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人口数据一公布,好家伙,就像一颗炸弹丢进了平静的湖面,炸开了锅。2024 年,全国人口又少了,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啦,少了 139 万呐!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心里一紧。
咱们先看看这 GDP,2024 年达到了 1349084 亿元,增长 5.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314 元,名义增长 5.3% ;粮食总产量 70650 万吨,增长 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87895 亿元,增长 3.5%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374 亿元,增长 3.2% ;进出口 438468 亿元,增长 5.0% ;CPI 上涨 0.2% ;城镇调查失业率 5.1% 。这些数据有增有减,各有各的情况,但人口数据,那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中国人口的历史,就像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新中国刚成立那会,社会慢慢稳定,经济也开始走上正轨,大家生孩子的热情也高起来了。从 1949 年到 1957 年这 8 年,人口蹭蹭往上涨,净增了 1.05 亿人。可好日子没过几年,先是遇到了一些动荡,接着又赶上三年自然灾害,这人口增长就像被踩了急刹车,直接中断了。1960 年和 1961 年,出现了第一次人口负增长,那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生孩子呀。
后来,社会经济又稳定下来了,从 1962 年到 1970 年,这 8 年时间,人口又开始猛增,净增了 1.57 亿人,第二波生育高峰就这么来了。再后来,到了 1981 年 - 1990 年,计划生育成了基本国策。但你猜怎么着,第二波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到了生育年龄,人口出生率又回升了,这十年净增 1.43 亿人,第三波生育高峰又出现了。
不过从那之后,人口增量就像坐滑梯一样,慢慢往下滑。1999 年之前,人口增量还能维持在千万以上,之后就变成 900 万、800 万、700 万、500 万,越来越少。就像一个雪球从山上滚下来,根本停不下来。中间就 2016 年的时候,二胎政策一放开,新出生人口像打了一针兴奋剂,短暂上升了,人口增量比 2015 年多了 129 万。但 2016 年之后,又开始一路狂跌,2021 年跌破百万,2022 年出现首次负增长,2023 年减少了 208 万,2024 年又减少 139 万。照这趋势,以后每年的人口状况,估计也乐观不到哪去。
不过,2024 年有个稍微让人欣慰点的消息,全国出生人口 954 万人,比 2023 年多了 52 万人,说不定和龙年有点关系,大家都想生个龙宝宝嘛。但人口自然增长率还是负值,为 - 0.99‰ ,比 2023 年就稍稍提升了那么一点。
其实啊,人口增长转负,在好多省市早就不是啥新鲜事了。像广西、云南、重庆、河北、甘肃这些地方,总人口减少 20 万以上;湖南、黑龙江、山东减少得更多,30 万以上;河南最夸张,总人口减少 50 万以上。估计 2024 年人口负增长的省份还得增加。
为啥出生率下降得这么厉害呢?官方给出了三个原因: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育龄妇女人口减少。但往深了说,还是生育观念变了,还有生育成本像火箭一样飙升。
你知道现在养个孩子得花多少钱吗?育娲人口研究说,全国 0 - 17 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已经到了 48 万,就算在农村,也得接近 30 万。这 48 万的平均成本,是人均 GDP 的 6.9 倍,在全球都能排第二,仅次于韩国这个 “卷王”。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养育成本越高。上海高居第一,已经超过 100 万,北京也快赶上了。这还只是养到 17 岁,孩子成年后的大学教育、买房、结婚这些社会成本,更是像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也就是为啥好多城市推出了生育补贴、奖励政策,可效果却不咋地。就拿那点只发 3 年的生育补贴,跟这高昂的养育成本比起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湖北天门。在全球出生人口都下降的大环境下,天门 2024 年出生人口竟然同比增加 17% 。他们是咋做到的呢?很简单,发钱,而且是发很多的钱。
2023 年 9 月,天门出台了生育五条:生二孩奖 9.63 万元、生三孩奖 16.51 万元;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生三孩能拿到 22.51 万元购房补贴;双职工教师、医务人员生三孩能拿到 28.51 万元购房补贴;还有基因筛查减免费用、分娩补助、一次性生育奖励、产假补助等等;所有公办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建设,提供 1200 多个托位。你瞧瞧,从怀孕到生育,再到买房、托幼,每个环节都给足了钱。按照当地人均收入 31086 元 / 年算,这些补贴相当于 3 - 7 年的工资呢。这就说明,发钱确实是提高生育率最快的办法。但其他城市会不会学天门呢,还真不好说。
除了生孩子的问题,现在年轻人不结婚也成了大问题。2024 年 11 月 1 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对数 474.7 万对,比去年同期少了 94.3 万对。结婚的人少了,出生人口自然也会跟着少,2025 年的出生人口,估计得跌不少。
少子化的同时,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2024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31031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 ,比 2023 年又提升了 0.9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 ,比 2023 年提高了 0.2 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65 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 7% 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 14% 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超过 20% 就是超老龄化社会。咱们国家早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
要是把目光放到各个地区,那老龄化程度更是吓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4》的数据,全国已经有 19 个省份步入中度或重度老龄化,像辽宁、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苏、天津、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北京、内蒙古、浙江、陕西、山西、河南。辽宁老龄化程度最高,65 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 21.1% ,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上海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19.6% ,户籍人口中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更是高达 28.8% ;川渝地区因为农村人口流出,老龄化问题也很严重。
老龄化加深,带来两个明显的问题:养老金压力增大,延迟退休进程加快。为了解决养老金问题,一方面得增加养老金渠道,像个人养老金已经上线了;另一方面就是延迟退休,延长劳动者工作年限,增加养老金缴费总量,同时缩短养老金领取年限,减轻支付压力。就像日本,2018 年提出 “终身不退休”,2021 年把退休年龄从 65 岁推迟到 70 岁,真是把老年人当生产力用啊。
咱们来想想,这 “一老一少” 的问题,影响的可都是国家的未来啊。少子化,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减少,社会创新活力可能不足;老龄化,养老金压力大,社会养老负担重。这就好比一辆车,少子化是动力不足,老龄化是车上的货物太重,这车要想跑得快,可不容易。
从社会层面看,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996、007 成了常态,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呀。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思想观念也变了,更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品质,不像老一辈,觉得结婚生子就是人生必经之路。从文化角度讲,传统的家族观念在现代社会逐渐淡化,传宗接代的思想也没那么根深蒂固了。
那咱们该咋办呢?首先,政府得加大力度解决生育成本高的问题,不能光靠那点补贴,得从教育、医疗、住房这些大头入手。比如说,能不能多建一些公立幼儿园,降低学前教育成本;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减轻年轻人买房压力。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也得有点社会责任感,别光想着压榨员工,能不能给员工多一些时间去平衡工作和生活。对于咱们个人呢,也得转变观念,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人生的重要选择。
“一老一少”,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起来,政府、企业、个人一起努力,把这个人口 “加减法” 算好,让我们的社会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