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狂人张汝京,抗打压破威胁与台积电纠缠多年,74岁仍坚持造芯

温辞韫儿 2024-12-12 17:58:18

前言

中国芯片发展经历了许多困难,才取得了如今的成就。

在这辉煌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他,就是有着“芯片狂人”之称的张汝京。

原本,张汝京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在得知中国芯片发展举步维艰后,他毅然选择放弃自己在美国的成就,选择回到国内来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汝京经历了不少的打压和威胁。

可即便是如此,也依旧没有改变他的想法。

那么,张汝京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放弃了在国外取得的成就,回到国内发展?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

爱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2009年11月10日,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宣布离开的消息,让不少人都感到非常震惊。

要知道,中芯国际可是张汝京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努力,才在上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芯国际的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原本的0.35微米已经提升至45纳米。

尽管只是数字上的缩小,但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张汝京非常清楚。

而如今,张汝京却是选择了放弃。

究其原因,还得从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的恩怨说起。

原来,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都是芯片的代工厂,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但在这之前,张汝京曾经在台积电任职,并为台积电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当时,张汝京带领着刚成立3年的世大半导体实现了盈利。

紧接着,台积电与联华电子便向其抛来了橄榄枝,想要收购世大。

经过多番商讨后,世大最终以5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台积电。

在这之后,张汝京便想要到大陆发展半导体行业。

可按照当时的局势,如果想要前往大陆发展半导体行业,势必是会收到台湾当局的限制。

可对于张汝京来说,他并不清楚局势什么时候能够有所改变。

因此,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张汝京还是决定前往大陆。

2000年4月,张汝京带着400多人组成的技术团队来到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

靠着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张汝京为中芯国际的发展布置了3条8寸产线。

随后,中芯国际在张汝京的带领下有很大的发展。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张汝京也遭遇了很大的困难和阻拦。

其中便有来自台湾的阻挠,除了找各种理由对张汝京罚款之外,甚至,还将张汝京列入了通缉名单。

2003年,台积电又以窃取专利和商业机密的罪名,将中芯国家告上了法庭,要求对方赔偿10亿美元。

在这之前,张汝京已经被台湾当局罚款1500万,如今台积电又索要10亿美元的赔偿。

这对还处于发展的中芯国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更何况,这一时期正是中芯国际前往美国上市的重要时刻。

经过2年多的纠缠,最终双方决定和解,中芯国际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但台积电在拿到赔款后,便再次将中芯国际告上了法庭,而理由则是中芯国际不遵守和解协议。

由此,双方之间再次展开了一场长达3年的官司。

2009年,中芯国际败诉,无奈之下,只能再次向台积电寻求和解。

而这次,台积电除了要求赔偿之外,还要求张汝京离开中芯国际。

为了中芯国际的发展,张汝京最终选择离开。

正如张汝京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爱国是要付出代价的。

但即便是这样,张汝京却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和决定。

倘若再给他一次机会,他或许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来。

而他之所以会这样做,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的父亲。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19年6月5日发布的《对话张汝京(上)|从中芯国际到芯恩,他一直在创业》

拳拳中国“芯”

1948年,张汝京出生于江苏南京。

就在张汝京出生后的第二年,他的父母便带着他来到台湾定居。

张汝京的父亲张锡伦曾是冶炼学的人才,毕业于焦作工学院,有着非常浓厚的国家民族情怀。

大学毕业后,张锡伦来到了上海工业工作。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张锡伦来到了重庆工作,并被编入兵工厂。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张锡伦结识了自己的妻子刘佩金。

两人一个负责指挥炼钢,另一个则是负责钻研火药,为抗战前线送去了物资。

尽管一家人之后去往台湾生活,但是张锡伦并未忘记自己的国家和民族。

在父亲的影响下,张汝京的心中的爱国情怀也渐渐被激发。

1977年,29岁的张汝京入职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先后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负责10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运营。

由于能力突出,张汝京还被不少人称之为“建厂高手”。

在见到儿子在美国已经小有成就后,身为父亲的张锡伦便来到美国,询问他什么时候回大陆,在大陆修建一座工厂。

父亲的话,犹如平地惊雷,带给了张汝京内心很大的震撼。

而后,回到大陆修建半导体工厂,便成为了张汝京心中最大的心愿。

可由于各种原因,张汝京并未找到合适的时机。

直到千禧年,张汝京这才找到了机会。

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张汝京也是经历了不少的困难和威胁。

对此,张汝京并未选择退缩,而是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

面对台湾当局把自己列入统计名单的行为,张汝京直接选择放弃自己的家。

可就算这样,张汝京也依旧遭到了针对。

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自己辛苦创办的中芯国际。

不过,他虽然从中芯国际离开了,但却并未忘记自己的中国“芯”。

2018年,已经70岁的张汝京创办了青岛芯恩。

2021年8月,青岛芯恩8英寸厂投片成功,其是中国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CIDM)项目。

可在青岛芯恩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张汝京又选择离开,加入了上海积塔半导体。

上海积塔半导体是新能源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张汝京选择加入,或许想要缓解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面临的芯片困局。

根据长江商报的报道,这个事情刊登于2023年6月5日发布的《张汝京四次创业助造“中国芯” 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四盈利年超百亿》

结语

如今已经70多岁的张汝京,仍在芯片道路上不断“折腾”。

但恰恰正是因为张汝京的“折腾”,才让我国芯片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打压华为之际,也是中芯国际向其伸出了援助之手。

张汝京的心中怀揣着发展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张汝京也在不断努力,他的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而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像张汝京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涌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梦不断努力。

0 阅读:3
温辞韫儿

温辞韫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