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通县级市的职级标准,其实一般都是和县级区划平级的。其市委书记和市长,虽然职务头衔带一个“市”字,但在职务级别上仍然为县处级正职,相应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等职务,在级别上也为县处级副职。
当然也有少数的省直辖县级市,比如湖北天门市、仙桃市,以及河南济源市等县级市,因为省直管的优势,从而会给其四套班子的主官高配至副厅级。
不过其中济源市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并不满足于此。其目前在行政区划上虽然仍属县级市,但领导班子的级别已经高配置正厅级,也就是和普通地级市相同的等级。而这明显是违背常理,且不符合行政层级管理规定的。
其实济源市在1988年撤县设市后,也是由焦作市代管的普通县级市。在各项行政级别上也是遵循的县级区划标准,之后到1997年脱离焦作代管,成为河南省直辖县级市,也就相应升格为“副地级市”。其领导班子主官级别,随之升级为副厅级也很合理。
但2005年济源市又按地级市标准配置了行政管理机构,实际上就已经属于违规。因而其并没有获得国务院批准,而成为真正的地级市。其超规格设置机构和配备干部的行为,也被中央点名整改。
而河南省之所以要对济源市进行这样的“高配”,不仅是为了强化对省直管县级市的行政改革试点,更重要的是,为了赋予其接近地级市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从而促进其区域经济发展。但其人口和经济规模不足的问题,也使其难以通过国务院审批,升格为设区地级市的可能性极低。
为此河南省走曲线道路,向中央申请建立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并于2017年3月正式成立。该区作为河南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级别上自然为正厅级。
但同时这个示范区又是全国第一个特殊的全域产城融合示范区,简单的说就是这个产业示范区覆盖了整个济源市。等于说这两个区划嵌套在了一起,实际上与济源市政府就是一套班子,分两块牌子而已。
相应的济源市市委书记和市长,也分别兼任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那么在职务级别上,自然要按示范区的标准定为正厅级。这样河南省便利用示范区的设立,使济源市的领导“高配”合法化,进而让济源市领导层拥有更高的统筹权限和能力。正厅级的配置也便于直接对接省级资源,以及推动跨区域协作,比如济源市被定位为洛阳都市圈的副中心,就需要一定层级的领导对接协调与洛阳市的工作。
不过这种“曲线升格”的模式也不是随便就能实现的,河南省是通过撤销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正厅级机构,腾出相应名额,才为示范区正厅级建制创造了条件,这体现的其实是对济源发展的政策倾斜。
但这样的情况仅仅只是特殊案例,而且不能等同于地级市,其市委、市政府主官及示范区领导虽然为正厅级,部分副市长、常委也为副厅级。
但市人大、政协、市直机关及乡镇街道仍维持县级配置,没有进行全面的高配。其正厅级主官配置,只是政策创新与历史沿革的共同产物。
看了河南济源市书记市长的高配问题,屏幕前的你有何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枫树森林
多个正厅职务而已,什么都没有变
一帆风顺O(∩_∩)O
放了一堆屁
★草上飞☆♥
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