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贺子珍唯一活下来的孩子,毛主席病危时她哭喊道:“爸爸”

十三姨说历史 2024-12-19 11:11:03

毛主席和贺子珍

每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的日子。每当这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感觉爸爸就在眼前,总想再仔细看看离别多年的爸爸现在是什么样子,她心中对爸爸充满无尽的思念。

自从毛主席逝世后,每逢9月9日和12月26日,李敏等亲属总要聚在一起去天安门广场的毛主席纪念堂。而毛主席对李敏的爱也是无尽的,有这样一个例子。

关于李敏的出生日期,一直有1936年冬和1937年春天两种说法,但是毛主席却记得非常清楚。李敏曾说:“爸爸说我是1937年春天出生的,可见孩子在日理万机的爸爸心中位置。在我出生后几个月,母亲去了苏联。1940年初冬,父亲送我去苏联看望母亲。”

毛主席对女儿李敏的感情在病危时体现地淋漓尽致,1976年9月初,李敏被允许看望病危的父亲。那天,李敏来到中南海菊香书屋。当李敏看到父亲时,毛主席仰卧在床上,病魔折磨得他面容憔悴、声音微弱,但神志很清醒。

李敏立即上前轻声喊道:“爸爸。”看到女儿来了,说:“娇娇你来了。”李敏点了点头。毛主席又问:“你为什么不常来看看我啊?我想你啊。”那一刻,李敏心中悲伤不已,她知道爸爸晚年内心无比孤独寂寞。父亲也希望有家庭的温暖,也希望得到家人的爱,更希望享受天伦之乐。

毛主席和李敏

这是一篇关于毛主席女儿李敏的文章。如果大家希望了解毛主席和李敏父女之间的感人故事,不妨静下心来认真看看,或许能感受伟人那朴素又珍贵的亲情。

1936年冬,毛主席率领红军抵达陕西保安县。虽说是一个县城,当时这里总人口不到400人,房屋很少。毛主席和贺子珍住在一个很破旧的小窑洞里。在窑洞里,贺子珍生下了李敏。女儿出生后,邓颖超、康克清等人前来祝贺。

一到窑洞外,邓颖超就问:“子珍生了没有?”毛主席显得很高兴,说:“生了,生了。”邓颖超看到襁褓中的婴儿又瘦又小,就说:“真是个小娇娇啊。”站在一旁的毛主席一听,就给这个女儿起了个小名“毛娇娇”。

然而,李敏出生几个月后贺子珍就去了苏联,李敏则留在毛主席身边生活到4岁。1940年冬,正值抗战严峻时刻,毛主席决定将女儿送去苏联跟贺子珍一起生活。李敏千里迢迢找妈妈,顺利和贺子珍相聚,由此开始了在莫斯科的童年岁月,这一呆就是7年。

在苏联生活的日子里,苏联国内环境恶化,加上与国内联系不通畅,李敏脑海中对父亲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在莫斯科,李敏遇到了两个哥哥,毛岸英和毛岸青。年龄稍长后,毛岸青告诉李敏,他们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领袖毛泽东,起初李敏还不愿相信。

周恩来和邓颖超看望毛岸英、毛岸青

贺子珍平常还要学习和工作,就把李敏送到当地儿童院的幼儿班,好在有两个哥哥帮忙照看。李敏后来回忆时说:“我们4人节假日都会聚在一起,围在妈妈身边,这是一段短暂的团圆快乐时光。”

李敏身体原本就不太好,莫斯科的酷寒让她患上了肺炎,加上苏联正在进行卫国战争,医疗资源也极度短缺。当贺子珍再看到李敏时,女儿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医生认为她没救了。怎么办?贺子珍没有放弃,她变卖家中的一些物品,买了白糖和奶粉喂养女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在贺子珍的精心照料下,李敏身体奇迹般康复了。

李敏身体是好起来了,可贺子珍因精神问题被送进精神病院。李敏被留在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当时儿童院里挂着很多国家领袖的画像,其中一幅就是毛主席。毛岸青一再告诉这就是他们爸爸,可李敏还是不太相信。

李敏对父亲的感情,是在母亲的不断叙说中逐步加深的。1947年夏,贺子珍带着李敏返回祖国,来到哈尔滨生活。对于11岁的李敏来说,她已经逐渐意识到毛岸青哥哥确实没有骗她,父亲是一个了不起的大人物。

随着解放军在解放战场势如破竹,毛主席也来到了北平香山双清别墅办公生活。革命胜利在望,难得清闲的毛主席想到了女儿。1949年初夏,毛主席请贺子珍胞妹贺怡去哈尔滨把娇娇接到北平。

