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博也救不了本科双非?寒窗苦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夏目家的社会 2024-12-15 02:39:38

「金本、银硕、铜博」,这句在求职圈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如今像一把尖刀,狠狠地扎进了无数「双非」本科毕业生的心里。即使他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考上了985、211名校的硕士甚至博士,却依然难以摆脱「第一学历」的原罪,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 这不禁让人发出灵魂拷问:寒窗苦读十余载,努力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最近,关于「第一学历歧视」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不少2024届应届毕业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一些企业明确表示不招录「双非」本科毕业生,即使拥有名校硕士或博士学位也无济于事。 一位985高校硕士毕业生,在面试时被HR反复追问本科院校,最终因本科「出身」普通而被多家企业婉拒,这种赤裸裸的歧视让她感到深深的挫败感,仿佛多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更令人心酸的是,即使在学历内卷如此严重的今天,一些本硕博都毕业于985名校的「天之骄子」,也可能因为本科并非最顶尖的985而被卡住,在竞争激烈的高校教师招聘中败下阵来。 「金本、银硕、铜博」的魔咒,似乎无处不在,紧紧扼住了无数求职者的喉咙。

难道「双非」本科就真的低人一等吗?难道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学历就无法改变命运吗?这显然是不公平的!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并非完全由第一学历决定。后期的学习和成长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很多「双非」本科毕业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毅力,在研究生阶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丝毫不逊色于名校本科生。 他们也渴望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而不是被一纸本科文凭拒之门外。

企业将「第一学历」作为筛选人才的唯一标准,不仅是对「双非」毕业生的不公平,也是对自身发展的短视。人才的选拔应该注重能力和潜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张文凭来判断。过度强调「第一学历」,只会导致人才的流失,最终损害的是企业的自身利益。

更让人担忧的是,「第一学历歧视」会加剧教育的焦虑,让更多人陷入「学历竞赛」的怪圈。为了追求更高的学历,一些学生可能会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盲目追求名校,最终导致身心俱疲,甚至迷失自我。

「第一学历」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天花板」,更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消除「第一学历歧视」,为所有求职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让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看到希望,都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我们更要鼓励那些正在努力的「双非」学子,不要被「第一学历」的标签所束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变学历,更在于提升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够打破「第一学历」的魔咒,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0 阅读:175
夏目家的社会

夏目家的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