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7000名警察严阵以待。当飞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前总统杜特尔特在支持者的呐喊声中被戴上手铐。
这一幕发生在3月11日,距离马科斯政府与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亲密会晤”仅剩两周,命运的齿轮,似乎正朝着撕裂菲律宾的方向转动。一、杜特尔特被捕:政治家族的“苦肉计”还是权力清算? 杜特尔特家族与马科斯家族曾是菲律宾政坛的“盟友”。 2022年大选中,双方联手将小马科斯送上总统宝座,杜特尔特之女莎拉当选副总统。然而短短两年,这对“盟友”因内阁席位分配和南海政策分歧彻底决裂。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反人类罪”指控,成为马科斯扳倒政敌的绝佳工具。
尽管菲律宾2019年已退出ICC,但马科斯政府仍配合执行逮捕令,甚至派包机将老杜押往荷兰受审。耐人寻味的是,杜特尔特明知回国可能被捕,却拒绝向中国求援,反而高调表示“接受命运”。这场逮捕被外界视为一场政治豪赌。杜特尔特在棉兰老岛等地仍拥有60%以上支持率,其女儿莎拉虽遭弹劾,却在中期选举民调中逆势领先。
有分析认为,老杜的“悲情入狱”可能激发民众同情,为家族在5月中期选举中收割选票。
二、美防长访菲:一场精心策划的“反华”动员就在杜特尔特被引渡海牙的同一天,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突然调整亚太行程。他绕过传统盟友韩国,将菲律宾作为首访地,并与马科斯商讨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和5000人规模的“盾牌”军演。这场访问被马尼拉视为“雪中送炭”。
赫格塞思高调承诺“美菲同盟牢不可破”,并暗示支持菲律宾在仁爱礁、仙宾礁等海域“强化存在”。菲防长特奥多罗更直言要“主动遏制中国威胁”,计划将南海变成“多域作战试验场”。美国的“力挺”背后暗藏算计。特朗普政府尚未明确对菲军事援助细节,而菲律宾要求的美日澳联合军备升级,可能只是张“空头支票”。美军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已达极限,五角大楼内部甚至出现“菲律宾能否承受对抗代价”的质疑。
三、马科斯的致命选择:引狼入室还是绝地求生? 马科斯政府正陷入三重危机。经济上,大米价格暴涨引发民生不满;政治上,逮捕杜特尔特导致国家分裂;外交上,亲美政策遭到前总统阿罗约等亲华派强烈反对。为巩固权力,马科斯选择铤而走险。他默许美军中程导弹进驻吕宋岛,这些武器可覆盖中国沿海城市;同时加速推进美日澳菲“小分队”军事合作,试图将南海变成“亚洲版北约”前哨。
但这种“引狼入室”的行为,连菲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伊梅·马科斯(总统堂姐)都公开批评“出卖主权”。中国外交部已发出严厉警告。发言人郭嘉昆指出,某些国家“甘当棋子终成弃子”,南部战区更在美菲军演次日展开实战化反制,054A护卫舰和综合补给舰直扑争议海域。南海,这个曾被杜特尔特称作“合作之海”的区域,正因马科斯的抉择滑向深渊。
四、老杜能否翻盘:8000万菲律宾人的命运赌局海牙的法庭上,杜特尔特坚称“禁毒战争是为人民安宁”。他的支持者在马尼拉街头焚烧美国国旗,要求“释放老杜、驱逐美军”。副总统莎拉已飞赴荷兰,试图通过法律程序拖延审判,为家族争取时间。这场博弈的胜负手在于5月中期选举。如果杜特尔特派系能夺取参议院多数席位,不仅能赦免老杜,还可启动对马科斯的弹劾。
但马科斯也非坐以待毙,3月28日与赫格塞思的会晤中,他宣布将参加4月美菲“肩并肩”军演,试图用武力恫吓巩固权威。菲律宾政坛的撕裂已蔓延至军队。西部司令部部分军官公开质疑“为美国火中取栗”,而亲杜特尔特的棉兰老岛驻军甚至传出“必要时独立”的极端言论。当这个国家在亲美与自主之间摇摆时,8000万民众的命运,正被少数政治精英的野心裹挟着冲向未知的暴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