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造不会拆?中国退役“空中巨无霸”,为何在美国飞机坟场拆解?

娱栀 2024-10-05 11:53:40

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2022年2月到11月国内再无蓝胖子的身影,我国最后一架A380被送到美国拆解,这个曾经让无数航空爱好者为之痴迷的庞然大物,就这样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退役过程,却引发了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要大老远把飞机拉到美国去拆,难道中国就不能自己拆解吗?

是技术不够,还是成本太高,更让人不解的是,这种退役处理方式是否意味着连飞机坟场都遭到了垄断?

天价解剖:飞机拆解的复杂艺术

当我们谈论飞机拆解时,很多人可能会想象一个巨大的机械臂,像拆玩具一样把飞机拆得七零八落,但现实远比想象复杂得多,飞机拆解说白了就是给庞然大物做解剖。

首先得有个手术室,在航空界这个手术室就是飞机坟场,听起来挺吓人,其实就是专门存放和拆解退役飞机的地方。

但你别以为随便找块地就行,飞机坟场的选址可有讲究了:得空旷,不然哪儿放得下那么多大家伙,得干燥然飞机容易生锈,地形还得平坦,不然飞机怎么起降?

最绝的是这地方还不能太偏僻,要是飞机临时出点毛病,总不能半路抛锚吧?

就这些条件已经把大部分地方给刷下去了,美国的莫哈维沙漠就占尽了天时地利,成了世界最大的飞机坟场。

有了手术室还得有医生,飞机拆解可不是个人就能干的活,需要专业的拆解公司,这些公司得有特殊的资质,没有145资质许可证和相关机型的拆解资质,就别想碰飞机一根毛。

拆解过程更是门学问,得先给飞机洗澡,把里面的化学液体都排干净,然后才能开始手术,得小心翼翼地拆,保证每个零件的质量。

这叫飞行适应性检测,通过了才能出售,整个过程下来,没个把月都搞不定,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这么复杂中国就真的搞不定吗?

别急答案就在下文,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连蓝胖子这样的明星飞机,也会沦落到被拆解的地步。

蓝胖子的兴衰:A380的传奇之路

说起A380可真是一段传奇,这个被亲切地称为蓝胖子的庞然大物,曾经是航空界的明星。

它诞生的时候可是轰动一时,2005年在法国图卢兹,A380首次亮相就引发了轰动。

为了这场首秀,图卢兹临时开辟了一个能停一万辆车的停车场,几百个警察维持秩序,各国记者蜂拥而至,连德英法西的大佬们都来捧场。

A380一出世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中国第一个下单买了5架,阿联酋紧随其后。

阿联酋航空更是大手笔,把A380的头等舱改造成了空中五星级酒店,搞了扶梯、浴室、豪华大床,连酒吧都有,简直是要把土豪们宠上天。

一时间A380成了航空界的宠儿,走到哪都是焦点,可谁能想到,风光不过十来年,A380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问题出在哪儿呢,说白了就是太大了,A380就像是一个大胃王,每次飞行都得塞满肚子才不亏本。

可是随着点对点航线兴起,人们更愿意坐小飞机直达目的地,谁还愿意非要转机呢?

结果A380每次飞行都是半空的座位越飞越亏,2015年后订单就断了,到2019年空客公司不得不宣布停产,2021年彻底画上句号。

这么一想A380还真有点像是被时代抛弃的大恐龙,它强大它先进,可就是不够灵活,不适应新的环境。

那么问题来了:已经买了A380的航空公司该怎么办,尤其是像中国南方航空这样的公司,5架A380可不是小数目,留着天天亏钱;不用又觉得可惜。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下一个话题:当这些庞然大物退役后,该如何处理,对于中国航空业来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无处安放的翅膀:中国航空业的困境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想,不就是拆个飞机吗,有什么难的,可别小看这事儿对中国航空业来说,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

先说说南方航空的那5架A380,这些蓝胖子曾经是中国航空业的骄傲,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因为它们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本来A380是设计来跑长途国际航线的,结果在中国主要跑国内线,首都到欧美的航线被别人占了,好不容易谈成的联运又被法航搅黄了。