贺子珍在苏联

此时的李敏已经12岁了,聪明伶俐,天真活泼,而且还会说一口流利的俄语。听姨妈说要带她北平见父亲,李敏内心高兴之余又有点矛盾。离开父亲身边太久了,4岁前的记忆已经忘记了。

在姨妈和母亲的鼓励下,李敏想了一个主意,给父亲写一封信。这封信是用俄文写的,字迹歪歪扭扭,全文如下:

“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的身边。”

毛主席收到信件后,一看全是俄文,一个字都不认识,他让人翻译,弄清信中意思后,他哈哈大笑,立即给女儿回信一封。

“娇娇:看到了你的来信我很高兴。你是我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大了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快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已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来。”

收到父亲亲笔信后,李敏几乎跳了起来,围着母亲不停地说:“爸爸来电报了,爸爸还记得我。我要去北平见爸爸啦!”看着眼前天真烂漫的女儿,贺子珍眼神很复杂,她想到了曾经和丈夫共同战斗的岁月,如今却物是人非。

李敏和毛主席

由于种种原因,贺子珍没有和李敏一起去北平。车子开动了,李敏小手伸出窗外不停地朝母亲招手,贺子珍只是看着女儿,那一刻没人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贺怡带着李敏先是来大连,后乘船去天津,然后转乘火车来到北平。当时毛主席还住在香山双清别墅,听说娇娇回来了,毛主席立即从办公室里走出来迎接,老远处就呼喊女儿的名字。

看到眼前身材魁梧对着自己微笑的父亲,李敏激动地扑了上去,大喊:“爸爸。”毛主席也激动地抱起李敏,阔别10年后的再次见面,那天毛主席脸上笑容不断,她把女儿亲了又亲,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幸福。

李敏来到身边,给毛主席带来很大的慰藉,一有空总是牵着她到香山公园散步,越看眼前的“洋娃娃”越是喜欢。在毛主席的安排下,李敏开始学习中文,一段时间后已经能和爸爸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了。

毛主席对李敏要求很严格,每天都给她布置读书任务,而还要检查落实情况。有一次,李敏偷懒看俄文版,被毛主席训斥。李敏后来也承认,“如果不是爸爸不允许看俄文版的命令,我大概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这样,我会在学习中文的行列中掉队。是父亲给了我知识和力量,练就了我迎难而上的意志。这是永恒的爱之光,令我和我的孩子们终生受益。”

毛主席和李敏等人在一起

有一次,毛主席吃完晚饭后把娇娇叫到身边,对她说:“爸爸再给你取一个名字,怎样?”

“爸爸,我有名字的,叫毛娇娇”,李敏有些不理解为何爸爸还要给她起名字。毛主席则微笑着说:“娇娇这个名字是你刚出生时取的小名,现在你长大了,要上中学了,我要给你取一个正式学名,这个名字一定要有深刻的意义。以后你的就叫‘李敏’。”

“我不是姓姓毛吗?爸爸你怎么给起李敏这个名字呢?”李敏脑中充满疑问。毛主席早料到李敏会这样问,就跟他说了当年敌人进攻延安,自己化名李德胜的经过。李敏听得入迷,毛主席说得则很动情。

毛主席还说解释为何用“敏”这个字,他从书桌上拿起《论语》,翻到《里仁》这篇文章,指着其中的一句话,“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对娇娇解释说:“讷,就是语言迟钝的意思。敏,则的意思则很多。以后你就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哦。”

毛主席继续说:“爸爸当年为了革命需要,用了很多名字,毛润之、李德胜、子任等十多个名字,但我还是最喜欢李德胜这个名字。”

那一刻李敏明白了爸爸给她取名的真正用意,这是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努力成为一个对革命有用的人。毛主席对李敏要求很严格,晚年的李敏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

“父亲对我来说既是慈父又是严父,他细心的关爱,给人温暖;他严格的管教,让我受用终身。他要求我做一个普通百姓、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他是这样要求我的,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包括我的孩子们,也是这样,做一个普通百姓。”

李敏和丈夫孔令华

新中国成立后,贺子珍未能来北平,转而在上海幽居生活。毛主席对贺子珍的感情是无比真挚的,李敏成为了两人之间互相了解的纽带。每当李敏放假,毛主席就安排她去上海看望贺子珍。

有一次,李敏从上海回来告知母亲生病了又不肯吃药。毛主席获悉后很关心,就写信劝说,还托人给贺子珍寻找治病的良药。

还有一次,毛主席对李敏说:“你妈妈过去身材可苗条了,腰很细很细的。”毛主席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你妈妈现在是什么样子了,还是那么苗条吗?”

