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域10年禁渔效果显著,黄河全水域禁渔为何迟迟不来?
2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介绍长江十年禁渔有关情况时称,2022年长江鱼类数量达到了193种,比禁渔之前的2020年增加了25种。长江水域中的知名物种长江江豚由2017年的1012头增长到了2022年的1249头,短短5年暴增20%。此外,像野生刀鱼、鳤鱼等稀有鱼种也频繁现身,并多次出现在其他江段。
长江全水域禁渔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论名气与长江不分伯仲,却迟迟不见全水域禁渔,真是没必要吗?
错!黄河实施全面禁渔的紧迫性丝毫不亚于长江。长江全面禁渔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渔业资源萎缩,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每年的渔获不足10万吨,相比50年代暴减了90%以上。
鱼种数量也大幅减少,像白鳍豚、白鲟已经功能性灭绝,中华鲟和长江上游的长江鲟数量越来越少。也就是说,再不禁捕、保护长江鱼资源,若干年后将无鱼可捕。
黄河呢?鱼资源衰败程度比长江有过之而无不及。巅峰时期黄河中的鱼多达191种,2007年渔业部门再次统计时仅剩下了78种,暴减60%,像上游的厚唇裸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骨唇黄河鱼早已消失不见,就连知名度较高的黄河鸽子鱼、黄河雅罗鱼、鳗鲡都濒临灭绝。
除了鱼种数量大幅减少外,渔获产量也在萎缩。20世纪60年代黄河刀鱼年捕获量达百万斤,最多时超3百万斤,相当一部分刀鱼会用来出口赚外汇,如今野生黄河刀鱼一条难求。
黄河鲤鱼也不例外,50年代单是黄河河南段每年捕捞的黄河鲤就超过15万公斤,现在捕获的几乎全是德国镜鲤与黄河鲤鱼产下的杂技鲤二代,这种鱼肉质发柴,且有股土腥味,而味道鲜美、纯正的野生黄河鲤却很难捕到了。
也就是说,单从保护鱼资源的角度也应效仿长江实施10年全水域禁渔,那为何黄河禁渔迟迟不实行呢?
实事求是地讲,黄河禁渔很早就启动了,且力度一次比一次大。以黄河河南段为例,早在2006年就探索黄河干流禁渔,不过每年禁渔时间只有2个月。2018年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禁渔时间从2个月增加到了3个月,即从每年4月1日持续到6月30日。
为期3个月的禁渔期显然不能对恢复鱼资源起到较好作用。很多淡水鱼会趁着每年3月份水温提升时交配产卵,幼苗3个月后最多长到二三十公分,一旦禁捕期结束幼苗大概率成为渔民网中的猎物。用一位黄河边老渔民的话讲:只保护产卵、不保护幼苗,等于不保护。
长江实施10年禁渔的一个目的也是针对这一问题。长江中很多经济鱼3-4年才能性成熟,10年禁渔能为多数鱼种争取到2-3个世代繁衍,进而撬动整个水体生态复苏。
鉴于此,2022年河南做出了类似安排,将禁渔期调整为了4月1日至7月31日,禁渔期从过去的3个月延长到了4个月。
那为什么黄河不能像长江那样实施10年禁渔呢?为何总是“扭扭捏捏”呢?
有人说是为了黄河仅有的渔获资源。其实不然,目前整个黄河水域每年渔获产量不足4.6万吨,要知道我国每年淡水水产品产量超过3000万吨,黄河渔获占比不到0.2%,基本可忽略不计,哪怕立即禁捕普通老百姓也不会缺鱼吃。
经济因素或是阻碍黄河全面禁渔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农业农村部对黄河沿岸各省份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摸底调查,发现有2万多人专业从事黄河捕捞,1.5万人兼职捕捞,这还包括靠贩卖、烹饪黄河鱼的从业者。
不像长江沿岸省份经济都比较发达,渔民上岸后能很快找到新工作,几万人突然不能捕鱼可能意味着长期失业,这为长期禁渔增加了阻力。
黄河沿线超5000公里,严格落实10年禁渔渔政执法人员人手可能不够。若加大执法,则需要购置车辆、船艇、取证录像等装备,这对于原本收入不高的地方来说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土豆看到了一个这样的新闻。为顺利实施长江10年禁渔,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地方累计落实补偿补助资金达269亿元,这笔资金大部分用于渔民安置。这么算下来,若黄河实施10年禁渔至少需要几十亿元。
那这些困难真就无法克服,黄河10年禁渔不能实现吗?也不是。2022年一位河南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实施我省黄河流域十年禁渔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的提案。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是这样回复的:将开展黄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工作,摸清黄河流域渔业资源情况,为下一步国家可能实施的黄河流域新的禁渔政策做准备。
从回复中可以看出“黄河10年禁渔”很可能已经在讨论之中,落地实施也有可能就在这两年,值得期待。
原创: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