被迫在国内短程线上飞,那不是大材小用吗,不仅赚不到钱,还得经常保养花钱如流水,据说到2012年时,南航的A380已经亏了将近两个亿。

疫情初期A380倒是短暂地成了留学生和商务人士的香饽饽,可好景不长随着疫情加剧和熔断政策出台,这点优势也没了。

面对这种情况,南航不得不考虑把A380退役拆解,可这一退役,问题就来了:中国竟然没地方拆这么大的飞机!

首先中国缺个像样的飞机坟场,前面说了飞机坟场选址可有讲究了,中国虽然地方大,但真要找个又空旷、又干燥、又平坦、还交通便利的地方,还真不容易。

沙漠倒是有可都在偏远地区不合适,其次中国对A380这种新型飞机的了解还不够深。

A380引进时间不长,国内缺乏评估零件价值的经验,对国际二手市场也不够熟悉。

这就好比你有个高科技产品要卖,但不知道它值多少钱,也不知道该卖给谁。

再说说拆解公司,中国的飞机拆解公司都是新丁经验不足,虽然2015年就成立了第一家拆解公司,但直到2018年才正式运营。

目前国内还没有获得A380的拆解资质,也缺乏对这种复杂飞机的拆解经验,最后还有个市场问题。

国内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用二手零件,所以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想卖到国际市场吧,又面临严格的贸易壁垒。

没有美国的EAA认证或欧洲的EASA认证,中国的飞机零件就进不了国际市场。

这一连串的困难,就像是给中国航空业上了一堂难度极高的实践课,没办法,只能把A380送到美国去拆解。

但是这种无奈的选择也让人不禁思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航空业该如何突破重围,建立自己的飞机拆解产业链呢?

其实答案或许就在我们眼前,中国航空业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在飞机拆解产业上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希望。

中国飞机拆解产业的发展之路

虽然目前中国在飞机拆解方面还有不少短板,但别以为我们就干坐着等,恰恰相反这个困境反而激发了国内航空界的创新精神。

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019年民航局发布了一个听起来很复杂的文件——《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维修能力管理办法》。

别被这个长名字吓到,其实就是给飞机拆解业定规矩,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正式发展这个产业了。

不仅如此很多地方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个行业,比如四川省把飞机拆解列为重点发展产业,哈尔滨市更是喊出了要打造中国飞机城的口号,这些政策就像是给飞机拆解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技术方面中国也没闲着,国内的航空公司和研究机构开始联手搞研发,比如中国商飞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了一套适合国产大飞机的拆解技术。

一些大学还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这就好比是在为未来的飞机医生做准备。

说到机遇中国的飞机拆解行业可以说是来得正是时候,随着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将有大量飞机面临退役。

有预测说到2025年,中国将有超过2000架飞机需要退役处理,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啊!

怎么在短时间内追上国际水平,怎么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怎么打破国际市场的壁垒,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有中国在航空材料回收和再利用方面也有了不少进展,有些企业已经开始研究飞机碳纤维材料的回收技术。

这不仅能提高资源利用率,还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虽然现在还需要把A380送到美国去拆。

但相信用不了多久,中国就能建立起自己的飞机坟场,实现飞机全生命周期的自主管理。

结语:

中国航空业在飞机拆解领域面临的挑战,折射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从飞机设计、制造到运营、维护,再到最后的拆解回收,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航空产业是一个全球化的产业,需要国际合作,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中国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推动航空技术的进步。

到那时中国航空业将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在世界航空舞台上展现更加耀眼的风采,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中国航空业必将展翅高飞再创辉煌!

参考资料:

金台资讯于12024年8月30日所发布《带动百亿产业链!国内首启飞机拆解循环利用项目》

红星新闻于2024年8月29日所发布《国内首个飞机拆解和循环利用项目正式启动》

3 阅读:267
娱栀

娱栀

关注娱栀!每天分享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