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娱又有了新的天花板!
10岁出道,14岁拿金马奖,18岁当导演。
妹妹太牛了!
“我想要留下一部作品,一部真正能代表我想法的电影”。
所以有了这部由她自导自演的《她问》。
同龄小花们,批量生产生活喜剧,争当“国民闺女”、“国民妹妹”。
《嘉年华》,她演目睹“幼女被强暴”的证人。
12岁的她并无经验,于是她跑到酒店打工,体验一个前台小妹的生活。
干起活来,她麻利老练,汗湿的刘海黏在额前。
跟律师要钱时,她眼神警惕闪烁,不断打量周遭。
钱到手后,她下意识对着光线验钞,动作极其自然。
准备出卖身体时,她甚至不敢直视镜中的自己,嘴角那一抹难以察觉的叹息,是自嘲。
如此强大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一度让人忘了她当时才12岁。
比17岁封后的李小璐,还早了4年。
当闺蜜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时,棠真眼睁睁等待对方咽气。
此时的少女,眼神里不见天真,只有恶毒。
在确认闺蜜死亡之后,她松了一口气,控制已久的泪水终于滑落。
是悲伤吗?分明更像是完成一场“杀人仪式”后的彻底黑化。
如此精准强大的情绪掌控力,实在令人叹服!
全剧最绝的一场戏,是棠真在火车上被暗恋对象“性侵”。
她不仅要演出被人强暴的皮肉之痛,还要传递出身心破灭后的绝望窒息。
全程没有一句台词。
她只用一个万念俱灰的笑容和一声自嘲的轻叹,便让观众感同身受。
有人说:一提到《血观音》,首先想到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棠真。
很难相信,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演法,出自一个从未学过表演的13岁小孩。
她的出现,一夜间打破了大家对“00后小花”的刻板印象。
“我在承受着,我这个年纪所不该承受的东西。”
“我在接受着,我原本不想要接受的一些事实。”
她一切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令她不得不“早熟”。
“早熟”就代表足够敏感,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对于一个童星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只会让她更早地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
在她身上,总能看出一股与少女年龄不相符的“世故”。
这恰好证明她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努力想要证明自己,急切想要融入成人世界的“早熟”少女。
她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大学生,骑着单车,背着布包,在北京的马路上赶着早高峰。
她也读上野千鹤子的书,画怪诞又邪典的涂鸦。
虽然从不营销“学霸人设”,但她的优秀和刻苦,处处可见。
她拒绝“天才少女”的标签,她更希望被看到的,不是难忘项背的天赋,而是集腋成裘的努力。
“没什么天才不天才,你不努力,早晚会有人超过你。”
“努力是可以超过天赋的,所以我一直在默默努力。”
十几岁就有如此清醒发言,也难怪最近两年,她的古早采访会被拿来拉踩其他明星。
小小年纪,她知世故而不世故,她有天赋却更有敬畏心。
未来的路还很长,光凭一点天赋不够支撑她走完全程,所以她必须努力去尝试一切。
她的好胜心,不允许她输。
世界给女性传递着单一的审美价值观:要瘦、要年轻、要漂亮、要白、要听话。
但是她偏不。
她坚信,只要你努力,每一个阶段你都有自己的美。
只要她愿意,她也可以成为任何她想成为的大人。
就像她自己说的:
“我的人生还很长,就让我慢慢地走就好。”
对啊,她才19岁。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