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系辞传》的作者推测《周易》的成书年代是在中古时期。但对于上古与中古的划分,在古籍中是以伏羲氏为上古,虞夏时为中古。在现代,则是以魏晋到隋唐为中古。但是从《周易》的卦爻辞中多是忧患的言辞,推测其作者应该是处于商末的衰世。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脩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辯義,巽以行權。
这三段话所讲的九个卦,有交叉和重复,可以合并后一起来读。
《履卦》是道德修养的基础,教人保持言行的平和,以平和而不争的心态到达目的地。
《谦卦》是道德施行的把柄,教人谦卑有礼,以“礼”来约束自己。《复卦》是道德遵循的根本,教人从微小的征兆去辨析善恶,能预先知道得失而自觉地返归善道。
《恒卦》是道德巩固的前提,教人在正邪相杂的环境中,始终如一地坚守美德而不厌倦。
《损卦》是道德修养的体现,先要做到自我减损是很难的,但这是为了日后能远离灾祸。
《益卦》是道德增益的方法,不断充实自己的善念善行,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为了天下民众的利益。
《困卦》是道德修养的检验,即使在穷困中也要坚守正道,减少报怨,才能获得亨通。
《井卦》是据守道德的处所,“德”要像居所可迁而井不可迁一样,以此来辨别什么是“义”。
《巽卦》是道德自制的规范,隐去那些虚荣的称赞,要韬光养晦,顺时、顺势地行使权力。
(八)《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周易》这本书很难究其穷极(不可远),其中所讲的阴阳之道是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屡迁),而不是固定在某一个位置。六个爻(六虚)的位置也是在不断地变动(周流),上下无定规,刚柔相变易。所以我们不可将它视作固定不变的模式(典要),唯有在变动中寻求适宜的方法。
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无有師保,如臨父母。
六爻的出入往返,都有法度的制约;内卦与外卦的组合,也都有内在的规律。能够明察未来的忧患与往事的原因,即使没有老师和保姆的教诲,但也像有父母在身边监护着一样。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在初始研习《周易》时,要先遵循(率)卦爻辞的本义,继而揣度(揆)其规律(方),就能发现其中可循的常道、常法。但假如没有贤明的人,则《周易》的道理也不会虚妄地推行。
(九)《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
《周易》这部书,是从追溯事物的源头开始,以探求事物的结局为终了,将事物演变的规律归纳成一个个卦体,以此揭示事物的本质。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一卦六爻,以阴阳的错综杂糅,来反映事物的时态和物象。初爻,象征事物的开端只有隐微的征兆,有时难以理解。上爻,象征事物的终结,往往容易理解。就像大树的本末一样。初爻的爻辞,只是初拟事物发展的端绪。上爻的爻辞,则好比是事物发展的结局。但如果(若夫)没有中间二、三、四、五爻阴阳杂糅的变化规律(撰德),来辨识是非吉凶,则无法完备其中的道理。
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智)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噫”,是表示感慨、悲痛、叹息的文言叹词。要知道人事的存亡、吉凶,智者只需安坐于家中观其卦辞,就可以预知大半了。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第二和第四爻,都同处偶数的阴位(同功),以顺从为命。第二爻因位于下卦之中,所以多美誉。第四爻因靠近第五爻尊位的边上,所以多戒惧。两者的利害得失(善)不同。阴柔之道,不利于远大作为,其要旨是只求“无咎”,其功用在于柔顺守中。
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第三和第五爻,都同处奇数的阳位(同功),以刚健自主为事。第三爻因位于下卦的边上,地位卑贱,所以其爻辞多“凶”。第五爻位于上卦之中的尊贵位置,所以多有功绩。两者因贵贱等级不同,如果是阴柔之爻,则多危难;如果是阳刚之爻,则有可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