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的遗产有多深厚?后代吃了1000年,第29代孙竟成世界船王

春引百花竟放 2025-01-11 16:29:43

【前言】

要说千古清官的典型代表,那包拯的名号就算放到现在,也是家喻户晓。他那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高大形象,早已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事儿了。不过好多人都觉得,包拯就是个出身平凡的豪杰,天生就带着一股正义感。但实际上呢,他有一个不怎么被人知道的身世背景。

包拯,本名就叫包拯,他来自一个颇为显赫的官宦家庭。他家祖上三代都是进士,在朝廷里当官,家里条件很不错。他父亲包湘离做过国子监助教,身份地位挺高的。

在这样的环境中,按常理应该能培养出一个典型的纨绔之人。但是,包拯却没有顺着家族的期望发展,而是干出了一番别样的事业。要说为啥会这样,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打心眼里对父母很孝顺。

【一、破家为国,不忘孝道】

包拯打小就机灵得很,而且在家里也得到了很不错的教育。他的老师钱若水这样评价他:“包拯这人呐,头脑聪明,很有智慧,学习成绩那是相当出色。他对古代的书籍知道得特别多,很有学识。他写的文章简洁明快,意境还很开阔,真的是很棒的文字。”

包拯这人如此聪慧,对求取功名那可是盼望许久了。宋仁宗天圣二年,朝廷举行科举选拔人才,这对他来说可是实现抱负的绝佳契机。就在这一年,包拯当真考中了进士,正气凛然的他总算能够报答父母、为国家出力了。

哎,可老天爷就爱开这种玩笑。包拯高中那会儿,他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大好。这时候的包拯心里那叫一个不是滋味儿啊,进士及第原本是他心心念念的事儿,这会儿却成了他心里的一个疙瘩。咱老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

包拯对父母的孝心,被这句话给说透了。为了不让父母挂心,包拯决定拒绝当官,回到家中陪伴双亲。包拯本是个极具才华的青年,完全能够早早在仕途上顺风顺水,取得功名。可他却甘愿停下脚步,就为了尽好当儿子的责任。

当父母需要他,他决定归家;当国家需要他,他毅然报效。这种担当和境界,着实令后人钦佩不已。包拯实实在在是将“破家为国”践行到底的人。

【二、清廉无私,铡刀挥舞惨烈】

父母离世后,包拯才去担任潭州推官。这一当就是三年,他工作勤奋,为官清廉,还很明事理,颇受百姓拥戴。任期结束,包拯回到朝廷任职。没多久,由于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便被提拔为河北转运判官。

这一转变,迎来了包拯仕途里最为璀璨的阶段。在河北任职期间,包拯开创了“明堂公断”的先河。所有案子都得在公堂上进行审理,整个程序公开又透明,绝对不会在私底下搞小动作。真正的清官就该办事果断,毫无偏私。

在他的强硬手段之下,那些贪官污吏没地儿躲藏。仅仅一年的工夫,开封府里多了三口大刀——专门用来惩治邪恶的家伙什儿。这三口大刀分别代表着:“神来了斩神,佛来了斩佛”。

不得不说,这三口利刃乃是包拯清正廉洁形象的象征。它们依托着包拯的公正和忠诚,为百姓伸张正义,让天下重焕光明。在那个时候,开封府堪称是包拯的得意之笔!

