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披露了一则引人瞩目的消息,鉴于唐纳德・特朗普即将在美国重新掌权,乌克兰对外援助面临不确定性,乌克兰正全力重振其导弹工业,甚至已经开始实施名为 “特鲁姆佩塔” 的导弹生产项目。
据《经济学人》援引导弹机组组长谢尔盖・比留科夫的话称:“我们可能会错过目标,但我们将让它(特鲁姆佩塔导弹)在俄罗斯人掩护的战壕上空低空飞行,让他们的生命因恐惧而颤抖。” 从这番话语中能感受到乌克兰对于这款导弹寄予的期望以及在战场上想要扭转局势的迫切心情。
“特鲁姆佩塔” 项目的诞生,源于乌克兰不想再依赖大规模外国军事援助的愿望,它是乌克兰重振国内军工产业众多导弹项目中的一个。回顾历史,在苏联时代,乌克兰可是重要军事工业基地,在太空和导弹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有着辉煌的军工成就。然而,1994 年的《布达佩斯备忘录》改变了这一局面,乌克兰为换取所谓的安全保证放弃了自己的洲际弹道导弹,可到如今,很多乌克兰人都觉得这份保证形同虚设。此后,乌克兰虽有心提振军事重工业,但由于腐败严重、政府破产以及缺乏强烈的政治意愿等诸多因素,一直未能如愿。
当下,乌克兰在战场上所用的导弹大多依赖西方提供,可数量十分有限。这一方面是因为西方的军工产能与俄罗斯相比差距甚远,难以满足乌军在战场上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陆军战术导弹以及英法提供的远程空地 “风暴阴影” 导弹都存在打击射程有限的问题,对于打击后方的俄军目标效果不佳,所以过去乌克兰更多是依靠远程无人机来实施打击行动。
如今,时间对于乌克兰来说变得尤为珍贵,因为美国总统换届已近在眼前。一旦明年特朗普上台,乌克兰预估美国在援助问题上大概率会有新变化,即便不会完全切断对乌军援,削减规模也是极有可能的事。况且特朗普向来以利益为导向,行事充满不确定性,这让乌克兰心里很没底。而且从外界评估来看,如果美国削减援乌力度,很可能会直接影响欧洲的援乌动力。再者,打了两年多的仗,乌克兰也深知西方产能的不足,根本无法满足自身战场需求,所以干脆决定自己动手研发导弹,试图恢复传统的军事工业。
除了正在研发的 “特鲁姆佩塔” 导弹外,乌克兰现有的自制导弹主要有 “海王星” 和 “雷霆 - 2”。“海王星” 导弹声名远扬,在 2022 年还一举击沉了 “莫斯科” 号巡洋舰,如今正由反舰导弹改装为对地攻击导弹,展现出乌克兰在导弹运用和改造方面的一些能力。
不过,乌克兰的导弹研发和生产计划细节都处于严密保密状态,毕竟一旦泄密,极有可能招来俄军无人机和导弹的大规模攻击。《经济学人》杂志预估,导弹生产计划大概率会在受保护的地下掩体中开展,而零部件生产则分散在数百个隐蔽且不容易被发现的地点,以此来最大程度保障整个计划的安全性。
平心而论,乌克兰若下决心重启本国的导弹研发计划,成功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毕竟在前苏联时期它就是重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军工研发基础,底子摆在那儿。但乌克兰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融资问题,导弹研发和生产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而如今的乌克兰政府实际上已经破产,主要依靠西方输血来维持政权运转,所以武器研发只能寄希望于制造商的投入与融资。只是就乌克兰目前的局势来看,制造商们在投资时都会慎之又慎,毕竟俄军的军事打击随时可能到来,投资风险着实不小。乌克兰重振导弹工业之路,可谓是充满了希望与挑战,未来走向仍迷雾重重。
半月山庄
没有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没有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这两个地区是乌克兰的顿涅茨克洲、卢甘斯克洲,乌克兰东部的四个洲,所谓的公投入俄是非法的、无效的,是不被联合国、全世界承认的,在乌东战场,乌克兰士兵因为战况惨烈,他们多活一天当班长,多活两天当排长,多活三天当连长,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