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刷抖音,你会突然看到一个面容稚嫩的小伙子,愤怒地对着镜头讲自己的“血泪经历”,控诉一个几乎无人不知的舞台——德云社。
小伙子自称是“龙字科”学员小黑龙,他的言辞犀利,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无奈:为什么自己为梦想甘愿付出了一切,却换来一个“叛徒”的名声?
这场争议瞬间点燃网络,引发了无数关于名利和梦想、师徒和条件的讨论,甚至连郭德纲本人也被拉下水。
还记得德云社几年前宣布准备开“龙字科”招生的消息吗?
消息一出,有无数人排队报名,满心期待着一个属于相声爱好者的春天。
小黑龙就是其中一位。
他是一位有40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早已对相声心生热爱。
但这次招生有点特别,说是相声选拔,结果更多人关注的是“入选的门槛”——用刷礼物的多少评估资格。
为了进入德云社,小黑龙毫不犹豫地砸了20万,这才获得了面试资格。
普通人可能会想,这是不是太离谱了?
但对于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来说,那一刻也许并没有多想。
入选后,他与德云社达成了一些特殊协议,比如暂停自己当前的吐槽类博主工作,不能以德云社的名义做任何商业活动。
换句话说,他在等待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疫情把所有计划都推迟了,等来的却是无休止的拖延和冷处理。
三年过去,“龙字科”学员连一堂正经的课程都没上过,梦想是不是被白白耽误了?
小黑龙的控诉便是从这里爆发的。
为何禁止直播带货?
还有一件事在德云社内部引发了不小的争论,那就是郭德纲对徒弟们直播带货的限制。
有人说,师徒关系是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但商业化的浪潮让这种关系没那么简单了。
何况直播带货,在如今看来已经成为“不管演员还是网红”都会选择的一条收入之路。
事情起源于郭德纲的一次直播,他对此进行了回应,表示不是不让徒弟们带货,而是不允许他们穿着相声演出服去带货。
原因也很简单,“穿演出服直播实在有点浪费时间”。
郭德纲认为,一旦直播内容出现问题,比如假的商品或不良商家,观众就会把这笔账算到演员身上,想要“挽回”职业形象就难上加难了。
大部分网友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有人吐槽郭德纲“挡住了徒弟们的财路”。
两种声音交织,让围观的网友看戏之余也在思考:舞台表演、带货直播和师徒关系,三者之间真的很难平衡吗?
如果你是德云社的老粉丝,看到小黑龙的这番控诉可能并不会感到太惊讶。
这些年来,德云社师徒闹矛盾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而早期曹云金离开的“风波”无疑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次。
彼时,曹云金作为郭德纲的得意门生,在德云社人气颇高。
可后来因利益分配的问题,毅然退出德云社,另起炉灶,创立了“听云轩”。
他曾发长文控诉:拜师费高昂、赚的钱不够参与分红、私下接活积怨太深等,让这段多年的师徒情画上了句号。
尽管郭德纲后来回应了这些指控,但围绕着德云社“利益大于情感”的争论却愈演愈烈,一代“叛徒”的称号也被扣在了曹云金头上。
如今,小黑龙跳出来的这一幕似乎有些熟悉,但也更让人思考:师徒关系究竟是一种责任,还是一种契约?
是成就彼此,还是束缚成长?
观众看得见的,是舞台上的光鲜热闹——看不见的,可能是太多复杂的利益斗争。
是爆料还是流量争议?
关于小黑龙的爆料,舆论一分为二。
一部分人认为他的控诉切中了问题核心,认为像这种巨大的文化机构,在面对学员的成长和权益时,确实需要更加公开透明和有责任感。
而另一些人却觉得,小黑龙的做法是不够恰当的,有在“蹭热度”的嫌疑。
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时代,真相往往会被海量的信息和情绪掩盖,人们对于事件的关注也多夹杂着对网络流量的敏感嗅觉。
但对于任何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小黑龙的经历可能都是值得被探讨的例子。
从满怀希望报考到最后变成“谁也不待见”的局面,这中间的裂痕是在哪里出现的?
是他和德云社都没能处理好具体课程的规划,还是商业模式带来的矛盾升级?
没人能轻易回答。
无论像小黑龙这样的普通人,还是如郭德纲般的大师,都在试图平衡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德云社努力商业化,这无可厚非,但也意味着它需要承担更多责任。
正如所有顶尖企业一样,当你吸引无数渴望发展的年轻人时,这种吸引力本身就自带一种承诺:用更好的机会、更切实的学习空间成就每一个追梦者。
相反,对于追梦人来说,也需要学会应对现实的各种挑战。
到底是把挫折捶成一副骨气,还是被它打倒,最后选择一条看似捷径的道路?
没有谁会立刻有答案。
或许,这才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最大思考:梦想是诱人的,但在现实的浪潮中保持初心,未必轻而易举。
用户10xxx39
又一只狼崽子❗还好自己现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