【三、布施棺材,为穷人着想】

然而啊,这好光景没持续多久,包拯在开封府任满三年后,就离开了那儿。他官场上那点儿余热呢,也快到头儿了。接下来,包拯又当了几个不起眼的小官,之后就不干了,回到故乡隐居起来,一门心思写书论道。

就这样,他那如“青天”般的正义光辉,逐步变得暗淡。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包拯给自己安排了二十一口棺材,以此来防备奸人盗挖他的墓。但真正下葬的时候,却仅仅使用了其中的一口。

那另外那 20 口棺材究竟去哪儿了呢?实际上,包拯把它们都送给了地处偏远、生活贫困的乡村,去帮衬那些没能力购置棺材的穷苦人。包拯即便已经功成名就,可他心中依旧装着百姓,时时刻刻都在替老百姓考虑。

就像他活着的时候讲的:“我没法带走的东西,那就留给那些需要的人吧。”他的这份豪爽大气,能够让每一个读者都为之感动。这下我们也总算明白了,包拯为啥能配得上“千古清官”这一美誉。

【四、37字家训,影响千年家风】

包拯没给子孙留下巨额财富,不过他留下的一份遗产却极为珍贵,那便是一则仅有37字的家训。这则家训是这样说的:“后世子孙若有贪污受贿者,不准回到本家。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

在那简洁的字句当中,他向后人表达出了最为恳切的期望:务必要做到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坚决不能有贪污受贿的行为。这一训诫,铸就了包氏家族历经千年而始终如一的优良家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光明磊落的精神,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

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子孙包玉刚,乃是这股正气的传承者。受良好家训的滋养,他承袭了包拯刚正不阿的优良品德。依靠自身的坚韧毅力与商业智慧,于香港打拼创业,积聚起巨额的财富,顺利迈进香港四大富豪的行列。

甚至就因为生意做得极为红火,资产规模庞大到连“超人”李嘉诚都甘拜下风!作为包拯家族新一代的带头人,包玉刚绝对称得上是老祖宗的优秀学子。他将“廉洁正直”的家风大力弘扬,用实际行动将族训贯彻落实。

这便是那 37 字家训的强大力量!它让包拯的子孙一代接一代,自小就立下宏伟的志向,每天都对自己的品德行为保持警觉。就像老祖宗讲的那样:“得让包拯的正义血脉永远延续,世世代代传承啊!”

【五、渊源流长,包拯的家世并不简单】

从上面的内容中,咱们大概知道了包拯的家族背景情况。然而,这里面的事儿,可不单单就这些。据说,包拯的祖上有个“包”姓的掌柜,之后这人考中了秀才。他的曾孙包湘离便是包拯的父亲,曾经担任过国子监助教,权力很大呢。

这么一瞧,包氏家族那可是三代的官宦世家,其家族的名望之高,势力之大,那是不难想象的。他们家的官职是世袭的,稳稳地扎根在这个封建时期的特权阶层之中。

不过呢,咱得明白,包拯身为这个家族的后人,一点儿权贵的做派都没有。他没想着去追求更高的权势,而是决定走清正廉洁的从政之路,一心只为了给老百姓谋福祉。

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中,这着实是非常难得的。恰恰是因为有了包拯这般敢于直言的人,才让人们看到了打造一个清正廉洁官场的希望。

就因为这样,包拯这株“火辣滚烫”的人物,才能在漫长的历史河流里闪耀出耀眼的光辉。他凭借自身的刚正之气,表明了家庭背景这样的大环境是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品德的。这对于咱们所有人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大的启示和激励。

【结语】

咱们对包拯的家世背景进行了再度考量。他可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那可是官宦世家的后人,所受的教育相当不错。但特别难得的是,包拯一点儿都没染上权贵的那种做派。

他先是替父母守孝,接着又为民众除去祸害,一辈子都清正廉明。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大丈夫应有的风范和气概。他的这种担当和气度,不受时代的束缚,任何权势都难以将其动摇。

正是因为有了包拯这样铁面无私的清官,这混乱的世道才闪耀出了正义的光辉。人们常常感叹,那千古的清正之流似乎只能在书里才能找到了。

其实啊,包拯这人,那可是老百姓心里最公正的那把尺。他通过实际行动把正义给实实在在地践行了,这种正气一直传承下来。就算到了今天,依旧让人印象深刻,着实值得咱们敬重。

0 阅读:14
春引百花竟放

春引百花竟放

欢迎关注!