李敏哈哈大笑,“妈妈现在可胖了,像个大水桶一样。”听了女儿的描述,毛主席脸上的笑容渐渐没了。那一刻李敏心里很清楚,爸爸对妈妈的爱一直没有改变。

1959年8月,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婚。两人的婚事得到毛主席的同意,还主持的两人的婚礼。婚后,李敏夫妇住在了中南海,不久儿子出生了。

李敏和母亲贺子珍在一起

只要一有空,毛主席就来看小外甥,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这一切都被江青看在眼中,而且经常对李敏一家冷嘲热讽。李敏深思之后,决定搬出中南海另找房屋生活。为了一家人的和睦生活,毛主席点头同意了。

自从搬离中南海后,她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此后,李敏进出中南海变得艰难起来,需要先在门口等待,接到通报后才能进去,有时半天时间也进不去。

特殊时期来到了,李敏相见爸爸更为困难了。李敏曾说:“从爸爸患病到逝世,我就见过他三次面。”李敏没有说错,由于江青等人的阻拦,她连中南海的大门都很难进入,更别提见到爸爸了。

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毛主席罕见地出席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毛主席见到了李敏,还拉着她的手说:“娇娇,你为什么不来看看我呢?你要常来看看我啊。”现场人员很多,李敏不便向爸爸诉苦,只是用地地点了点头。

还有一次,李敏接到毛远新打来的电话,说毛主席病重,赶紧来北京看看。接到电话后,李敏泪如雨下,立即回到北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入中南海后,江青却对她说:“主席已经抢救过来了,身体好多了,你现在离开吧。”

李敏

好不容易来看望爸爸,李敏不肯离开,说:“爸爸身体不好,我要守候在爸爸身边。”江青不高兴了,就说:“你现在呆在这里,主席身体如果出了问题,你能负起这个责任吗?如果你再这样,以后再也不让你来看了。”

听了江青这番话,里面火冒三丈,就说不肯走。眼看两人将爆发冲突,守候一旁的汪东兴一番劝说,李敏这才很不情愿地离开中南海。李敏万万没想到,此后她再也没有听到关于爸爸身体情况的消息,也没有任何人告诉关于爸爸的一切。

有几次,李敏实在忍不住想去看看爸爸,可到了中南海门口就是无法进去。第三次见到爸爸,是他病逝前几天。李敏是从一份内部文件看到父亲的病情,这一次她不顾一切冲进中南海,终于见到了爸爸。

毛主席见到女儿来了,拉着她的手后还是那一句话,“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啊?”李敏无言以对,哭喊道,“爸爸,我来晚了。”

毛主席和贺子珍

“你今年多大了?”毛主席接着问道。“爸爸,我39了。”“不,你38。”病危中的毛主席对女儿出生年份依旧记得很清楚,李敏再也忍不住了,不停地抹眼泪。这是李敏和爸爸最后一次见面,其中还发生一个小故事。

毛主席打了一个谜一样的手势,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了一个小圆圈,还以极其微弱的声音说了一句话。李敏没有听清楚爸爸说了啥,旁边其他人员也没有听清楚。做完这些,毛主席慢慢闭上双眼,李敏就离开房间。

多年之后,李敏才知道爸爸当年那个圆圈手势的意思,母亲曾用过“桂圆”这个名字,那个圆圈就是就是“圆”的意思,原来爸爸病危时还在向她询问母亲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59年7月9日晚,毛主席和贺子珍阔别22年终于见面了。两人这次会面是秘密进行的,相逢不似长相忆,一度相逢一度愁。此情此景,贺子珍话未出口,就已经泪流满面。

李敏

毛主席把一杯茶端到贺子珍面前,轻声劝慰道:“我们又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贺子珍情绪稳定后,毛主席详细询问她身体、生活情况。1970年,毛主席最后一次登庐山,一次和身边工作人员说:“贺子珍对我最好,长得也漂亮。她后来有病,老怀疑别人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毛主席逝世时,李敏接到了从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让他去看望爸爸。起初,李敏认为爸爸可能病情加重,没想到了爸爸已经逝世了。来到爸爸病房时,发现原本输氧的面罩已经撤走了……

刹那间,李敏脑海中一片空白,不由得失声痛哭。毛主席逝世后,李敏严格要求自己,她把父亲的教导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做一个普通百姓、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做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毛主席的一生波澜壮阔,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是他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可是,毛主席一家先后有6位烈士,尤其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的牺牲,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沉痛打击。晚年的毛主席,想见一见女儿都如此之艰难,伟人的痛苦,普通人难以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李敏夫妇和母亲贺子珍在毛主席纪念堂前

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和子女间的亲情。根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的只是他人替你负重前行。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铭记历史,不忘先烈。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