托曼宁**
个头小,皮厚核大,肉质姜黄色,口感甜苦混合,味道多层次。
国内超市畅销的榴莲品种1. **金枕榴莲**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品种,占了国内一半以上的需求量。
大果,黄色外壳,刺尖,果肉厚,味道香甜,气味适中。
通常在6-7成熟时采摘,运输过程中逐渐成熟。
2. **干尧榴莲**
别名“小猫山王”,皮较青,果肉每瓣均匀,果核小,口感丝滑,香甜但不太浓。
3. **青尼榴莲**
体积较大,棕青色外壳,结实果肉,核小,色泽深,气味浓郁,适合喜欢浓烈味道的榴莲迷。
榴莲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榴莲贵有很多原因。
它生长在热带,需要常年高温无霜冻的环境。
尽管我国的海南和云南也能种植,但品质无法与东南亚国家媲美。
榴莲的生长周期很长,从种植到结果需要6-8年,中途还有高淘汰率。
再者,采摘榴莲很危险,树高达25-40米,果壳带刺,操作难度大。
此外,榴莲运输保存要求高,运输成本也高。
因此,比其他热带水果贵是正常的。
人们常说,爱上一种水果不易,爱上榴莲更是需要勇气与技巧。
挑选榴莲并不简单,但只要掌握了这7个技巧,你也能像老手一样,挑到甜美多汁的“母榴莲”。
下一次逛超市,希望你也能自信满满地挑出心仪的榴莲,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份美味与喜悦。
吃榴莲不仅是享受它的美味,更是享受它背后的那些小诀窍、小智慧。
愿每个榴莲爱好者都能吃到心满意足的榴莲,每一口都幸福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